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到黄河心不甘”是广为流传的一句俗语,表达了人们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决心,也道出了中华民族对长城和黄河的深厚情结。长城是文明古国的图腾,黄河是华夏文明的摇篮。2009年,我登上了北京八达岭长城,成功打卡好汉碑,成了“好汉”,也算了却一桩心愿。唯有黄河,虽曾坐飞机或乘高铁跨越,却未曾亲近,心里总有些许遗憾。
01
黄河,被尊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个文化符号和精神象征。千百年来,她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其奔流不息、百折不挠、气势磅礴正是民族精神的写照。
古往今来,黄河以其独特壮丽的自然景观和深厚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诗词中经久不衰的主题。从“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壮阔,到“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豪迈;从“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的苍凉,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静穆------这些诗句早已将黄河的魂魄,深植于无数华夏女儿的心间,也让我们对黄河充满了无限的向往。
02
8月中旬,黄土高原秋高气不爽,但挡不住我们游览祖国大好河山的热情。老司机诚根、攻略大师世从、拍照达人小朱、加上随行记者的我,从山西运城驱车,直抵潼关。
潼关地处秦、晋、豫三省交界,享有“一脚踏三地,鸡鸣闻三省”的美誉。南依秦岭屏障,北枕黄河天堑,素有“天下第一险关”之称。黄、渭、洛三河在此交汇,形成“S”型大弯,称作“天下黄河第一湾”。
登上古城最高点观景台,天地间的苍茫气息扑面而来。枯水季的黄河收敛了夏日的狂暴,河床袒露出大片黄沙,主河道变得沉静舒缓。渭水则更显细弱,如一道灰白的帛带,悄无声息地浸入黄河。在灼热的阳光下,两河交汇处划出一条清晰的青黄界线。
在想象中,那条黄龙般的巨流自北方天际奔腾而来,在此与渭水相拥,迎面遇上巍峨华山,形成巨大的回旋,继而浩荡东去。远处,绵延起伏的中条山和险峻的华山,无声地诠释着“山势雄三辅,关门扼九州”的险要。
脚下斑驳的古城墙遗址,如同一位卸甲的老兵,静静地诉说着曾经的烽火连天。千百年来,这片土地见证了多少英雄泪、征人愁?秦始皇东巡、曹操设关战马超、安史之乱的烽烟、黄巢的进犯——闭目凝神,我仿佛能听见战马的嘶鸣、兵戈的撞击,还有杜甫“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的沉重叹息。
女娲广场上,女神体态庄严雍容,手托婴儿,面向黄河,将“人族之母”和“母亲河”的意向合二为一,寓意对华夏文明的哺育和守护。十二尊拟人化的生肖石像生动有趣,我们三位属虎之人,自然要与“石虎”合影留念。
03
驶过黄河公路大桥,便是风陵古渡。午后阳光下,湛蓝的天空,青碧的连山,古渡静静地卧在黄河拐弯的地方,看似安详而寻常,这里却曾是历史上最繁忙、最富传奇色彩的渡口之一。“风陵”之名,源自一个悠远的上古传说——黄帝的贤相风后,葬于此地。
这里是晋、陕、豫三省交界的十字路口,是连接中原与关中的要道。千百年来,无数改变历史走向的瞬间在此上演:王朝的兴替、帝王的霸业-----近代周恩来由此渡河共商抗日、潼关军民隔河与日寇对峙七年半之久,这块土地承载着沉重的民族灾难和厚重的历史记忆。
悲壮之外,这也是一方充满浪漫与悲情的世界。元好问“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的千古绝唱,灵感便源于此间听闻的哀雁故事。金庸笔下“风陵渡口初相遇,一见杨过误终身”的怅惘,都为渡口平添了一抹永恒的凄美。
如今,这里一片祥和宁静,浑黄宽阔的河面上泛着粼粼的波光,几个钓鱼佬在悠闲地垂钓。我们零距离走近黄河,将手探入水中,感受它的温度与力量。掬水一闻,带着特有的土腥气。本想装瓶黄河水以做留念,却在机场安检时未能如愿。
04
沿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北上,窗外是流动的画卷,黄河时隐时现,一路相伴,对岸山峦连绵不断。转入青兰高速,夕照下的黄土高原沟壑纵横,深沉而厚重。夜宿“壶口人家”窑洞民宿。依山而挖的窑洞,经现代风格的装修,少了原始质朴的拙趣。依然有些新奇,枕着黄土高原乡野的静谧,梦沉静而安稳。
次日,急赴壶口瀑布,还未走近,那雷鸣便先到了。那是一种从大地深处喷薄而出的、持续不断的低沉的嘶吼,仿佛黄土高原的心脏在激烈地跳动。这便是我与壶口瀑布的初见——不是看见,而是听见与感觉到的。
循着那愈发震耳的轰鸣穿过一片岩滩,世界豁然开朗,心心念念的壶口瀑布就这样真真切切呈现在眼前,唯有震撼才能表达此刻的心情。数百米宽的河面,骤然被收缩至三五十米,仿佛孙悟空从哪位大神手中借来的宝袋,将滔滔黄水收入无形。激流仿佛一群黄龙在浪间波谷嬉戏缠斗,也如突然间山洪爆发一泻千里------那条在晋陕峡谷间被驯服了许多的黄河,就在这里,用它全部的力量,完成了惊心动魄的纵身一跃。跌落瞬间,亿万颗水珠被击碎抛起,在阳光下魔术般化成一道七色彩虹,固执地悬停在翻涌的黄浊之上。我们拿出手机,从不同角度,拍照片录视频,是到此一游的“打卡”,更是留作离开后的回想。
此刻,“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和“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吼万里触龙门”的诗句,穿越千年在此刻具象化。诗仙诚不欺我!我请世从录下以瀑布为背景的朗诵视频。耳边仿佛响起不朽经典《黄河大合唱》那激昂的旋律—“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这惊天动地的咆哮,曾是民族抗争的怒吼;今日听来,更是自强不息的宣言。中华民族在危难时刻百折不挠、团结奋斗、奋发图强,不仅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如今正在迈向民族复兴伟大征程。想到此,眼前不禁蒙上了一层薄雾。
我伫立许久,空气里飘散着细密的水汽,带着黄河水特有的腥味儿,直往人脸上扑。纷杂的思绪都被那瀑布卷了去,心里反倒空阔、沉静了下来。
终要离去,那雷霆万钧的咆哮声渐渐被甩在身后,却又像烙印一般,深深地刻进了心里。回望处,只见一片苍茫的水雾升腾,黄河依旧在万古不息地奔流。这便是壶口,它不言语,却让每一个走近它的华夏儿女,听见自己内心的回响———爱我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