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听雪女子的头像

听雪女子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7/04
分享

雨夜游老街

端午假期,跟闺蜜等一行四人去了趟绍兴。抵达当天,晚饭的小馆子,距离著名的仓桥直街历史街区不远。大家都吃撑了,就顾不得雨了,打算来个“雨夜老街游”。

到仓桥直街时,天还没有完全黑下来。雨还是不紧不慢地下着,雨水早已把青石板的路面,冲刷得干干净净,连岁月打磨的坑坑点点,都清晰可见。走在这样的街道,我的脚步快不起来,因为那一砖一瓦、一石一板,一个门楼、一个台阶,都藏着故事,我只怪自己没有三头六臂,恨不得多看一点、多听一点、多触一点。

仓桥直街现在已经成了一条集居住、商业、文化、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热闹街道。别看不到2公里,包括两侧伸出去的巷子里,店铺一个接一个,卖书的、卖药的、卖酒的、卖文创产品的,饭馆、茶馆、戏馆,服装店、奶茶店、工艺品店……可谓吃的、穿的、喝的、用的、玩的,应有尽有。

走不多远,一户人家引起了我们的注意。这一家不像他的左邻右舍,在开张营业。“这么大的门脸,不做买卖?”我心里这样嘀咕。大门大敞亮开着,我们走了进去——这条老街的建筑风格绍兴独有,若能推门入户详细了解一番,该是何等幸事!站在院子里,我喊了两声:“有人吗?”没有人答应,但这里应该住了人,因为有晾晒的衣服,还有自行车、洗衣机、太阳伞、泡沫箱种的蔬菜等生活用品、生活用具等物什。没有呼应,我们便不能贸然进屋,只能在院子里粗略打量。

宅子是个二进的院子,白墙黛瓦,两进的房屋大差不离,都有两层,一进的院子里有东西厢房,窗子都是木格窗子。二楼的屋子看上去不高,也可能是视觉的因素,墙体像是木质的,窗子跟一楼的很不一样,明显小了很多,但却美了不少——带有雕花装饰,门上挂着一个大大的竹帘子,竹帘的旁边,是水泥续接的带有落地玻璃窗户的一间房……包浆的地面、斑驳的墙面、错落的瓦片,昭示着整座房子已有年头。这房子是传说中的、绍兴独有的台门建筑么?如果不是,哪家的房子又是呢?

从院子里出来时,夜幕彻底降临了。 霓虹灯亮了,老街变成了五光十色、流光溢彩的长廊,这正是夜晚的魅力。游客越来越多了,我们跟着人流缓缓地往前移动,不时有火花碰撞。

闺蜜的女儿冰丫头出手了。她经不住满耳奶茶叫卖声的诱惑,说了句“我要喝奶茶”就去排队。冰丫头是个大三的大学生,正是喜欢奶茶的年龄。好一会儿,她捧来一杯“黄酒奶茶”。我问:“好喝不?” “好喝!”她得意地说,然后,把奶茶递给闺蜜:“妈妈尝尝。”闺蜜吸了一口:“嗯,是蛮有特色的。”

比奶茶更有冲击力的是臭豆腐。其实,一进入这条街,就闻到油炸臭豆腐的香味儿了,既有专门的门店出售,更多的是摆摊儿的在卖。看来,这东西需求量巨大啊!几乎“三步一岗,五步一哨”,难怪“臭豆腐,香满街”了。要不是考虑到晚上减肥的需要,说什么我也得买一份尝尝。我们的城市也兴吃油炸臭豆腐,可有不同乎?

老街上,可不光有小吃,“大”吃亦有。这不,到了——“孔乙己酒家”。孔乙己的招牌话“多乎哉,不多矣”投射在墙面,老远能看到;“千年古越情,百年孔乙己”的旗幡,高高地悬挂在二楼,氛围感拉满。不知怎的,看到“孔乙己”这三个字时,有种莫名的亲切感。说句心里话,千里迢迢来到这座古城,一多半为的是他——鲁迅先生。看看先生小时候住过的屋,走走先生小时候走过的路,甚至跟先生笔下的人物来个隔空对话,不亦乐乎!不亦美乎!没想到,“孔乙己”在这条街上落了脚。想想也是,一个落魄书生,本就该生活在烟火尘世间。

我发现,这条街上有两多,一是前文所述的卖油炸臭豆腐的多,二是卖黄酒的多。前者若是“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后者便是“三步一哨、五步一岗。”一家卖“原浆黄酒”的小店,店主是对儿年轻的夫妻,老板娘在门口吆喝:“来——!品一品、尝一尝,不买不要紧!”她的笑靥如花、热情好客,感染了我们,我们决定进她的店里小坐。

店面不算小,地上、展示墙上,摆满了大大小小密封的酒坛子、酒罐子、酒瓶子,5年、10年、20年等年份不等;“让喝酒的人先富起来”、“喝好点,喝少点”等有趣的口号,被做成了镜框,摆在显眼位置,这颇符合年轻人的口味。老板娘跟进来后,给我们每个人递上品酒的小酒杯,嘱我们先品着,她给买了酒的客人封坛(瓶)口去。她进进出出,忙里忙外,开朗又不失温和,一招一式,透着泼辣、能干。她很会跟客人沟通,让客人没有一点压力,难怪生意好。从店里走出去的客人,大都拎着酒坛子,包括我们。

有一个地摊儿特有意思,有意思的不是他卖的东西,那些东西无非是明信片、纪念币、钥匙串、儿童小玩具等的小玩意儿,而是摊主的打扮。摊主40岁上下,上装是打着补丁的汗衫,下装是打着补丁的裤子,头上戴着一顶带有小辫子的乌毡帽,手里把着一个道具——长烟袋锅。他给自己的摊位取名“贵哥阿Q”——原来,他是按照阿Q的打扮面市的。他见我在拍他,索性叼起烟袋锅,摆好pose配合我。这份抖机灵,可一点不“润土”!我冲他竖起了大拇指,他回我一个作揖。

距离“贵哥”不远的地方,有一个标有“我和我的故乡”的打卡处,那也是一个供游客小憩的地方——用一家门店的窗户做背景,前置一个长条凳,长条凳的中间位置,放着一个站立的卡通的“鲁迅先生”,那标志性的发型、眉毛、胡子,似乎有魔力,一下子拉近了游客与这座城市的心理距离,大家争相跟“先生”合影。

有这么多与先生有关的元素,是老街给我的惊喜。雨夜的老街,依然活色生香,一派盛世祥和的模样。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