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漯河,热浪像一床厚重的棉被,沉沉地压在这片豫中平原上。我驱车二十五公里前往漯河源汇区大刘镇大陈村,路边的玉米叶子都卷成了细筒,在烈日下无精打采地耷拉着。车窗外,热风裹挟着麦茬的气息扑面而来,让人想起小时候母亲在灶台前熬煮的麦仁粥。
大陈村藏在成片的玉米地深处,像被绿叶包裹着的粽子。漯河急救侠中心的张辉老师站在村口的老槐树下等我,树影斑驳地落在他晒得黝黑的脸上。村干部快步走到我跟前紧紧握着我的手说“小姑娘都问了好几遍你们啥时候来呢?咱现在就过去!”
我们穿过几条窄巷,脚下的黄土被晒得发烫,隔着鞋底都能感受到那份灼热。拐进一处院落时,我看见一个瘦小的身影正趴在斑驳污渍的茶几边写作文,蓝底白花的旧裙子被汗水浸透,紧贴在单薄的背脊上。
“万紫,田老师来了。这可是咱漯河唯一的冰心奖获得者,出了很多书,他是全国写作教学名师,专业教阅读写作方法的。”张辉老师轻声唤道。
女孩猛地抬头,湿漉漉的手在围裙上擦了又擦,然后把散乱的头发抹在脸后。我看清她露出俊俏的面容——苍白的脸带着菜色,过大的眼睛,像两汪深不见底的潭水。这个即将上四年级的女孩,父亲因车祸离世,母亲承受不住打击也相继去世,如今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连滚翻般的厄运没有打垮这个瘦弱的孩子,只是因为自卑显得腼腆少语,依然像田野里遍地旺盛的狗尾草一样昂扬地活着,不但学习优异,稳重踏实,还给爷爷奶奶带来了无尽的希望,即使深陷地狱也要高唱天堂的歌。
堂屋里光线昏暗,墙上挂着的全家福已经泛黄模糊。一墙的奖状却越发显得醒目。万紫的作业本整齐地摊在斑驳污渍桌上,我翻开时,一股淡淡的墨香混着纸页的气息飘散开来。“锅里的米粒跳着舞,冒出的白气先是一根线,后来变成一朵云。”——这是她描写奶奶熬粥的句子。我的手指突然有些发抖,语言朴素真挚,天然清新,细节突出,感情细腻,像村外的苞谷朴实憨厚,作品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纸页上的字迹工整干净,没有一个错别字,像深山里的涓涓细流,在默默尽情流淌;又像低矮的太阳花,在静静吐露芬芳。对于一个农村孩子来说,这样的文字天赋实在难能可贵。
正午的阳光透过窗棂,在水泥地上投下菱形的光斑。我翻开《天上下雨心里晴》,给万紫详细耐心讲解“七七乘法”作文技巧。说到“要像玉米须一样自然生长”时,一阵穿堂风突然掀起书页,窗外飘来的几缕玉米须正好落在摊开的书页上,金灿灿的,像是特意来印证这个比喻。伤口是光照进身体的地方,就像沙漠中的荆棘,也有权利向着太阳微笑——这个孩子正以不屈的姿态诠释着生命的存在价值。
院里的老梨树投下斑驳的树荫,在爷爷的建议下我们移到了树下继续上课。万紫听讲时总是微微前倾着身子,细瘦的手指紧紧攥着铅笔。有几次,我看见她偷偷用袖子抹眼睛,但抬起头时,嘴角却挂着浅浅的笑意。远处传来拖拉机的轰鸣,金黄的槐花碎瓣在阳光下飞舞,像无数细小的翅膀。
“田老师,您书里写外婆纳鞋底的那段,让我想起奶奶补袜子。”万紫的眼睛第一次亮起来,像是有人往那两潭深水里投了一颗星星。我看着她指甲缝里还没洗净的泥土痕迹,突然明白为什么她的作文里总带着泥土的芬芳。我鼓励她继承大陈村先贤爱学习爱家乡的优良传统,做一个乐观上进、坚强坚持,勤奋自律,懂得感恩的人,严格要求自己,用知识改变命运,回报这片热爱她的亲人和土地。她郑重地点头时,我看见了她眼中闪烁的希望。
暮色渐浓时,我签名送给她《天上下雨心里晴》《有你的世界最美》《红色传家宝》三本书。万紫送我到村口,怀里紧紧抱着书。奶奶激动地不知道说啥一个劲儿重复一句话“你可得记住老师说的话呀!咱遇到好人啦!俺老两口踏实了!”而大家伙听了一时凄然。
路过玉米地时,她指着几株特别高的玉米脸憋得通红对我们说:“这是爷爷种的,特别好吃。”极力要掰几个给我们尝鲜,被我们婉言拒绝了。
夕阳把玉米缨子染成了紫红色,在晚风里轻轻摇曳。
回程路上,我想起她说的“我会让这些字都长出翅膀的”。大陈村很快移出了我们的视线,我心里久久回荡着一个名字:万紫!眼里也有泪水流出来。多么期盼这个长在情感荒漠的孩子能早日迎来自己万紫千红,芬芳艳丽的春天!
车窗外那一棵棵长满饱穗的苞谷在虫鸣声中倏尔而过。夜色中的漯河平原上,星星点点的灯火次第亮起。我知道其中有一盏灯,会照亮一个女孩的作业本,而那些带着泥土芬芳的文字,终将如她所愿,长出翅膀,飞越这片玉米地,飞向更远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