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申思的头像

申思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7/03
分享

捡纸箱

【散文】                                                           申思

父亲来广东的第一周,便说不习惯。

父亲说,这里太热了,树太高了,叶子太大了。没有麦地,没有菜园,也没有那头听话的黑叫驴。甚至,连能说话的人都很少。父亲常常在阳台上漫无目的地张望,懒散地张开双臂,像一只困在笼子里的老鸟。

那天,父亲下楼散步,看见垃圾桶旁胡乱地堆着几个纸箱,一小伙捡起纸箱,慢慢放入小推车内。父亲眼睛一亮。从此,小区里多了一个推着小推车捡纸箱的老人。

我觉得很丢脸,坚决反对。

父亲不紧不慢地说:“要不然你就让我回去,要不然你就别管我。”父亲说这句话的时候连头都不抬一下,手里的活儿也不停,纸箱拆开,踩扁,理顺,码齐,杂乱的纸箱在父亲的手里服服帖帖,齐整得像秋天的麦垛。父亲忙完了一切,瞥了我一眼,不容置辩地说:“我不偷不抢,捡点纸箱,既能打发时间,还能活动筋骨,卖的钱还能补贴家用,一举三得。有什么不好!”

有一天,父亲捡到一个精致的月饼盒。“这是从垃圾桶旁边捡的。”父亲说,“盒子还新着呢,扔了有多可惜。”我打开一看,里面竟有一叠百元大钞。父亲让我赶紧在业主群里问问,父亲还在小区宣传栏里贴了寻物启事。傍晚时分,一位老太太找上门来,原来这是她的孙子把压岁钱藏在里面,被她不小心当垃圾扔掉了。老太太执意要酬谢些什么,父亲坚决不同意,“我捡纸箱不是为了图钱。”父亲说。

渐渐地,父亲认识了小李。

小李四十出头,靠收废品起家,先是捡纸箱,后来边捡边收。前几年,小李全款在小区买了套房。“叔,租的房子住着还是不行,这房子啊像媳妇一样,得是自己的,才踏实。”小李美滋滋地点燃一支烟,对父亲说。

父亲捡纸箱更有劲了,逢人便说,捡纸箱就是捡钱,你看,满地都是钱,人家小李都在咱们小区捡出一套房子了。

渐渐地,父亲摸清了小区里纸箱的“生长规律”。

父亲说,早上五点多,小区里纸箱最新鲜,味道也最好闻,像清晨的麦苗。过了六点,保洁上班,就不好捡了。周一快递最多,晚上纸箱也多。周末业主喜欢大扫除,废品站最热闹,父亲像个经验丰富的老农,喋喋不休地传播他“春种秋收”的道理。还有,年轻人开的店铺门口丢弃的纸箱最多,特别是理发店、奶茶店,那些瓶瓶罐罐、塑料、玻璃、纸箱等,全都是钱。大超市和工厂就别去了,他们是要统一回收的。老年人开的店去了也没用,量少不说,还不愿给。

我撇了撇嘴说:“爸,你这捡纸箱都捡出成功经验来了,您不会也捡出一套房子来吧。”“那可不一定!”父亲边说边推着小车,吱吱呀呀地出门了,那声音像一首晨曲。

后来,小李的房子跌价一半。

小李一下子接受不了,每日哭丧着脸,嘟嘟囔囔说,半辈子都白干了!啥破房子?不就是个钢筋水泥糊成的大纸箱嘛,嗨!太不值得了。

接着,小区门口几家店铺也关了门,人不知道去哪里了。

父亲突然发现,平日里不起眼的纸箱,一时间竟变成了香饽饽,价格也水涨船高,大家纷纷开始把纸箱囤在阳台,整理成捆,卖掉补贴家用。小李的生意不太好,便喝着闷酒,抽着劣质烟,人也日渐颓废。

又一天,父亲遇见了小王。

几年前,小王是餐饮连锁公司的高管,坐车都有专人开门,每天底下有几十号人等着他发号施令。后来,公司摊子铺得特别大,还没撑到疫情结束就倒闭了,小王只好失业在家,夜夜失眠,暴瘦不少。去医院检查,不得了,原来是直肠出了问题,比他小十几岁的女朋友哭了几天后,果断离开。

好在父母从农村老家赶了来,不离不弃。小王没了收入,干脆把房子卖掉,住进了大医院,经过几期化疗过后,身体好多了,可惜是不能干重活,也不能熬夜。无所事事的他,便推着小车捡点纸箱打发时间。

“这个年纪,这个身体,没有公司会要我喽。”小王苦笑着对父亲说,“以前总觉得钱是纸,现在我才知道,纸也能换一点钱。”小王自嘲道。父亲说:“小伙子,其实这纸箱就像人一样,有的平整整的,有的皱巴巴的,但只要整理整理,总是会值钱的。”

父亲白天常和小王去几个小区捡纸箱,然后去小李那里卖掉。卖完纸箱,小王坐着喝茶,小李蹲着抽烟,父亲则坐在一边看旧报纸,三个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

一天,小李突然对小王说:“王哥,你有经验,缺资金,我有点资金,没经验,要不然,我俩合伙试试?”父亲放下报纸,对两人竖起大拇指,说:“这是好事!人啊就像纸箱,有时值钱,有时不值钱。但是不能泄气,只要手脚勤快,总能把日子过下去的。”

小王赞赞许地点了点头,接着又困惑地问:“你哪来那么多钱?”小李憨憨地笑着说:“我把大纸箱子卖了。”小王想了想,又说:“赔了怎么办?”小王说:“还能赔到哪里,反正都是捡纸箱,收纸箱。”

要不说小王在连锁餐饮干过,眼睛忒毒。小区转角处一家奶茶店倒闭了,房源刚放出来,小王便瞄上了。谈妥了价钱,一家崭新的麻辣烫店便开始营业。小王任总经理,负责运营和人事,小李任副总经理,负责采购和协调。

小王招徕一大批年轻可靠的员工,再用新媒体直播营销,很快顾客就络绎不绝。小李常年收纸箱,对周围蔬菜批发市场那叫一个门儿清,哪家蔬菜新鲜,哪家肉类优惠多,闭着眼都能找到,买来的食材特新鲜。麻辣烫店的生意非常火爆。

小王说,之前步子迈得太大了,想一步登天,太错了。现在咱明码标价,踏踏实实,去掉房租水电,员工工资,只挣一点点,主打一个薄利多销。小李说,其实这做生意跟捡纸箱差不多,脏活累活别嫌弃,钱多钱少都可以,积少成多,再倒腾几年,没准我会把大纸箱子又买回来呢。

麻辣烫店走上正轨之后,生意也越来越好了,日子有奔头,小李脸上笑容也逐渐多了起来,小王的气色也越来越好。

父亲依旧每天出门捡纸箱,也常去麻辣烫店里喝口茶,偶尔还会帮忙摘菜洗碗,不要工钱。小李也会心照不宣地把一天的纸箱送给父亲,也不收费。

纸箱在阳台上慢慢堆成小山,又变成抽屉里大大小小的零碎钞票。

有时候,我会陪父亲一起整理纸箱,只见他熟练地拆解纸箱,抚平褶皱,捆扎成捆,父亲的动作很轻,仿佛在侍弄一件艺术品。父亲说,这是他了解这座城市的窗口,可能在父亲的眼里,每一个纸箱都是有故事的,每一道皱痕,都是岁月留下的痕迹。

如今,父亲已经成了小区里的一道风景。他的小推车吱呀作响,他的笑容温暖如春。有时候,我会默默地注视阳台上那些皱巴巴的纸箱,那些被父亲用粗糙的手掌慢慢抚平的不起眼的玩意儿,仿佛也有了生命和温度。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父亲似乎在用行动告诉我:生活的价值不在于拥有多少,而在于付出多少;不在于地位多高,而在于心灵有多广。就像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纸箱,经过他的双手,总能焕发出新的价值。

我终于明白,父亲捡的其实不是纸箱,而是生活的重量。

本文发表于《香港作家》,2025年第6期。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