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末的黄昏总是特别温柔。我和老伴骑着电动车,沿着滨海公路慢慢前行。湿润的海风带着熟悉的咸味,轻轻拂过脸颊,像是老朋友的问候。远处,乌石湿地公园的轮廓在暮色中若隐若现,像一幅正在慢慢展开的山水画。
把车停在运动场旁边,我们迫不及待地走进这片自然天地。养殖区的水面泛着微波,和水上乐园的设施相映成趣。那些错落有致的水上建筑,像散落在碧波中的翡翠小岛。树木郁郁葱葱,野花点缀其间,嶙峋的怪石更添几分野趣。夕阳像块温润的琥珀,慢慢西沉,在水面上投下完美的倒影。一时间,天地间竟有两轮落日交相辉映。晚风掠过时,水面泛起金色的波纹,像是撒了一把碎金子。
白鹭们正赶着回家。它们时而停在水上乐园的树枝上鸣叫,雪白的羽毛在绿叶间格外醒目;时而掠过水面,翅膀轻点,荡开一圈圈涟漪。天边的云霞像铺开了一层玫瑰色的轻纱,直到最后一缕阳光被地平线吞没。
走过水上乐园,我们踏上生态步道。脚步不自觉地放慢,心情却越发轻快。这条灰绿色的小路像玉镯一样环抱着清澈的水域,是当地生态工程的精心之作。木麻黄和紫荆花搭起了一条天然的花廊,那些粉紫色的花朵开得正艳,每一朵都在诉说着春天的故事。微风吹过,花瓣纷纷扬扬地落下,给小径铺上一层柔软的地毯。在步道转弯处,一块解说牌静静立着,记录着这片湿地十年来的变化——从荒芜的滩涂变成了生机勃勃的绿洲。
咸淡水系像丝带一样缠绕着步道。潮水在红树林的根系间进进出出,形成独特的生态韵律。清澈的水面倒映着茂密的树冠,盘根错节的根系在水下织成神秘的迷宫。鱼群在这里自由穿梭,白鹭优雅地漫步浅滩,共同演绎着自然的和谐乐章。这片红树林不仅用发达的根系固定泥沙、净化水质,更用坚韧的枝干抵御风浪,默默守护着海岸线。
在公园中段的木质观景台休息时,四周的景色尽收眼底:南面是碧波万顷的乌石港,归航的渔船渐渐融入海天交界处;东边是青黛色的房参岭,在暮色中若隐若现;北边的山溪带着松涛的清响奔涌入海;西面是天成台度假村和广阔的北部湾。这里就像大自然精心雕琢的一颗明珠,静静地躺在北部湾的怀抱里。老伴轻轻握住我的手,指向近处:一只白鹭的翅膀被夕阳镀上了金边。滩涂上,招潮蟹正忙着"列队",红树林的枝叶随着潮水轻轻摇摆,像是在跳一支无声的圆舞曲。
正当我们感叹着人工与自然的和谐时,暮色中突然出现了一个蹒跚的身影。转头看去,是只瘦骨嶙峋的流浪狗,正怯生生地向我们靠近。它单薄的身子被夕阳拉出长长的影子,湿漉漉的鼻子微微抽动,琥珀色的眼睛里满是小心翼翼的期待。
当它冰凉的鼻子碰到我的脚踝时,我才看清它突出的肋骨和沾满泥巴的毛发。老伴蹲下身轻声呼唤,它却后退了两步——看来已经习惯了人类的驱赶。潮声突然变得刺耳,那双映着晚霞的眼睛,像面镜子,照出了我们眼中的诗意之外的另一种现实:在这个精心设计的生态剧场里,它成了被聚光灯遗忘的配角。
那个瘦小的身影最终消失在红树林深处,像一滴墨汁溶进了暮色。但它犹豫的脚步声,却久久回荡在我们心里。湿地用它特有的方式提醒我们:真正的生态关怀,应该温暖每一个生命。
暮色渐浓,为湿地笼上一层轻柔的纱衣。我们带着沉甸甸的感悟踏上归途,身后的树枝沙沙作响,像是在道别,又像是在欢迎新的访客。这条生态步道既保留了自然的本真,又为游人提供了舒适的体验,处处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沉默中,老伴忽然哼起那首老歌:"老酒最浓,老伴最亲......"她略带沙哑的嗓音惊起了红树林里的夜鹭。电动车的灯光在渐浓的夜色中划出一道温暖的光晕。就在这光晕里,流浪狗那双蜜糖色的眼睛又浮现在眼前——湿地教会我们,真正的诗意,在于看见并珍视每一个生命。回家的路上,我望着远方。今天的所见所感,就像红树林深深扎入泥土的根系,在我心里生了根。在这暮色渐浓的人生路上,能和挚爱携手,共享这样的时光,已是命运最好的安排。
湿地公园的路灯一盏盏亮起,像天上的星星落在了人间。我知道,当明天的晨光到来时,这里又将开始新的生命故事。而今天的所见所感——流浪狗小心翼翼的眼神、老伴哼唱的旋律、红树林盘错的根系——都已经刻在了心里。在这个纷扰的世界里,湿地教给我的诗意,是白鹭飞过的优雅弧线,是招潮蟹为生存划出的轨迹,更是当两个老人面对一个饥饿生命时的无能为力——那海风带来的咸涩拷问。
【后记】这篇《暮色湿地里的相遇》源于一次平常的散步。本想写湿地的诗情画意——白鹭、红树林和落日,却被一只流浪狗的出现打破了平静。它怯懦的眼神让我明白,真正的自然书写不仅要赞美和谐,更要看见那些被遗忘的生命。特别感谢老伴的陪伴,让我们在面对流浪狗时的无措中,共同领悟到湿地更深层的意义。最终决定保留这份"不和谐",因为真正的诗意,在于诚实地看见这个世界的美好与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