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靠近她的流域,我猜到了
眼睛里的眼神和使你额头散发光润的画面。
"——向着上游,由完善的
听觉推动,直到回到最初的一群。"
相信这一切——如同体内太阳的脉动。
现在,周围仿佛寂无一人,
我在敲门。一些从不改变的脸色、血液
和孕育万物的躯体在迎接;
必须坦言,越是沉淀的地方,
越是向着更好的地方补充,
并有相同的艰辛在这里与你我共情。
因而同一首歌的声音
震耳发聩,贯穿整个时光的沟壑。
2
我们自身都有着肯定的美。
如同坯胎成为陶器后,一样的骨骼,
一样盛满水饱含着灵韵,
一样的那样站着赢得荣耀。
我们在河床上驾驭着音乐的微妙感受,
体验着事物万年进化过程
和五千年的人文发展史。
我们像一个伟大的匠人,
注重骨感与线条,并在流域的生态中
让那些暗藏的伤口愈合。
我们放牧的马匹在河边汲水,
然后,缓缓抬起头颅;
现在,我们用惊讶的角度去发现——
手握爱的力量的重要性。
3
河流,很美。
一些餐桌原先也很美,刚开始
质朴的幸福感不曾怀疑,
却在有一天,被夸张的野性所支配,
如同深渊一样,欲壑难填。
人们获得大智慧的过程,就是自我
修复的过程;让残缺的部分
再次趋向圆满。比如我们的陈述,
或者劝说某个个体迫于正常。
比如我们的禁渔仍在持续,
比如野生的,放养的鱼......
它们逆流而上,在降临的幸运中,
在更大的家园中,获得生息与时间;
比如我们在大巧中获得回归。
4
爱悬浮事物的动感,
爱流水之亲切。
我们习惯场景再现,热衷于
所发生的细节。就像我二叔
多年前一位朴素的船舶运输者。
他扶着把柄,在轰鸣声中叙述着
日常和河道上方的黄昏。
眩目,惊艳的美。以及
轻柔的熏风夹带着盐味
如同信件寄出……
过了万重山
那脸上的老红色
像河流画布上的红日。
5
我家,居住在里下河。
从来没有这么多的触动,或者说
总有一处让你动容。
充满清新的契合和一切趋于完美的宁静
——目及之处,我是见证者。
说服人的不是辩护词,
是两岸的万家灯火。
而夜与涛声,同样令人激奋,
如同挖掘出各自的思想;
一些影像立起,
像一个个虚拟的人物
打开一本本书,翻阅记录的事例
用来佐证:
——流域上衣胞之地的变迁。
里运河
1
——老淮江公路。
光泛着红晕,
仿佛把那些看似
陈旧的事物重新修复成追忆的过往。
如果从高空俯看,
里运河——
京杭大运河中间的一段脊梁;
它未老,像个青年人
挑着千斤重担。
而老公路,那么多的弯道,
像一个佝偻的老人
如何避免碰撞。
2
在车逻。
有人航拍这古镇,
先有里运河,还是先有古镇
这好像无法确定。
也许,是同时出现吧。
就像一对夫妇
受到指引,
完成内部构建的统一。
此时的里运河,
正如你所知道的样子,
其风貌与老淮江公路相比
显而易见:
它在千年沧桑中
——饱含深情。
3
新淮江路车流如织。
里运河如常。它不像老路,
它一直在挑战自己的承载能力。
而老路正在配合观光的人,或者
配合在运河边怀旧的人。
——现在,他们有时间思考;
仿佛看到这条大河
就是他们自己的一生。
然后——
肯定了里运河与两岸的绿涛
是心里面涌起的潮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