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谭昌乾的头像

谭昌乾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3/09
分享

参观宜宾大观楼

今年3月初,文友肖兄约我逛宜宾,在几处景点打卡以后,最后一站来到宜宾市的地标性建筑大观楼参观。

大观楼位于宜宾市的中心城区西街口,处在宜宾市的两条主干道——东街和西街的交汇处,四面环绕的南街、北街、人民路、中山街,构成了宜宾市中心城区的主要街道网络。

百度上搜索关于大观楼的资料,有两则文献的记载比较典型。一则是唐代元和五年(808),曾任剑南西川节度使、都督府都督的韦皋,在戎州僰道城驻扎。另一则是清朝嘉庆年间的《宜宾县志》所记载,大观楼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初名为谯楼。从旁边碑刻上的记年时间来看,推算大概在1540年左右。在明朝末期,张献忠部兵犯宜宾,驻守的军队与张献忠部厮杀过程之中大观楼被毁,仅有台基残存。直到清朝康熙年间,地方官张利宾才对其进行了修葺。之后在乾隆十三年(1748),又被大火焚毁,只剩下“孑楼半柱”。乾隆二十五年(1760),当地知府托隆决定重新修建并被命为“大观楼”。民国时期的大观楼曾经遭到破坏,楼台、门窗、通道、横梁等构件都腐烂不堪。相传楼内曾被征用关押过一些壮丁,底层一度被一些流民占据,作为零时安身栖息之所。后来幸亏宜宾市政府出资修缮,基本保全了大观楼的原样建筑风貌。

大观楼历经四百八十多载雨雪风霜洗礼,几次火灾,又几度重建,栋宇兴废不断,却始终守望着古戎州的沧桑岁月。

远观外貌,大观楼形状呈长方形,预估占地面积约600-700平方米左右,目测高度约近30米左右,底层宽度约31米左右,顶层宽度约20米左右,整栋楼宇气势雄伟。

在大观楼上,悬挂有两块巨型匾额,立于三层外侧东西两面。其中东面一块是“大观楼”三字大匾,每个字的高度差不多在1.5米左右,壮阔伟丽,富有动态,为知府托隆助手冀宣明所写。相传,其写“大观楼”三字之时,先写大与楼二字,且思且写,笔降按提,一挥而就。到书写观字的最后一笔时,自感力微,便用脚尖以微力按触笔杆之上,因其用力太猛,墨汁溅于托隆之衣服上,托隆为之不悦。好在冀宣明聪明,落款乃书“长白托隆题”以取悦之。楼宇千古,名垂千古。托隆因冀宣明有才而有意举荐,冀宣明志存远大,“大观”两字实乃言其心胸博大,所取之意可容纳三江纵横、戎州兴衰、边疆和战、仕宦人生。西面一块匾上是“西南半壁”四字大字,字体雍容雄劲、飞腾有致,由清末书法家华阳人顾汝修书就。关于“西南半壁”之由来,一说是出自唐朝韩愈《石鼓歌》诗句:“西南半壁有层城,谁复居之长此鸣。夜闻金鼓知为石,不把蛮奴作鼓钲”。另一说是韦皋《咏石城山》诗句:“石城门峻谁开辟?更鼓误闻风落石。界天白岭胜金汤,镇压西南天半壁”。不论哪一说,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朝对西南地区重要性的认知。

“大观楼”与“西南半壁”,书法字体笔划壮硕,气势恢宏,让人叹为观止。大观楼整栋楼宇,壮丽雄伟,有着中国古代建筑的典雅之美,外观形状像北京的天安门城楼一样庄严肃穆,让观者心生敬畏!

进楼内去参观,全楼分为四层。底层基座是坚固的石头平台,中央有十字形路道,供行人通过。西部有29级石梯进入二层大殿。第二层以上,则是木结构的斗拱,每个转角装饰华丽,配各种飞檐翘角,可照进阳光又保持敞亮。内部宽大的空间用作展览厅,展陈要素包含宜宾不同历史时期的文献史料、历史地图、考古活动、遗址发掘、实物臧品、杰出人物、五粮酒史、科技成就等,从功能上看,基本就是宜宾历史博物馆性质。

大观楼被称之为谯楼,其实明清以来大多数府城、县城基本上都有大观楼之类的谯楼。从原来的“谯楼”名称可以看出,大观楼早先就是一种古代城市大门之上的瞭望台或报更台,从台上可以得到准确的时间信息,故又得名为“更远”。我有些疑惑,肖兄解释说,由于当时没有更精确的计量仪器,所以当地百姓只能通过听更夫敲打晨钟、暮鼓来确定时间,楼台高打更的声音传得远些。反正无从考究姑且信之。

传说清代张利宾时曾经对大观楼进行了整体改建。那时宜宾城市规模不大,比较高大的建筑寥寥无几,除了鼓楼街上的水东楼与鼓楼,大观楼便是宜宾市区里最高的建筑物。若从大观楼上眺望,既可见三条河流在此汇流的壮丽景观,又可鸟瞰整个宜宾城市的繁华景象。

肖兄是宜宾城的土著居民,参观大观楼的机会比较多,对大观楼的情况比较了解。他介绍说,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大观楼曾经作为公共图书馆、文化报棚、展览馆等文化信息服务场所,为区域内居民提供了诸多服务功能。二十一世纪以来,大观楼也举办过多次文物和书画展,可以说大观楼被赋予了时代的新内容。

追溯历史,在唐朝时侯,西南半壁中的西南,指的是当时的戎州都督府所管辖的广大疆域。唐太宗时期将都督府改为总管府,并在贞观六年(公元632年)设置了戎州都督府,都督府设在僰道城里,是一个重要的行政单位。最初只建立17个羁縻州,在最繁盛的时候管辖过64个羁縻州。戎州都督府的设置,主要的作用就是为了加强对西南地区的统治,以达到安夷化蛮及应对吐蕃的目的。

戎州都督府的管辖,强化了唐王朝与西南边疆的联系,羁縻州是不同民族经济发展以及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查看《宜宾史话》中记载,“戎州都督府统领的64州,分布于四个地理区域当中,主要集中于现今云南和贵州北境,最东为汤望州,今贵州赫章、毕节;最南为严州,今云南红河州;最西为曾州,今大理附近”。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戎州都督府统领区域的面积,是今天宜宾市辖区域面积的10倍,称之为“西南半壁”是名副其实的。

“大观楼”与“西南半壁”,反映了宜宾这个地方在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宜宾处在川、滇、黔三省结合部,自古以来都是兵家争相控扼的战略要地。

看碑刻记载得知,1981年8月,大观楼被宜宾地区行署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宜宾大观楼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8月,大观楼升格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说明近几十年来,国家对大观楼的保护力度在不断加大。

离开大观楼,回首眺望,感触犹深。

作为宜宾的地标性建筑,大观楼无疑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它既有历史的古典美,又有现代的时尚美。

试想,承载着几百年的历史底蕴,又被赋予时代的新内容,谁会仅仅只把它看作是一栋简单的建筑呢?

2025年3月7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