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我18岁,一个刚结束三个月集训,被分配到五连指挥排报话班的新兵蛋子。
当敞篷军用卡车将我们十几名新兵运送到连云港墟沟镇时,我对海的憧憬和向往,已经在心中激起澎湃巨浪。啊!---大海,我来了!
与我同车分到五连的温州与上海籍战友,似乎对来连云港当兵并无多少好感。他们在海边长大,甚至有些还是渔民的后代。见我一路上如此兴奋,渴望下车后就能望见大海,有人嗤之以鼻,“啍——,有你哭的时候!”
我听了不以为然。因为,对于一个打小生活在大别山腹地,几乎连县城都没有去过几次的山里娃,能走出崇山峻岭,能摆脱父母的约束,还能为自己的将来做选择,这就是胜利。我满怀欢喜和激动,啊——,大海,我无比向往而神奇的大海!在这里我将看到金色的海岸线,浩瀚无垠的海平面,海浪拍打礁石激起的浪花,还有追逐海浪盘旋飞翔的海鸥和海燕。你能想象这些该是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啊!
刚到五连,新兵们都很拘谨忐忑,担心老兵欺负,害怕吃不了苦。到团部接兵的副连长告诉我们,五连虽是战备部队,但这两年连队在墟沟要承担149医院基建施工任务,其主要从事生产劳动。他特别强调,五连是一支具有光荣传统的部队,大家到连队后,不要有什么担心顾虑,有事可随时找他交流谈心。
但我对当什么兵,分到连队干什么并不十分在意。报名参军时,我就想好了,在部队一定好好干,三年后退伍回家,吃商品粮的包分配工作。为了这个目标,新兵集训时,即使天寒地冻、滴水成冰,我的内心都充满火热的激情。训练间隙,我还写诗、记日记,写家书。我把每一封家书都写得老长老长的,好像要把在部队看到的发生的所有新鲜事物,都详详细细地告知父母,好让他们和我一同分享在部队的成长和快乐。
正是怀着对未来的期许,我被分到五连,并来到驻地墟沟,这是一个紧靠连云港港口的小镇,也是原守备三师和149医院营区所在地。新兵到连后,又很快分配到各排班。因为五连负担着149医院营建任务,我们的驻地均是由149医院提供的。一排、指挥排和连首长住在老街东边的69号大院,二排和食堂后勤人员住在街西头一处院内。新兵的到来,为连队注入了新鲜血液。连长和指导员致欢迎辞时,宣布给新兵放假两天,自由活动,采买所需生活物品,会场(食堂)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欢笑声。
第二天,天刚放亮,我和几个新战友就跑到了海边。从部队驻地到海边并不远,需要通过一处铁路关隘,再往前经过路两旁栽有法国梧桐的滨海大道,就到了望海楼山脚下的海边浴场。一望见大海,我们这群来自山区的新兵,一起欢呼雀跃起来,大家迎着海风,尽情地唱着叫着跑着跳着,在金色的沙滩上追逐着海浪。尽管冬天的海边冷清萧然,海上云层低垂,波涛汹涌,粗粝刺骨的海风抽打在脸上生疼,但这丝毫影响不了一群年轻战士看海的心情。我们在海滩玩了许久,并且不断有新发现。你捡到了白色贝壳,他拾到了彩色海螺,我找到一颗圆润似玉的鹅卵石,大家把捡到的宝贝放在一起,它们五颜六色、璀璨夺目,犹如一粒粒珍珠玛瑙,传递着大海与陆地之间的契约和联系。这些都是我从未见过的东西,是大海第一次给予我们的馈赠。
很快,我们这群新兵和老兵们一起投入到为149医院的施工建设中。工地上的活的确又脏又累,那时开挖地基没有任何机械设备,战友们只能用钢钎铁锤打眼放炮,从坑底用铁锨或抬筐一点点往上搬运土石;用铁钳一样的双手紧握车把,推起装满土石的独轮车躬身前行。老兵们在工地上教我们掌握抡大锤、握钢钎和推独轮车的技巧和要领;新兵们回到宿舍,则抢着打扫卫生、取邮件、充开水。当时,五连虽为生产连队,但与师部和149医院近在咫尺,所以在抓军事训练和后勤保障方面一点也不松懈。每天清晨,当不远处传来清脆嘹亮的起床号,以及短促有力的出操号时,五连官兵立刻变为一支军容整肃的连队,从列队出操,到整理内务,白天参加劳动生产,晚上持枪站岗巡逻,没有一项工作落在了后面。
在墟沟当兵,我感到每一天都过得充实、富有、快乐,其中既有物质上的,也有精神上的。记得参军第一年,每月能领到6元津贴,这对一个从未单独掌握支配权并拥有的我来说,就是一笔巨款。每个周末,我都揣着几元钱,到墟沟老街上的那家新华书店去逛逛,既看书,也买书。几年下来,我在部队竟购买了一整箱书籍,退伍时好不容易才把它弄回家里。
听人说去港口能看到万吨巨轮,幸运的话,在专供外国人消费的友谊商场或海员之家,能遇见红皮肤高鼻梁的外国人。于是,我便与几个战友跑到连云港港口,码头不让进,我们就站在半山腰的公路上往下瞧。巨轮虽没看到,但看见很多桅杆船停靠在港湾,往远眺望,只见海天一色,白云苍狗,浩渺无垠。
周末,天气好时,我和一两个志趣相投的战友,只要逮着机会就去海滩散步。那时连云港湾还是一块尚未开发的处女地,从墟沟的望海楼海边,到港口的火车站外滩,似天然形成一道黄金海岸线,海滩上铺满了洁白柔软的细沙。海湾对面是连云港市著名的东西连岛,背后则以云台山为屏障,阻断了海啸和台风侵袭,使整个港口和海湾就像依偎在巨人的怀抱里。那时部队并不限制军人休息时去海边游玩,而我对大海是如此迷恋,只要能去海边走一走,回来后必内心充实,精神抖擞,心情愉悦,睡眠也香,参加工地劳动从不觉得苦和累。
五连抽调到墟沟参加149医院基建施工约两年,对于我们这批新兵来说,只在墟沟待了一年。第二年初春,连队调防灌云县东山,而我到东山不久,就被抽调到大伊山团部营房办,当了一名仓库管理员,负责接收、保管、发放营房基建所需的各类物资。在营房办,我一直干到复员,因需要原单位办理退役手续,便回到又调防至小洼港的五连驻地,见到我那些日思夜想的老战友们。
参军前,我是一个刚走出校门不久的学生,全无社会经验和人生阅历。入伍后,参加新兵集训,后分到五连,从墟沟到东山,再到大伊山。三年的部队生活,锻造了我的人格,磨砺了我的品行,让我从一个懵懂无知的新兵,迅速成长为一个知谦让、敢担当,不偏执、有主见,能包容、不虚荣的革命战士。
要问为什么在部队熔炉里锻造过的年轻人,要比地方青年成长成熟得更快,因为军营就像是大海,它海纳百川,坚毅深邃,波澜壮阔,永不枯竭。在军营里,我学会了自律、克制,懂得了包容、感恩,领悟了牺牲、奉献。它们可不是一个个简单的词语,而是融入我的身体里,并成为我做人做事的评判标准和依据。
“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把靶打营归;胸前红花映彩霞,愉快的歌声满天飞。”写到这里,我仿佛又回到了当年,想起我和战友们在墟沟149医院施工时的情景。每天早上我们唱着军歌去工地施工,傍晚又唱着军歌从那条梧桐覆盖的林荫大道回来。盛夏时节,我们经常几人相约,偷偷地溜出工地,到海滨浴场游泳,当赤条条地扑进海水的一刹那,那真叫一个爽快惬意!
曾经在连队学写诗。写过“枕着海浪入眠”这样很具象的诗句。想起在连云港当兵的那段岁月,每天离海那么近,近到夜里一静下来,就能听到阵阵海潮声,嗅到淡淡海腥味。想来,可不就是每天枕着海浪伴我入眠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