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兮颦眉的头像

兮颦眉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8/16
分享

话秋千

远古时代,相传人们为了获得高处的食物,在攀登中创造了荡秋千的活动。直至春秋,秋千向南流传。后来,荡秋千主要为宫中、闺中女子的游戏或传统节日的狂欢内容。《汉武帝后庭秋千赋》云——“秋千者,千秋也。汉武祈千秋之寿,故后宫多秋千之乐。”

有文章借秋千来反思人生:坐上秋千,从脚下着力出发,秋千能将你送往高处,一片明媚的风景自然是对你奋力向上的回馈。然而,俟其欣悦,秋千又从高处滑落到低处,美丽的风景必然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与等待。其实,我倒更愿将秋千看作聊表自由与闲适的慰藉。

记得幼时,老家的屋后有一方水井,井边是成片的李子树。春回大地之时,李子花勤奋开放,将老家那黯淡的石屋点缀成了世外桃源。这片李子树,是勤劳的父母栽种的,除了春天花开满树如白雪有诸多乐趣之外,就属我和姐姐就那方水井上的李子树搭成的秋千最有趣味了。小时候,家里穷,没什么可供玩乐的东西,所以,那方水井和水井上的秋千就成了我们的游玩基地。

我们做的秋千太过粗糙简单——两条结实的被打好结的粗布绳直直地从李子树上垂下来,两头固定好后,用一缺了一条腿的破烂小木凳作为坐垫,首尾与绳子连接,这便算是一个秋千了。我们甚至为了我们的机智而沾沾自喜。每天稍有空闲,我和姐姐就会跑到李子树下,荡起秋千来,你推我,我推你,轮流在这虽是简陋却几乎涵盖我们所有欢声笑语的秋千上玩耍,乐此不疲。姐姐把我推往高处,可以看到李子花成片的雪白,或金灿灿的稻田,或光秃秃的青山。四时之景不同,乐趣却是一如既往的纯真。不过我霸道些,一荡起秋千来就不肯下来,姐姐也不恼,就从背后推我,我们一起笑着,青山翠木都回荡着我们的笑声。

只是后来,迫于生计,母亲外出挣钱,父亲也常常早出晚归,姐姐除了念书,还添了洗衣做饭割草喂猪的重务。对于一个十岁的人来说,我觉得日日洗衣做饭割草喂猪确实算重务了。而我年纪小,帮不了姐姐什么,只有在她生火做饭的时候,围坐在灶边,欣赏灶里的火苗,陪她聊天。说来倒很新奇——我们不谙世事,可什么也都好奇,年纪不大,话匣子倒不小,什么都聊。现在年纪大了,碰到的事情多了,聚在一起时却无从聊起。再后来,姐姐远远地外出念书,不常回家了,我也不再是那个整天跟在姐姐身后,只守着炉火陪姐姐聊天的小丫头了:我也念书。因许久不碰那方秋千的缘故,秋千一边承受着风吹雨打,一边体味着因我和姐姐冷落的孤独,慢慢地就积了许多灰,绳子也变得脆弱了。

后来寄养到外祖母家,随着家庭和学习环境的改变,心里也渐渐压了一些事。物质条件好了,可能找到的乐趣变少了。后来我也坐过不少的秋千,都胜过我和姐姐曾亲手做的那粗糙的秋千,荡秋千时,看到的风景也不同了:可能更加旖旎吧?但我的脑海里仍旧浮现出小时候和姐姐在李子树下荡秋千的情景,竟觉得有难寻的感觉。细一体会,方才明白,这是一个被桎梏束缚而失了自由的笼中鸟对苍穹云山的向往罢了,而无关秋千本身。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