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单日新的头像

单日新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10/30
分享

夜巡岳阳楼

守楼多年,总是日日夜夜、心心念念着那座精神的家园,思想的圣殿。

中秋夜,已是子时,月朗星稀,我邀上 同部门的小李踏着月色巡查夜幕轻罩下的岳阳楼。

南门口的民本广场,白天朝圣的人流,晚饭后跳广场舞的大妈,已不见踪影。缓步来到景区南门,姑且当一回贾岛笔下的敲门人,轻叩侧门,瞭望小窗打开,同是守楼人的夜班保安见是熟悉的我们,“吱呀”一声敏捷地拉开侧门。循门而入,别有洞天。白天熟悉的场景似魔法变换。月光如银纵情挥洒。迎面一棵古木参天的桂花树,虽有二百多年树龄,饱经岁月沧桑,却娇媚不减,枝干粗壮遒劲,枝繁叶茂,丰姿绰约。正值桂花飘香,一树吐金的花蕾,一树披银的绿叶,一树醉城的芳香,让我想起了嫦娥奔月的神话。飘香十里吴刚捧出的桂花酒,恍若置身天上人间。

往前行,上百步,流水潺潺,2007年景区扩建精心打造循环水系新添景观,伴水而立的小岛花草盛开,蝉鸣虫吟。静静坐卧的是,当年花费一千多万重金特请辽宁、江西两大铸铜名企精心铸造的,五座不同朝代、风格迥异的岳阳楼铜模。据说是亚洲乃至世界最大的铜楼群。

五座铜楼是五个朝代变迁的微缩,诉说上千年无数尘封的故事,仿佛能看到流逝的岁月驾着历史的马车纷至沓来。

这诗意的楼,让我想起了李白的豪情对酒当歌“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杜甫的家国情怀“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歌舞升平,夜不闭户,孕育这简约而丰膄的楼阁。唐宋八大家是唐、宋两朝文化领域的一座高峰,其中就有欧阳修、苏询、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等诗人写下了两万多首熠熠生辉的清词丽句。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更是文化宝库中的惊世之作。文化底蕴深厚,华夏源远流长。元朝时,中华大地首次被少数民族蒙古族统一。蒙古族人粗犷的性格影响了内地古楼建造的简约。明朝时,名楼修复风气渐兴,两百多年来屡毁屡建前后十次。史上较为少见的六方形楼宇装修华美,高峻雄奇。清楼则三层结构纤细秀美,非常精巧。我在皎洁的月光下缓缓移步,对五楼五朝行注目礼。

过石拱小桥,随涓涓细溪而下,一处青砖黛瓦的徽派建筑映入眼帘。这就是为了纪念范仲淹和滕子京两位先贤而建的双公祠。我虽顶礼膜拜、虔诚至极却不敢打扰,更不敢冒然而入。我只能在门外久久伫立暗自寻思,两位先贤或许正秉烛夜谈大宋的基业,八百里洞庭风云,居庙堂之高与处江湖之远的心境,“忧乐”情怀尽收胸襟,推心置腹,侃侃而谈,成就了史上不朽的佳话。

循七星碑廊北行,登石阶至“南极潇湘”牌坊往前,脚踏月影、身披银辉、中秋子夜凉风习习绕身。望西,且看一湖碧水吹皱、鳞光闪闪、浩瀚八百里洞庭千帆驻港、渔舟唱晚。远山如黛,偶尔湖面有逐浪的江豚嬉戏。月挂中天,悠悠寻思千年骚客今何在,把酒当歌问苍穹。转身东望,蕴藏历史文化与文物古宝于一体的岳阳楼近在咫尺。三层、四柱、飞檐、盔顶、纯木结构的古代建筑精品,披着月色更显气势恢宏,古朴神秘。楼内珍藏着范仲淹老夫子的《岳阳楼记》雄文。借着朗朗月光,正门匾额郭沫若先生手迹“岳阳楼”三个鎏金大字依稀可见,熠熠生辉。飞檐悬挂着的铜铃,万籁俱寂中,夜风拂过,铜铃声声。仲秋夜,沐浴着月光,披着和煦的夜风,静静地置身于文化圣殿与八百里洞庭湖之畔。倚楼观湖,赏月怀古,沐风寻思,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可我与谁乐呢?与白天虔诚的朝圣人流同乐?还是与傍晚快乐的广场舞大妈同乐?抑或是与深夜巴陵城的璀璨灯火同乐?我沉思着。

昔日八百里洞庭远浦归帆、渔歌互答的小古镇,今日已演变成水陆空立体交叉、四通八达、经济强盛的省域副中心城市,环境优美安居乐业的宜居乐园。生逢太平盛世、安乐祥和、超越盛唐、幸甚至哉!置身此时此地,你也一定会忘我陶醉,把整个生命溶入岳阳楼的静谧之中。

夜,更沉。我生怕惊扰这沉睡的文化圣殿,正准备轻手蹑脚与之告辞时,身后时不时传来清脆的铜铃声,叮铃、叮铃……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