搜索
邱明华的头像

邱明华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10/04
分享

石缝里的野菊花

总有人问,苦难来临时,该攥紧拳头硬扛,还是该低下头避让?这问题像根刺,扎在每个曾被生活推着走的人心里。直到看见悬崖上的野菊花——那些把根嵌进石缝、在风里摇晃却不折的小生命,忽然懂了:人生从没有“非此即彼”的应对,石缝里的韧,本就能撑出一片天。

野菊花从不是温室里等待浇灌的花。当命运把它抛进石缝,它没抱怨石头硌得根须生疼,也没盼着风会收起凛冽的性子,只是默默把根须往石缝深处“咬”。那“咬”的力道,多像我们第一次撞进成人世界的模样:刚毕业时雄心壮志,立志要做一番事业,可是在现实面前,映着却是满是疲惫的脸,想给家人更好的生活却发现钱包空空——没人会为你的困境停下脚步,就像没人会为野菊搬开挡路的石头。可正是那些“咬”着牙不放手的日子,那些在绝望里找微光的时刻,慢慢成了扎进生命里的根。后来才懂,所谓“扎根”,从不是在坦途里舒舒服服生长,而是在绝境里,用一点一点的坚持,凿出属于自己的生路。

风来的时候,别的草木早弯了腰,野菊偏要把秆子挺得更直,风刮得越狠,它的腰杆越硬。可这份硬气里,藏着不与人说的柔软:它会在风里晃悠悠地摇曳,却从不会折了秆;它会弯下腰,却不是为了认输——弯腰时,刚好能看见头顶整片的天。这让我想起外婆常说的“软骨头撑不起硬日子,硬性子过不了软坎”。年轻时总觉得“韧性”就是永不低头,后来才明白,真正的强大从不是跟命运死磕。就像职场里,既要有守住原则的底气,也懂得在沟通时放缓语气;生活里,既要有对抗困境的勇气,也懂得在疲惫时给自己留一点余地。去年邻居家的孩子在国企被裁员后,没急着跟现实较劲,而是先找了份兼职过渡,同时在工作中一边挣钱养活自己,一边努力学习,三年后终于考公上岸。她像野菊那样,没在风里硬扛,却用“晃一晃”的柔软,保住了继续生长的力气。原来“刚柔并济”从不是妥协,而是让韧性有了更长久的生命力。

就是雷劈过,野菊也没倒下,反而在伤痕里多了一道历练;霜落下来,它没枯萎,反倒让霜在花瓣上“绣”出浅黄的亮色。看着那些带着伤痕却开得更艳的花,忽然惊觉:苦难从不是要毁掉我们,而是帮我们把生命的纹路刻得更清晰。小时候摔断过手,躺在病床上的日子里,第一次静下心来读完一整本书;刚工作时没工作经验,没有完成工作任务,被负责人嫌弃没能力,后来才学会从批评里找改进的方向。那些曾让我们痛哭的时刻,那些曾让我们手足无措的挫折,最后都成了我们回望时的“勋章”——不是苦难本身有意义,而是我们在对抗苦难时,长出了新的力气,看清了自己能走多远。

最动人的,是野菊后来的模样:那些曾在悬崖石缝里挣扎的小生命,渐渐把荒凉的石崖染出了亮色。曾经让它受苦的石头与风,如今都成了它的背景;曾经连生存都艰难的绝境,因为它的不放弃,有了温暖的生机。这多像我们走过的路:年轻时觉得跨不过去的坎,后来回头看,不过是人生里的一道小坡;曾经以为熬不过去的苦,后来竟成了我们性格里最珍贵的部分。就像老家一个院子的老木匠,年轻时家里人口多,负担重,却凭着一手木工活养大了三个孩子,如今他刻的木花里,总带着一股平和的韧劲儿——那些熬过来的苦,最后都变成了滋养生命的养分。

风还在吹,石缝里的野菊还在开。它用一生告诉我们:苦难从不是命运的终点,而是让我们看清自己的镜子。我们或许成不了温室里的名花,却能像野菊那样,在石缝里扎下根,在风雨里挺起腰,在硬气里藏一点柔软。就算生在绝境,也能撑出一片属于自己的新天地;就算历经风雨,也能让路过的云,为这抹倔强的亮色多歇一会儿。而我们走过的那些难路,吃过的那些苦,最后都会变成心里的韧劲儿——让我们在往后的日子里,无论遇见什么,都能笑着说:“没关系,我还能再开一次花。”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