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过人间(组诗)
王恩贵(四川)
人间烟火
在燃着的灶膛提取影像
暖暖的色调,是我一直喜欢的模样
门前桃花开了,摘一朵别在母亲鬓角
灶火映衬,那脸颊比桃花还艳
红辣椒串起记忆,适合抒情
适合从浑圆的南瓜里品味生活的本色
一双灵巧的双手啊
在锅碗瓢盆的交响里调和每个拘谨的日子
母亲不识字,但她在灶台前穿梭的脚步
明显踩正了一首诗的节拍
只是,这么多年过去了
我仍旧写不出这首诗的烟火气息
倒是被时间拉长的影像,一如不灭的焰火
烹煮着人世间生冷的情节
秋天的省略号
从指尖滑过的风留下金句
放在我和草木之间,像高山也像河流
日落时分,隐约的雷声
如谢幕的言语,于山巅缓缓落下
一个陌生的节点
在人们世代耕种的土地上安静打开
秋雨一场接一场均来自天上
与人间无关,微凉的雨水
洗刷季节留下的空洞目光
也为无尽的秋色带来丰富的意蕴
叶子簇拥在一起,用刻着心形的手
祭出树木内心一直燃烧的火焰
每个叶茎暗含的绿意
都像与我们随行的流水
——流水和万物一样,有流逝之美
当光阴的指针,在头顶日复一日盘旋
长长的雁影仿佛是
巨大的省略号,闪动在秋的卷轴上
这是风的方向
善于在青瓦片,以及屋檐下的
网状物,梳理未解的心结
阳光落下来,岁月在一条熟悉的
线路上晃得厉害。风过大地
流水皱着的眉头,又恢复初始状态
原野上低伏的物语站起来
用饱满的方言临摹光阴的苍翠
在预定的路口,再次盛开的花儿
对着匆匆而过的我们,不停地摇曳
而青丝染上的风霜
亲人额头越来越深的纹路
都是风过人间,从未更改的方向
秋后的莲蓬
一幅特写的水墨画。洇染的美学
来自昔日的忽然花开
兀立水面
宛如中年后喜欢独坐的我
那份孤寂、安然
与心境契合
——湖边坐久了
能听清湖水的言说,残荷的心律
更多时想象置身画中
蝴蝶般栖息在荷茎
流水日夜打磨愈发清瘦的影子
风徐徐而至
打捞出沉入湖底的诸多情节
填充时光安放的
空洞
白露
时序轮响。一些身影慢慢远去
一些情节在凝结
雁鸣从天空滑落。天空每蓝一分
秋水就瘦一分。庄稼身披秋风,低着
谦卑的头,等待农家认领
纷飞的落叶,在树下聚集,多像乡下
挤在一起唠嗑的老人
枝丫突兀,枝头空落落的部分
季节已留下伏笔
从草尖捧起一枚通灵的词,仿佛
明亮的月光,奔走在回家的路上
给踏雪者写信
飞翔的翅膀带着白色物语
成群结队而来,大地已被装饰一新
拉长的音节引领一条路的走向
脚印深陷,你愉悦地分拣着
那些触碰内心的词汇
所有的遇见,都应有美丽来到纸上
尽管有沧桑凸显
这一生呵,我们都在寻找平凡生活的本色
但天地苍茫,我们也会像一粒雪粒
在时间的漩涡里陷落
如果雪下个不停,雪花会落满你摊开的信笺
那时,我们眼里繁杂的人世
也会随顺褪去的字迹
从一张洁白的纸片上——隐退
窗外的鸟鸣
光线在窗沿弹跳,并顺势打开抒情部分
树木一字排开
它们以明媚应对荣枯
灰喜鹊站立枝头,我们曾短暂对视
动与静的互动中
并没有取得一种默契
行人匆匆走过,表情写满不同的故事
野菊花开满小径,落叶叠加季节的厚度
——对一些明亮的色调
我们已习惯漠视或者闭口不谈
尽管也满怀温情
风在翅羽上转向,鹊鸟腾空而起
掠过田野,飞往山林
清脆的鸣叫,仿若是比天空更加辽阔的言语
填补了视线之外的空白
俯视
这声啼哭,好像初春大地第一声鸟鸣
又好像清晨叶片上将落未落的露珠
你轻轻俯下身。——一双多么无邪的眼呵
你在澄澈的镜面打捞自己的影子
并获得欣喜和勇气
秋柿
这时,阳光偏离,秋深露重
秋风拂过山坡枯黄的草尖,也吹熟了
满山遍野的秋柿,柿子挤满枝头
像灯盏擦亮倒悬天上的影像
柿子的甘甜和酸涩,与某条河流
或者某些纯粹的语境,互为参照
也与抑扬顿挫的人生十分吻合
我默默按住眼神,光线从树冠越过
回望一首诗的起句和尾句,饱满的诗行
就像失去水份的柿子饼,干瘪且多皱
雁影南移,脚步失眠,日历模仿树叶
片片飘落,当一朵云
漂泊成秋天长诗里的一滴泪
怀揣隐喻的秋柿,在风中摇晃的同时
也像一枚印章,盖在秋的卷轴上
侧身而过
一段寂静的伸展
仿若时间的留白。其无声和落寞
又与中年后某些情景契合
万籁无声时抱紧自己
连同羽翼上,一程又一程旋起的风影
只为前行
腾出更多的空间
光线起伏中,谁一直隐在幕后
路旁半明半昧的草木
衍生的词性,似乎有新的指向
这一路呵,叶落无痕
那些相随一生且深爱的事物
与一滴盛满银光的清露
不期而遇
他们侧身而过了
他们都有一个温暖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