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健的头像

王健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7/24
分享

游莲花山公园

在繁华都市深圳,有一个隐藏在闹市区的“心灵驿站”。山下车水马龙、山腰景色秀美、山顶铜像矗立,美景尽收眼底。是游玩休闲、欣赏灯光秀的绝佳去处。它就是七个山头相拥,状如莲花的莲花山公园。

七月的一个傍晚,我和妻出少年宫地铁站,直奔公园南大门。不久,一座大跨度钢架结构、“中国红”的矩形大门矗立在我们的眼前,它宛如一条火红的长龙,给红荔路增添了靓丽的色彩。

步入南大门,满目葱茏:一棵棵椰子树笔直地挺立着,球形的树冠像一个个巨型绿伞;高大的菩提树、榕树、樟树等枝繁叶茂;火红的凤凰木与紫粉的异木棉争奇斗艳。林间的鸟儿叽叽喳喳,唱着婉转的歌曲。走在林荫大道,我沉醉在亚热带雨林的自然风光之中,竟忘记了园外炽热的阳光和闷热的天气。

我们沿着左边林间步道,来到“莲花湖”中的下湖。湖边长长的凉亭内,一群中老年人或站或坐,弹着乐器,引吭高歌:“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欢快的乐曲一下子让我想起初中生活,无形中我对这群人有了亲近之感。

站在湖边,极目远眺,平静的湖面像一块巨大的翡翠。忽然一阵微风掠过水面,吹皱了湖水,那粼粼的波光,引得水鸟在水面上翻飞,鸭子们追逐嬉戏。我们坐在绿荫下的长椅上,听老人激情欢歌,看湖水抖动波纹,沐浴着微风,品尝着小吃,十分的惬意。

接着登莲花山。我们摒弃长而缓的坡道,转向陡且弯的石阶上山。石阶设计很合理,每上两三个台阶,就有平台或亭台,这样不仅让人缓解疲劳,而且有移步换景之妙处。

我们拾级而上,石阶两边布满各种棕榈及其他植被。走到半山腰,忽然飘来了阵阵果香。抬眼望去,深红色的荔枝,像一颗颗玛瑙挂满枝头。绿树叶与红荔枝相伴相依,相互映衬,愈发迷人。作为北方人,来深圳这几天,吃了不少清甜多汁的鲜荔枝,现在又看到树上的新荔枝,感到特别新奇,也想“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终于,我们登上莲花山顶广场,见到了巨大的邓小平铜像,它高6米,坐落在3.68米的基座上,让人肃然起敬。伟人目视远方、面带微笑,身穿风衣,阔步向前的姿态,仿佛仍在指引着这座城市的方向。这尊铜像不仅是纪念,更是一种精神象征---改革开放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魅力。正是这份精神让深圳从南海边的小渔村蜕变为国际大都市。

铜像后面,是一排四季常青的松柏;铜像两边是双排高大的榕树,撑起一大片绿荫;铜像前面是一片绿色的假连翘和大广场。站在广场前沿眺望,整个深圳中心区壮丽景色一览无余:高楼大厦鳞次栉比错落有致;近600米的平安大厦一骑绝尘;市民中心像一只展翅的雄鹰临空飞翔;会展中心,中心书城、少年宫、音乐厅、深圳图书馆……现代大都市与绿色大自然融为一体,喧腾与宁静相依并存。

广场上聚集了不少人,有的在树荫下纳凉;有的忙着摆拍;有的带孩子游戏……他们在享受着大自然的恩惠,也在等待着高科技的惊艳。

夕阳尚未沉入楼宇间,半个月亮急匆匆地升了起来,给蔚蓝的天空镶上一块白玉。一只鱼头风筝不甘寂寞,飞上蓝天,在月亮下面飞舞。不久更多的风筝加入进来,它们顽皮地飞舞着,像一个个可爱的精灵,亮着盔甲装饰着天空,迎来了万家灯火。

一拨又一拨人涌进了广场,人头攒动中,大家忙着抢占有利位置,手持相机,等待灯光秀的到来。

19点30分,眼前所有的高楼灯光同时亮起,现出倒计时数字,人们跟着跳动的数字一起大喊:“3、2、1、开始!”

呐喊声刚落,激动人心的灯光秀就开始了。刹那间,整个城市被点燃,40多栋摩天大楼化作巨型画布,6座玻璃塔流光溢彩,无数光束跟着音乐节拍跳动着,不停地变换着华丽的装饰,时而黄、时而红、时而蓝、时而紫;灯光旋转着、跳跃着、翻滚着,给市民贡献了一场科技与艺术交融的视觉盛宴。人们沉浸其中,啧啧称赞,忙个不停,拍照片、录视频、与灯光合影,想把这快乐的瞬间留作永恒。我也兴奋得像个孩子,不停地按动快门,感觉自己与广场、高楼、灯光、大地融为一体,仿佛置身美轮美奂的仙境。

当大屏上滚动出现:“来了,就是深圳人”时,一股暖流迅速传遍全身,这一刻,我真切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包容与温度。

十几分钟的灯光秀戛然而止,人们带着意犹未尽的欢笑渐渐离去,我们也随着人流踏上归程。途径公园的大草坪时,仰望上空,只见两列形态各异、色彩多样的发光风筝在随风飘荡,宛如两条舞动的长龙,将漆黑的天空装扮成童话色彩。深圳不愧是个科技之城,连风筝都是如此灵动酷炫。

21点,我们坐地铁回家,车厢里挤满了许多年轻人。他们刚下班,脸上带着疲惫却眼神明亮,仍在为梦想打拼着。这让我想起山顶铜像前的景象:伟人的目光与年轻人的脚步,历史的厚重与未来的鲜活,在这座城市奇妙地交织。四十多年的飞速发展,深圳用奇迹证明了“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而此刻公园里的宁静、广场上的欢笑、车厢里的奔忙,正是对这份正确最好的延续。

走出地铁站,晚风带着荔枝的甜香拂面而来,我忽然懂得,莲花山的美不仅在于山水风光,更在于它藏着一座城市的密码——在这里,自然与人文共生,历史与未来同行,每个到来的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归属感。

  (本文2025年7月23日首发《三贤文艺》)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