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建太的头像

王建太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3/20
分享

菌生长的地方

小楼一夜听雨。

翌日,披着蓑衣的村民挑一担花红、青脆李沿街叫卖,绵绵细雨中,花红、青脆李令人垂涎三尺,方才惊觉,又到了美味水果相伴搅动味蕾的野菌季。

七八月的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犹如一个野生菌的童话世界,野生菌是山中的精灵,沐浴天地之精华,以风为友、与树为邻、伴林而生。又仿佛季节的使者,随着季节的召唤,沉睡的精灵被一场雷雨唤醒,探头探脑钻出地面四处张望,山野精灵在雨水中催生,在云雾中润泽,在山风中快乐而歌。

南华人好口福,可以尽情享受大自然的馈赠,家住农村的人们燃起灶火,备好锅,转身隐入山林,不用多大工夫,背篓里已是铜绿菌、青头菌、牛肝菌的世界,如同到自家菜园拿菜一样自由。城里人亦是如此,往返不到二十分钟,菌子市场里鸡枞菌、香蕈、珊瑚菌、云彩菌、沙脑包任你挑选。

寻菌之旅,犹如与“菌娃娃”捉迷藏,跋山涉水,穿越无数山梁、箐沟,惊呼声此起彼伏,搅得森林愈发热闹。各种野菌如孩童般调皮,或浮于土,或附于树,或撑起伞,或亭亭玉立,或憨态可掬,或坐或卧,或躺或立,歪着头、侧着腰、探着身张望,好像在说:“快来,我在这里呀”

寻菌之乐,在于寻觅。折一枝山林中带叉的杂木树,在山林中、落叶下、茅草间、枯木旁、箐沟边翻翻找找,寻寻觅觅,不经意间,红的大红菌、红葱菌,黄的香喷头、鸡油菌、奶浆菌,黑的黑木碗、酸豆菌、干巴菌便突然现身,颤抖着拔起,觉得自己是运气绝佳的幸运儿。寻菌,得不急不慢,不骄不躁,寻得简单的快乐。赶得急了,踏过野菌也浑然不知,静下心来,凝神静气,似乎能听到森林里野菌的呢喃,野菌精灵与山风、林海、草木的窃窃私语。在草丛里、箐沟边休息小憩,一屁股坐下,一不留神一脚会蹬出一个菌子窝,左一朵,右一朵,草丛里一朵,松毛下一朵,箐沟边一朵,手忙脚乱采摘,恨不能多生出几只手来。

刚萌发出土的“菌宝宝”小而又小,上山的人是不采的,也许经过下午明媚阳光的洗礼,也许经历一夜月光的陪伴,凝聚雨露之精华,“菌宝宝”就会长大,侧耳一听,似乎能听到“菌宝宝”生长的声音,这要留给背着背篓,从南山到北洼辛苦寻觅的菌农,寻菌之旅忘情于山水,怡情于野菌,品味于美食,而相让于上山采菌为贴补家用的山民,不与民争利,这是寻菌之道。

寻菌之道,还在于不采菌伞开盘的野菌,让菌伞里千千万万个孢子纷纷扬扬落下,来年滋生数不胜数的菌子窝。掠夺式采摘菌伞开盘的野菌,无异于涸泽而渔。森林,需要休养生息,来年,馈赠更加丰厚。

野菌的烹饪方法多种多样,煎炒、炖煮、油炸、凉拌、炭烤……美食大师轮番上阵,催生一道道色香味美的野菌菜品——松茸刺身、红菇炖鸡、炭烤松茸、鸡枞炖鸡、凉拌松露、青椒牛肝菌、野生菌包子、虎掌菌炒火腿、干巴菌炒饭……一席野菌宴,惹得南来北往的客人惊叹连连,慕名而来的骚人墨客诗兴大发,填词作曲,行文赋诗,礼赞这山中精灵造就的人间美味。最原始的美味却是用一锅山泉水,顺水烹煮,少油少盐,保留野菌的鲜甜,搭配七月上市的花红、火把梨、李子,成就一场色香味俱全的野菌美食大宴。或是在菌帽里撒上盐,放在炭火上烧烤,菌香宜人、入魂,那是儿时的味道。

有人说:“一曲情深意切的留客调,便会唤醒沉睡的菌精灵。”不信,找不到菌的时候,可以对着森林高歌一曲试试,或许,耳朵尖(灵敏)的菌精灵能听到召唤。

本文首发于2024年10月18日全国“学习强国”学习平台,获全国“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我和我的家乡”主题征文优秀作品评选二等奖。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