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華域的头像

華域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07/10
分享

井水拔凉(小小说)

盛夏的暑气在城市里弥漫,我独自坐在落地窗边,慢条斯理地夹起一根日式荞麦凉面。那面细如丝线,盛在晶莹剔透的玻璃碗中,伴以几片薄如蝉翼的生鱼片和精致的酱料,看上去精致极了。只是,我舌尖却迟迟尝不出任何味道,仿佛这所有精致终究只是徒具形态的虚影。

电话响起,我接通了手机,母亲熟悉的声音从遥远的故乡飘了过来:“老家正逢高温呢,今天中午吃了点凉面条,手工擀的。”她的声音仿佛穿透了时空,带着故乡特有的泥土气息与温润,轻柔地渗入耳畔。母亲的声音停顿了一下,仿佛在寻找着什么,又仿佛只是沉默地叹息着,半晌后才缓缓续道:“面案板都落灰了,十年喽。”

母亲的话音如一把无形的钥匙,轻轻一转便开启了我尘封已久的记忆之门。我忽然记起故乡炎夏,厨房里那永远忙碌的身影。母亲总在灶前忙碌着,锅铲与铁锅碰撞出节奏分明的声响,翻炒着鲜红番茄、金黄鸡蛋丁、翠绿豆角段和碎肉末,香气缭绕弥漫。而我,则站在灶台边,认真履行着“拔凉”面条的职责。面条出锅后,我便立即浸入盛满清澈井水的盆里,一遍遍过滤,一遍遍浇淋。凉水裹挟着面条的微温汩汩流走,面条在清冽水流中慢慢褪去灼热,变得莹白透亮、弹滑劲道。最后,母亲将放凉的浓香菜卤浇上去,再沿着碗边淋上一点醋,最后倒入少许冰凉井水。我迫不及待地搅拌起来,面香、菜香、醋香便争先恐后地扑鼻而来,我早已按捺不住,端起碗便大口吞咽,面条滑溜地钻入喉咙,留下满口清爽,直透心脾。

“妈?”我忍不住追问,声音里带着些许连自己都未察觉的急促,“那面……还是以前那样做的吗?”

电话那端停顿了片刻,母亲的声音才缓缓传来,仿佛在努力追寻着某种已模糊的印象:“啊,是啊,井水拔凉,菜放凉了再拌,醋沿碗边淋……”,她努力描述着那些细致步骤,声音却渐渐低沉下去,最后几乎微不可闻,“都多少年啦,谁还记得那么清楚呢?”

挂了电话,我继续面对眼前这碗精美凉面。可精致碗中那些剔透的面条,却忽然变得索然无味。故乡那碗面的滋味仿佛跨越了空间,鲜明地浮现在舌尖之上:井水的清冽气息、番茄微酸的浓郁、鸡蛋豆角的鲜香、肉末的油润,还有手擀面条那特有的、带着土地深情的嚼劲……那些味道如此真实,在口腔里不断回旋、膨胀、奔涌,竟让我喉头一紧,眼眶莫名有些酸涩起来。

我再也无法平静地坐在这里了,我轻轻推开那碗精致的冷面,站起身来,走到窗边。窗外是城市汹涌不息的车流与人潮,霓虹灯亮起,光影交错,繁华得让人心头发空。我凝望着这片陌生的流光溢彩,思绪却已飞越千山万水,回到了那个小院,院中的老槐树投下浓密的绿荫,蝉鸣声仿佛仍萦绕在耳边。厨房里,母亲在案板前弯着腰,擀面杖滚动的声音沉稳有力,如同故乡大地的心跳。

故乡小院里,蝉鸣声如潮水般起伏涌动。母亲在电话里听到我声音后,竟放下电话便径直走向了厨房。她踮起脚,从柜子最深处拖出一个蒙尘的袋子,解开绳结,面粉如细雪般纷扬而出。她舀出面粉,倒进那阔别已久的陶盆里,清水缓缓注入,她伸出布满岁月褶皱的手,开始揉和。她揉得缓慢而郑重,仿佛在触摸一件失而复得的珍宝,又像是在重温一段被遗忘的岁月。只是揉着揉着,她忽地停住了动作,微驼的背脊在寂静中起伏着。厨房里弥漫着细密的面粉尘埃,在午后的光线中无声飞舞旋转。

母亲的手腕在微微发颤,如同疲惫的蝶翼,她将揉好的面团仔细盖好,然后步履蹒跚地,端着陶盆走向院子里那棵浓荫蔽日的老槐树。她将陶盆安放在树根旁,任由槐树的浓荫温柔地笼罩下来。她默默坐在小木凳上,目光凝望着盆中那团正在沉睡、等待苏醒的面团,仿佛凝视着一个悠长的、浸透思念的梦境。树影在她脸上无声摇曳,光影斑驳流转之间,恍惚间仿佛映出了另一个小小身影,正蹲在树影里,眼巴巴地望向厨房方向,亮晶晶的眼中满溢着期待。

院里的蝉鸣依旧不知疲倦地歌唱着,唱过每一寸被日光浸透的时光,也唱过每一片被岁月悄悄染霜的鬓角。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