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不爱看书的人,但是形式主义的我,却喜欢待在安静的场所,点上一杯咖啡,一盘鸡块,带着一两本书,一台苹果笔记本,装作很商务的样子,在空调满满清凉的舒适圈里,回味我这一天的生活。
最舒适不过当年的食闻书舍。这个书舍坐落于乾州步行街商场的五楼。进入商城的顷刻,就能感觉迥异于外界的温度,恨不得直接躺在地板上,原地作息。至于楼上,则由自动扶梯延绵,一直通达五楼,看到头顶透光的遮阳棚,再一瞧,远处是四个大字,分别立于左右。整个表面有种浅色调的木制感:“食闻书舍”四个大字,明晃晃的,勾引人前去里面看书或者消费。这里俨然就是一处天堂。
没错,看似颇为昏暗的书舍,其实进入之后豁然开朗,有几分陶渊明走世外桃源的寓意。这里的吧台,摆设有各种小玩意儿,挂件、笔头、公仔,看起来颇具吸引力。在看一旁,三边书柜,陈列了不少书籍——这些书籍外表各有千秋,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大多是属于日本的文学作品:例如夏目漱石的《我是猫》,例如东野圭吾的《白夜行》。不少来这里的,不仅仅是看书,也是为了这里的氛围,和给人舒适的体验。
坐在此处,能够环望于半个乾州。下方纵然是公路,也听不到丝毫的汽笛声。不仅仅隔音效果出众,而且这里卖各种甜品炸鸡咖啡奶茶,应有尽有。我喜欢在这里点上一杯冰咖啡,一盘炸鸡柳或者披萨。在这里仿佛小资一样,靠近窗户的位置,故意架起书籍,挡在脸上,看起来是在看书,实际上不过是在体验五星级服务罢了。每次落座,都几乎可以感受到空调,这在夏天里颇为爽快,以至于我一待就是半天。
我记得我曾经在这书舍里,遇到过一个考研女生,那时候我恰如其分也在考研,于是想要深入交流。那时候我带着书籍,屁颠屁颠跑去,送上一杯奶茶。第一次拒绝无果,之后几天里,趁着她落座熟悉的位置,我便送上奶茶。结果把小女生吓得不敢再来。
在此之后,我又回到了一个人的日子。没事的时候会翻看这里拆封过的日式书籍。虽然是日本的书籍,但是文化水准确实不差,品读起来生动有趣,却也难怪鲁迅当年日本留学,赞不绝口。当然,这仅仅是文化上的认同感,对于铭记历史,我们可不能忘却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
在这里,其实还有一座天台。很少人上去过。唯独我在一次雨天,专门在上面的大伞之下坐着,感受除了商场楼下吵闹声,便是只有雨声。感受雨霖霖,我的心一下子静了,仿佛沉浸在音乐之中,似是而非的食闻书舍天然之音,常感受常健康。
很可惜,曾经在商场五楼的书吧关闭了。就在今年。也许是日式书籍不讨好,也许是来白蹭空调的学生太多,导致于入不敷出。开了接近八年的食闻书舍,总归是落寞了。也许正如实体书的没落,电子书的兴起,很多人仅仅在这里只体验而不购买。甚至于点上一杯卡布奇诺也要掂量几分。长期这样的状况,使得食闻书舍,既没有饭香,也是没有书香,成为了如一些可以免费蹭网打卡之所。终究不长久。
尽管如此,我还是找到了新的书舍。说是书舍,其实就是一个自习室。来自榕域酒店十三楼的好好学自习室。说起“好好学”,我可从没有“好学”更没有“好好学”过。小时候算是人才,长大了连才俊都算不上,以至于我像个扶不上墙的烂泥。
好好学自习室的大门十分隐蔽,几乎与白色墙体一致。点击上面的二维码,然后手机进入扫描阶段,仿佛科技一般,打开了一扇暗门。在暗门之后,豁然开朗,一个巨大的吧台,吧台的左边,就是一条狭长的甬道。里面分为大小,静音还是非静音,单人还是多人,亦或是三人组队,你想要想象得到得座位都存在。这么多的座位,为的就是给大家打造一个舒适又安静的场所,远离世俗的喧嚣。
别看25块钱一天,稍稍有点贵,但是真正办卡的还是有不少。并非比不上大学的图书馆,这里小家碧玉,小巧玲珑,给人的感觉也没有很闷,反而是玻璃有隔音效果,还能二维码点餐。同样的配方——炸鸡薯条可乐乃至于各种小吃。
喜欢书舍的人,会愿意在这里体验一天。在这里,可以随时充电,随时蹭WIFI,虽然比起食闻书舍,这里需要收费,但是对于真正爱学习的人来说。学无止境,学海无涯,25块钱比起收获到的安逸知识,敦实的基础教育,那还是值得的。
在这个年代,毕竟能真正安逸的场所没了多少。随着好好学自习室之类的,自习室雨后春笋般兴起,我感觉到了后现代的阅读时代来临。背上一个装了轻薄本的书包,带上一些书籍,准备好几十块钱,在这里坐上一天。累了伸个懒腰像在学校一样,趴在类似学校的座椅上打瞌睡。渴了饿了,自然有吧台的小吃,甚至意大利面和蛋炒饭,也能迎刃而解不时之需。体验过的人,无不说好,都在APP里打了好评价。
不过回想起来,现在除了新华书店之类的大型书店,还能端坐在里面,蹭一蹭网络和书籍,却又缺乏那种氛围感。已经很少有书舍能制造氛围感,又能给人带来知识海洋,一呆一天,享受五星级知识投喂服务。在炎炎夏日里,风卷残云般的知识海洋,随着海风一样的空调吹拂,伴随着无声无息的隔间,好吃好喝好看。在不流汗和流连忘返之间里快活,可谓是体验到了“书适一夏”!
食闻书舍虽然倒闭了,忽如一夜春风来,不少自习室门敞开。相信未来的学子,会更青睐这样的学习环境。在本就被短视频和手机制造复杂情绪的未来都市,闹市中读书更加没有可能性。唯有好好学自习室,才能真正让人爱学,好学,好好学习,天天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