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孙伟的头像

孙伟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10/24
分享

我妈妈

 人们常说,父亲是家里的顶梁柱,是遮风挡雨的大山。但在我的记忆里,妈妈就是我们家的整片天空。这片天,没有一刻是缺席的,它用最质朴的方式,承载着我们姐弟三人的全部成长。

我的童年,对父亲的印象是模糊而遥远的。他在我仅仅三个月大时,就为了改善我们这个家的生计,随着乡里的建筑队,远赴冰天雪地的东北打工。从此,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我们最殷切的期盼,就是年三十晚上那一声推门的响动,和父亲风尘仆仆却温暖的笑脸。夏日农忙时,他或许会回来帮衬一段日子,但那短暂的重聚,更像是一年之中奢侈的插曲。家的日常,所有的重量,都沉沉地压在了妈妈一个人肩上。

妈妈识字不多,她的人生哲学,不是从书本里学来的,而是从泥土里生长出来的,在生活的磨砺中淬炼而成的。她不懂得讲什么“孟母三迁”的大道理,但她用行动为我们书写了一部最厚重的“教子书”。

田地,是她的第一个战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她用那双布满老茧的手,侍弄着庄稼,也侍弄着我们一家人的温饱。我至今仍能清晰地记起她在烈日下弯腰劳作的背影,汗水沿着她的鬓角滑落,滴在干涸的土地上,仿佛能听见生命被滋养的声音。那个背影,沉默,却充满了无穷的力量,它告诉我们:人活着,就要像田里的秧苗,根要扎得深,腰杆要挺得直。

从田埂回到家中,厨房和我们的书桌,是她的第二个战场。忙完一天的农活,她来不及歇息,又要为我们张罗饭菜,浆洗衣物。晚上,在昏黄的灯光下,她一边做着针线活,一边看着我们写作业。她辅导不了我们的功课,但她会用最朴素的话叮嘱我们:“字要写得端端正正,就像做人一样,不能歪斜。”我们姐弟三个,最终都没有迈进大学的校门,这或许是生活的一点遗憾,但妈妈教给我们的,是比学历更宝贵的东西——如何“成人”。

她教我们善良,自己家里虽不宽裕,但邻里乡亲有困难,她总是第一个伸出援手;她教我们坚韧,无论生活多难,从未听她抱怨过一句,只是埋头把事情一件件做好;她教我们担当,家里“大小事一手抓”,让她练就了果决的魄力,也让我们早早懂得了责任的分量。她的教育,无声地浸润到我们的骨血里。我们或许没有成为学识渊博的人,但我们都成了对社会有用、对家庭负责、内心光明正派的人。

这份来自母亲的精神财富,成了我们姐弟三人行走世间最坚实的底气。后来,我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始终牢记着妈妈的言传身教:要勤劳,要负责,要与人为善。让我无比自豪的是,我的努力得到了认可,先后获得了“盐城好人”的荣誉,以及江苏省乃至全国交通系统劳动模范的称号。当我把沉甸甸的奖章放到妈妈手中时,她笑了,那双曾经为我们操劳了半辈子的手,轻轻地抚摸着奖章,眼里有泪光闪烁。她喃喃地说:“好,好,我娃争气。”

我知道,这所有的荣誉,根源都不在我这里。它们属于我的妈妈,属于那个用青春和汗水为我们撑起整片天空的农村妇女。是她在田埂上的每一次弯腰,在灯下的每一次守候,在困境中的每一次坚持,塑造了今天的我。她是不识字的哲学家,是用生命耕耘的教育家。

我的妈妈,她是中国千千万万平凡母亲中的一员,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但她用最朴素的爱与坚韧,为我们建造了一个最稳固的家,并把这坚韧与善良的品格,如同最珍贵的遗产,传承给了我们,让我们得以挺直腰板,走向更广阔的世界。她,就是我心中永远的英雄。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