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任朝政的头像

任朝政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6/17
分享

滕县烽火:三千川魂铸山河

滕州,旧称“滕县”,位于山东南部,北依齐鲁故地,南邻苏淮平原,东毗沂蒙余脉,西濒微山湖畔,因境内泉水"腾涌"而得名。滕州古代被称为“三国五邑”之地,素有“滕小国”之称。滕州历史悠久,名人辈出,是“科圣”墨子、“工匠祖师”鲁班、造车鼻祖奚仲、孟尝君、毛遂的故里。

二〇二五年六月,步履沉滞,踏上滕州。足下所承,非止泥土,是四千年文明层层叠压的千钧之重。北辛陶纹的拙朴印记,大汉口遗址的远古星火,早已将“三国五邑”的文明胎记,深深刻入夏商的肌理。石板罅隙间,龙山灰陶的碎片静卧如史书残页;城墙基脚处,商周青铜的钟鸣似在旷古回响。这鲁南形胜之地,自古便是兵戈纵横的棋盘。

时光堆叠如册。古运河干涸的故道,曾映照齐桓公九合诸侯的猎猎旌旗;明代城垣上沉默的箭垛,犹存倭寇刀痕的凛凛寒光。这座在岁月尘埃中不断书写的古城,其宿命似已注定:公元1938年的早春,它以三千年文脉为纸,承接一场血与火的终极淬炼,为一部民族史诗落下最悲怆的注脚。

八十余载光阴流转,炼狱的硝烟早已散尽。唯有滕县保卫战遗址,如一块巨大凝固的血痂,静默地镶嵌于大地。它不再仅是战场,而是一部无言矗立的史诗碑刻。

曦光如薄纱轻笼。我独行遗址深处,足下青石板冰冷坚硬,仿佛仍能渗出未干的血痕,蒸腾着不散的硝烟气息。这气息,是历史无声的控诉,是时光无法稀释的悲怆。

老城东门,断壁残垣已被风尘掩埋。唯有一组青铜雕像,将历史的伤痕与精神的高度,永久熔铸于此。五位川中子弟,身披褴褛,足踏裂履,紧握简陋步枪、卷刃大刀。眸中寒星淬火,穿透时间迷雾,凝聚着永恒的决绝——仿佛下一秒,就要从那凝固的青铜中迸裂,发起最后的冲锋!褴褛征衣裹着未冷的忠骨,身后花岗岩碑墙的累累弹痕如大地绽开的伤口。这画面,惊心动魄:不仅是冷热兵器悬殊的对决,更是中华民族宁折不弯的脊梁,在绝境中挺立成一座不朽的丰碑。

凝视这青铜群像,魂魄似被瞬间抽离,掷回1938年早春的滕州孤城。

日军第10师团三万虎狼,裹挟着钢铁与烈焰的风暴——铁鸟蔽日,重炮裂地,钢铁巨兽逾百尊——如汹涌浊浪,意图瞬间吞没滕县,撕开裂口,直扑武汉。野心昭昭,气焰熏天。

守城的川军将士,手中唯老旧步枪、豁口大刀、寥寥手榴弹,白刃格斗时刺刀亦频频卷刃。简陋,已不足形容其困窘。面对钢铁火焰交织的死亡巨网,师长王铭章振臂一呼,声如惊雷裂空:“城存与存,城亡与亡!”八字血誓,瞬间烙印于三千川中子弟心头。

于是,血肉之躯成了最后的铠甲,忠勇之魂化为不破的坚盾。城墙在炮火中崩塌,他们便以粮袋盐包填塞缺口,用胸膛构筑新的防线;陷入绝境,便怀抱集束手榴弹,高呼着扑向敌坦克,以生命最后的爆燃,诠释“忠诚”与“担当”最原始、最壮烈的真义。

公元1938年3月16日至18日,滕县沉沦为人间地狱。三十余门野炮与盘旋的铁鸟,将钢铁暴雨倾泻而下。千年古城墙在轰鸣中化为齑粉,繁华街市,瞬间沦为焦黑瓦砾。王铭章将军率残部死守十字街口,身中七弹,血透征衣,仍倚断壁指挥巷战。弥留之际,奋力推开副官:“快走!莫管我!”最终,脊梁抵住燃烧的焦柳,以生命践行“死战不退”的誓言。当最后一名战士拉响手榴弹扑向敌坦克烈焰时,滕县,已成一片浸透忠魂的焦土。

方圆不足十平方公里的土地,日寇投入两个师团及大量部队,总兵力三万余人,钢铁巨兽逾百尊,铁鸟三十余架,倾泻炸弹两千余颗、炮弹六万余发!守军仅五千余人,无炮无甲无铁翼。七千具血肉之躯,直面三万钢铁洪流。然,三千川中子弟,以血肉为城,以忠魂为堑,血战三日半,毙伤日寇逾两千,几乎全军尽没!他们以惊天地泣鬼神的牺牲,硬生生为台儿庄大捷赢得了扭转乾坤的四天半。

滕州,这承载着北辛、大汉口、龙山灿烂星火的“三国五邑”之地,中华文明的重要摇篮。日寇炮火,无情地撕碎了这一切。岁月记忆的石板路支离破碎,无价古物在爆炸中灰飞烟灭,街巷沦为齑粉。焦土之上,唯余忠骸与烈焰。文明的瑰宝,在野蛮烈焰中化为永恒的痛楚。

王铭章将军的遗体,经百姓冒死寻获,辗转千里,终归葬重庆。举国同悲,川中父老哀思如潮。国民政府追赠陆军上将,为第122师立碑记功。将军一诺,三千子弟血染山河,为李宗仁赢得至关重要的四天半,奠定台儿庄大捷之基。1984年,四川省人民政府追认其为革命烈士。他的名字,已融入民族抗争的血脉。

烈士陵园碑林间,历史回音沉重而清晰。李宗仁痛陈川军“挫敌凶锋,阻敌锐进”;毛泽东挽联盛赞“视死如归,为民族增光”。滕县百姓至今传颂北沙河村民宁死不为日寇修路,八十余壮士惨遭屠戮的悲歌。碑林、雕像、口耳相传的故事,共同印证着颠扑不破的真理:战争的胜负,固然关乎钢铁火药,但最终决定一切的,是人心凝聚的伟力,是民族气节的坚不可摧!川军将士以血肉之躯,铸就“敢战、血战、决战、死战”的精神丰碑,洗刷过往误解,在鲁南大地上矗立起一座令后世永世仰望的圣山。那面“死字旗”上“伤时拭血,死后裹身”的决绝,在滕县焦土上,化作三千川魂共同举起的战旗。

是夜,滕州雨霁,星河垂落,古运河畔,新枝吐翠——这是这片山河对英烈忠魂最深沉的铭记。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