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6日岳阳马拉松,莲花跑团仅小吴、小炎和我3名队员参赛。
4月5日上午九时,我们从莲花出发,全程360公里,经过3个多小时的车程就到了岳阳君山体育馆。我们在那领取了参赛物质和号码布,我的号码是B1236。这次岳阳马也挺给力,参赛物质十分丰富,88元的半程马拉松报名费参赛衣服竟然有特步品牌两件(一件背心,一件短袖),运动员还可凭参赛号码免费游览君山岛,半价参观岳阳楼,其它补给应有尽有,足见岳阳市委市政府之重视。
领完参赛物质之后,我们又开车直奔岳阳楼景区。
其实,大多马拉松参赛选手都是奔着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岳阳楼而来。岳阳楼之所以备受世人青睐,一个最重要原因是它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而闻名于世,且在我国古代楼阁中占有至尊地位,江南三大名楼唯一保持原址原貌,唯岳阳楼也。
岳阳楼,我虽来过多次,但每一次的游历对我来说都是一次灵魂洗礼。所以去而不厌,“2024岳阳马拉松”的消息在我们跑协群一经发出,我便第一时间报名,且中签成功。
一到岳阳楼景区,车水马龙,人头攒动,拥挤不堪,尤其是景区的停车场着实令人震撼,场内已停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车辆,我们在停车场打了几圈之后才好不容易找到了车位。把车子安顿好之后,已是下午一点多,我们在停车场旁的一家面馆点了三碗鸡蛋面条简单解决了中餐,还真没想到岳阳的面食好便宜,仅8元/份,岳阳楼景区这么火爆?可餐饮一点儿也不贵,我想这也是岳阳吸引人流的重要因素之一吧。
在岳阳楼景区大门上方写有“巴陵胜状”四个大字,“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巨幅门联挂在两边的圆木红柱上,此联取自明代著名诗人魏允贞《岳阳楼》诗“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谁为天下士?饮酒楼上头”的前二句,意思为洞庭湖、岳阳楼都是天下名胜。此联由清代张照书写。游客们排着队在争先恐后地打卡拍照留念。跑马者可凭身份证半票入场,门楼前游人如织,在“民本广场”排起了两条长龙似的队伍。进入景区,只见“游客服务中心”大屏幕上显示着:“4月5日游客人数23589人”。
我因来过两次,就没有小吴、小炎那么兴奋与冲动。他们俩一进入景区就淹没在了茫茫人海之中。而我却慢悠悠地按五朝楼观、双公祠、岳阳门、吕仙祠、小乔墓、三醉亭、仙梅亭、怀甫亭、岳阳楼、汴河街、洞庭湖等景点依次细细品读重游一番,重温那久负盛名的岳阳楼之胜况。
登岳阳楼,须熟背或熟知岳阳及《岳阳楼记》,须了解滕子京与范仲俺的为官为民之道以及他们间之深厚情谊,才能真正地品尝其味,要不然走马观花,泛泛一读而不知其味也。
岳阳市古称“巴陵”,又名“岳州”,湖南省辖地级市,省域副中心城市,省内第二大经济体,位于湖南省东北部,北枕长江,南纳三湘四水,怀抱洞庭,江湖交汇。 岳阳建城始于前505年,因原郡治位于天岳幕阜山之南而得名,是一座有着25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岳阳人文深厚、风景秀丽,集名水、名楼、名人、名文于一体,是中华文化重要的始源地之一,亦是海内外闻名的旅游胜地。所谓的名水名楼名人名文指的是八百里洞庭湖边畔宋代著名文学家范仲淹为他的好友巴陵郡滕子京重修的岳阳楼写的千古不杇名篇《岳阳楼记》。
岳阳楼矗立于岳阳市古西门城头,它坐东朝西,临洞庭,吞长江,气势雄伟,其前身为三国时期东吴将领鲁肃的阅兵楼,距今已有近1800年历史;它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是其中唯一保持着清代原构的史迹,因其建造年代之早、自然风光之秀、建筑工艺之巧、词章歌赋之佳而闻名,明李东阳《书岳阳楼图后》称:“江汉间多层楼杰阁,而岳阳为最”。
其实,岳阳楼肇自汉晋,但楼的形制有据可考的则是自唐代开始。进入景区的第一个景点“五朝楼观”所展示的是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的岳阳楼模型,均用青铜铸造而成,它是目前亚洲乃至全世界最大的青铜模型建筑群,它不仅揭示了不同历史时期所体现的不同建笨艺术风格和建筑文化,也再现了岳阳楼在历史演变进程中的发展脉络。岳阳楼传承至今历经了由军事楼—城门楼—观赏楼的演变。唐朝以前,其功能主要作用于军事,自唐始,便逐步成为历代游客和风流雅士游览观光、吟诗作赋的胜地。其中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李白的“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登岳阳楼》)等皆为千古绝唱。但岳阳楼真正名闻天下是在北宋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范仲淹作《岳阳楼记》之后。
滕子京于庆历四年(1044年)被贬为岳州知州,却依然兴利除弊,兴教育人,清正廉明,勤政为民,政绩卓越,被同朝文学家王辟之赞誉“治最为天下第一”。滕子京认为“天下郡,非山水环异者不为胜,山水非有楼观登览者不为显”,遂于庆历五年,开始重建岳阳楼,滕子京组织工匠精心设计,扩大楼台形制规模,别出心裁运用公权治理民间三角债之机,动员债主自愿捐款用于修楼。司马光在《涑水记闻》中言“滕宗谅知岳州,修岳阳楼,不用省库钱,不敛于民,但榜民间有宿债不肯偿者,献以助官,官之督之。民负债者争献之……,州人不以为皆称其能”。一年后落成,他写下《与范经略求记书》连同一幅《洞庭秋晚图》一同送往在河南邓州戍边的范仲淹(1046年,范仲淹倡导变革被贬),请他为楼作记,范仲淹虽末来过岳阳,但同为贬官的范仲淹懂滕子京,知道其被岳州后一直有感伤情绪,借写记之机,规劝老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并以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与之共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治国安邦为己任,忧在天下人之前,东在天下人之后的政治思想。范仲淹写下了名传千古的《岳阳楼记》,全文仅369字,却字字珠玑,文情并茂,语气铿锵,内容博大,哲理精深,气势磅礴,可谓匠心独远,堪称绝笔。其中尤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一句成为千古名言,其“先忧后乐”核心思想流传至今。从此楼以文名、文以楼传,文楼并重于天下。
与前两次不同,这次游览一圈下来,除岳阳门、岳阳楼、吕仙祠、小乔墓等景点外,让我感同身受的要算“双公祠”,也是我这次游览岳阳楼逗留时间最长,学习收获最大,感悟最深的景点之一。
“双公祠”是为纪念范仲淹和滕子京两位大德先贤而建,它坐东朝西,建筑面积 800 平方米,采用湘北明清祠堂式建筑风格,白墙青瓦,为单层砖混结构。门额“双公祠”三个大字由范仲淹第二十八代后人范敬宜题写。门联为“一湖一楼一记,浮乾坤,控南北,叙乐忧,江山胜景辉映千古;双公双绩双德,联珠璧,会风云,昭日月,文坛佳话流播九州。”由北大教授龙协涛撰联,原书协主席沈鹏书,这门联高度概括了岳阳一湖一楼一记以及范仲淹与滕子京辉映千古,流播九州的丰功伟债。
祠内大厅供奉着范仲庵和滕子京的坐式铜像,两位北宋时期被贬官员,在向后人述说“先忧后乐”的哲言。祠内主厅两边各设一个陈列厅,右为:“岳阳天下楼”,展示岳阳楼的建置沿革、形制演变 、 历代名人咏叹岳阳楼的诗文。左为“双公忧乐情” :北宋学者刘敞在岳州亲见滕子京后作《次韵滕岳州谢王南郡酒》“谁信专城千骑居,空斋图籍两三橱”,惊叹滕子京家贫如洗;庆历七年 (1047)春,滕子京因治岳州有功,调任苏州知府,末及一月而卒于任所,陪葬仅两箱书籍,因家徒四壁,其子生活困难。噩耗传来,范仲淹悲痛万分,范仲淹在《祭腾子京文》中承诺,对其幼子“我今抚之,必教有称”等等,展示了范仲淹与滕子京生平以及对岳阳楼的历史贡献。展览力图通过场景、文字、图表、模型、文献资料、照片、拓本、书画等相结合的形式,再现了岳阳楼的历史和演变,展示了岳阳楼的建筑文化,揭示了岳阳楼深厚的历史人文内涵,弘扬了范仲淹与滕子京不杇的“阴晴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河之远则忧君。先忧后乐,仁人之心)、悲喜观(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崇廉拒腐,尚俭戒奢,艰苦朴素,勤俭节约)、进退观(是进亦忧,退亦忧,淡泊名利,进退从容)、高远观(公私分明,克己奉公)、先后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的传统人文精神,这种精神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精䯝,应该世世代代传承下去。我觉得所有公职人员都应该来岳阳楼走一走,看一看,悟一悟,思一思!都应该向范仲淹、滕子京两位先贤看齐,学习两位圣贤在在贬官时在逆境中仍一心为民,一心为公,一身清廉,心怀天下的高贵品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其艺术价值早已超越其自身建筑价值,它将以无穷的魅力屹立于中华民族艺术之林,将震撼和触动着一代代人的灵魂,重塑和激励着一代代人的家国情怀。
游览完岳阳楼之后,我们漫步于人流如织、熙熙攘攘的汴河老街,穿越在曾几度辉煌的岳阳港工业遗址,时不时地在景区内写有“我在洞庭夕阳下等你”、”想你的风吹到了岳阳”等网红打卡字牌下打卡……
一场岳阳马,让我们又近距离地阅读了一次岳阳楼,重温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