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秋思》:蓝天红瓦粉墙,苍松翠竹桂香,野花佳卉稻黄,老柿斜阳,心安处在故乡。
行至中年,方懂“秋日胜春朝”的真意。这感悟,源于故乡的秋光,也源于自身的生命体悟。故乡的秋,褪去了春的料峭与夏的黏腻,只留下疏朗的风与清透的天,一派淡定从容。恰如人生至此,已然删繁就简,在内敛中沉淀下生命最本真的恬淡安然。
故乡的秋空,是一片干净深邃的蓝,没有一丝杂质,望之让人尘念顿消。几团白云,慢悠悠地浮着,带着一种懒洋洋的闲适。逶迤的山,莽莽苍苍,看不见头尾,却围成一圈,天然屏障般护卫着生于斯长于斯甚至长眠于斯的万世子民。苍然的青松与翠滴滴的竹子,交错着,貌似友好共存,实则竞争暗战,稍有差池就会被对方攻城略地。
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一幢幢红瓦粉墙的楼房,依山而建,掩映在苍松翠竹间,是乡邻们节日团聚时温暖的港湾,也是他们漂泊异乡时回望的牵挂。舍前的金桂,风过时,从满树细碎的金黄的花蕊间,从浓密的枝叶间,漏下阵阵清甜的香,经过时与你悄然相逢,不由分说送进你的鼻孔里,直至肺腑里。环路两侧,路灯如哨兵矗立着,是白天蓄势待发的安宁,也是夜间劈开黑暗的守候。溪水清浅,潺潺流过,细石可见,青碧的菖蒲临水照影,轻快的游鱼倏忽往来,几只鸭子悠然拨动红掌,搅碎一泓秋波。几座小桥,横跨溪上,近于屋舍,俨然“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乡村画卷。
乡间的野花不管有没有人欣赏,都会悄然绽放,尽情展示自己的美丽。只要你有驻足欣赏的闲情逸致,它们就会让你心情瞬间亮丽起来。小路旁,暗香浮动的紫茉莉,是乡间最平凡的野花,它们整片整片地丛生着,貌不惊人,在万绿中却别有一番姿色。田埂上,长箭叶蓼,粉紫色的小花,一簇又一簇,像蝴蝶落在枝头,浅浅的绿意,淡淡的香气,孤单而清纯。溪边湿润处,鸭跖草开着碧蓝色花朵,花瓣形如蝉翼,清新脱俗,成片开花时,远望犹如群蝶栖息,景象十分壮观-----不胜枚举,知名的,不知名的。如有兴趣,可以采摘几朵回家插在花瓶里!
走过篱笆或地坝,朝开暮合的牵牛花,紫的梦幻,红的艳丽,像一个个精致的小喇叭,生机勃勃,随风摇曳,又像灵动的舞者,精神抖擞。庭院角落,花坛边缘,颜色鲜艳的凤仙花,如鹤顶、似彩凤,姿态优美,妩媚悦人;此花别名指甲花,旧时爱美的小女孩们喜欢用之来美甲,顽皮的男孩子贴在鼻尖,学做鸡啼,都是儿时美好的记忆。鸡冠花,傲然挺拔,红如火焰,斑斓热烈,在秋日下别有魅力。
最惹眼的,还是那一片片铺陈到山脚下的稻田。稻田多不规则,似乎画师写意地勾勒出的几抹线条,却不乏协调自然之美。稻子都熟透了,黄澄澄的,沉甸甸的,汇成一片金色的、微微荡漾的浪。风过处,便簌簌地,哗哗地,响成一片温软的絮语,送来一阵阵干燥而芬芳的谷物的香气。这香气,混着泥土的味道,是那样厚实,那样教人安心。秋收之后的稻田里,留下齐刷刷的稻茬,终将化作春泥,完成生命的循环。还有一排排肃穆站立的草把,如同稻草版的兵马俑,在守望着曾经的丰饶,也时刻准备着牺牲自我而作为牛羊过冬的饲料。
田野里,谁家的老黄牛垂首啃着泛黄的草尖,慢条斯理地咀嚼着,如同在品味着属于它的岁月悠长。有时抬头四望,用那双浑浊的眼睛静静望向这片耕作了一辈子的梯田。它偶尔甩动尾巴,驱赶蚊蝇,还惊起几只蚂蚱,枯草在蹄边沙沙作响。不远处,头羊被主人牵引着前行,其他的羊只如列队的士兵紧跟其后,一只黑色的家犬在羊群间穿梭,忽前忽后,似乎在震慑着那些不听话的羊只。待行至野草丰茂处,羊群便四散开来,化作几朵游移的白云。
祖宅后那棵百年老柿,在夕阳下静静伫立,自成一幅苍凉而温暖的景致。粗壮的树身沧桑如老人的手背,布满了岁月凝结的瘤痂,每一处隆起都像是无声的往事。不知何时,记忆中高大的树冠变成了狭长的洞窗,是风雨的侵蚀?是雷电的伤害?不得而知。秋风已卷走最后一片叶子,枝条清瘦地横斜向天空,仿佛是谁用焦墨勾出的简笔素描。而就在这片萧疏之间,几颗因太高不便采摘的柿子悬在枝头,像几盏红灯笼,为简笔画平添了几分和谐的暖意,也带给我几分回望的甜蜜。
这整个的天地,这色彩,湛蓝、粉白、翠绿、橘红、蓝紫、金黄----如同神奇的大自然打翻了调色板,也宛若一幅五彩斑斓的天然油画。这气味,稻谷的芬芳,桂花的甜润,野花的暗香,都含着一种饱满的、安详的意味,仿佛在静静地诠释着一种最朴素的真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故乡是安心的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