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雨寒YUhan的头像

雨寒YUhan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10/01
分享

晚风徐来

                 01

居住在豫康市幸福里小区的李清海,年近退休,孩子们都在外地工作,老伴于前年因重病而离世,他独自在家里生活,上下班回来还得自己做饭,十分孤独,常常唉声叹气。隔壁的老王经常来找他下象棋,偶尔也切磋文学创作,探讨创作技巧,聊聊人生和生活琐事。李清海原来是搞文学写作的,他写作很有一套,功底很扎实,在学生时代就发表过文章,参加工作后在乡镇为领导写材料,后来因为生活所迫,为了养家糊口,一边工作,一边帮家属开的小店打理生意。

隔壁老王与清海是老朋友,关系很好,两个人经常交流生活中的各种事情,所以对老朋友的情况一清二楚,听说在他参加工作之前,刚毕业时,在外做过一次小生意,在那里遇到了红颜知己,后来因母亲的缘故,两人分道扬镳,未能成婚,至今清海心中仍有难以抹去的阴影。老王也察觉老伙计的生活规律有了微妙变化,自从他老伴离世后,他就变得沉默寡言,出门与街坊邻居很少打招呼,默默无闻地从人群间走过,特别是最近好像有很重的心事,精神萎靡,走路总爱低着头,似乎在思考着什么不为人知的事。最近还听说清海老是夜里做梦,梦中总是有一位年轻貌美的姑娘走进他的梦乡,轻盈盈地在他面前扭动腰肢。

“是不是中了邪?”一天,隔壁老王带着疑问来清海家串门,进门就喊道:“老伙计呀!我看你这些天不太高兴啊!是不是有什么心事?”

“没有什么心事,老伙计。”李清海一边说着,一边向老王递支烟。

“不可能,你眉头紧皱,肯定有心事。”老王一边抽烟,一边笑着说道。

“老伙计,你还会看相吗?还懂玄学?”清海疑惑起来。

“别瞒我了,我都知道了,说说看,我能不能给你出个主意。”老王很得意地说道。

李清海见瞒不住老王,也只好把他心中想念玉荣的事,像竹筒子倒豆子一样讲给老王听,把年轻时在安徽省界首市遇到李玉荣的前因后果讲了一遍,又把最近老是做梦的情况叙述一次,“梦中这位姑娘酷似他40年前在安徽省界首市认识的初恋——名叫李玉荣。梦里的李玉荣扎着两条浓黑的长发辫子,身高1.65米,皮肤白皙,脸蛋圆圆的,两道柳叶眉下一双眼睛含着秋波,甜甜的笑语总是打动着他的心房。李玉荣高中毕业,温文尔雅,待人和蔼,在相处一个多月里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说到这里清海清了清嗓门,喝口茶继续说道:“特别是在老伴去世后,特别想念这位初恋。”

老王听后大笑起来,竖起大拇指夸赞清海:“清海哥,你真有本事呀!有艳福,玉荣肯定比嫂子长得漂亮。”

清海摇摇头,叹着气说道:“哪有什么艳福,四十多年了,不知道人家过得什么样?不知道人家现在在哪,是不是还惦记着我?”

老王微微向前探了探身子说道:“依我看你还是去一趟看看人家为好,常言说一句夫妻百日恩,必定夫妻一场了,不能忘了人家。”

“光阴似箭,一晃40年过去了,劳燕分飞,失去了联系,通讯工具也变了,不知道能不能找到。”李清海说道。

“你可以试试嘛,花不了几个钱。”老王笑嘻嘻地说道。

“老伙计,你陪我一路去吧?”清海突然有了想法,做了个鬼脸,假意地对老伙计说。

“我才不当你的电灯泡呢,去了,你只顾给嫂子亲热的,把我晾一边了。”老王得意地笑了。

“老了,就算见了也没激情了。”清海头摇得像拨浪鼓。

“干柴遇烈火,一点就着,久别胜新婚。”老王哈哈大笑起来。

“去了,不但看看嫂子,还能看看孩子,不比你天天在抖音上乱搜强多了?”老王一句话说到点子上。

李清海确实在老伴没有去世之前,每逢吵嘴生气后,就会躲起来,瞒着老伴偷偷在抖音上搜索李玉荣的抖音号,简直是大海里捞针。有一天他萌发了一个念头,去安徽省界首市寻找李玉荣的下落,圆自己的梦想,为了了却这个心愿他决定走一趟。

决心已下定,临走前他给老王打个招呼,嘱咐老王不要声张,免得人家笑话。老王深知这是秘密,得为老伙计保护隐私,便点头答应道:“哥哥!放心吧!这件事烂在肚里我也不会向外说,包括家属也不会让她知道,祝你一路顺风!”

                 02

2022年的早春,天气乍暖还寒,李清海站在安徽省界首市新建的沙颍河大桥上,眼前的景象让他几乎认不出这就是他记忆中的城市。一排排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宽敞明亮的街道上,车水马龙,街边的樱花树绽放出绚丽的花朵,引来了无数蜂蝶嗡嗡作响,杨柳枝条随风轻摆,仿佛在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

沙颍河从市中心穿越而过,把界首市一劈为二,分为河南河北,大街上人流如织,沙颍河的水面上船桅林立,汽笛长鸣,鸥鸟追逐着货轮,一艘艘货轮载着货物,驶向世界各地。这翻天覆地的变化与他40年前离开这里的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让他感慨万千。

一声汽笛长鸣打断了李清海的思绪,将他拉回40年前的记忆。

40年前,李清海刚刚走出校门,是一个英俊的小伙子,那时候,改革开放的春风刚吹遍大江南北,刚刚拉开改革开放的序幕,人们的思想刚从计划经济时代走出,市场经济才刚刚复苏,李清海就从河南老家带来300斤苎麻种子,来到这里进行销售,从中赚取差价,想捞取人生的第一桶金。

李清海头脑灵活,社交广泛,善交朋友,性格开朗,爱说爱笑,在家乡河南听一位界首做小生意的同乡说,界首的农民喜欢种苎麻,种子能卖到7元一斤,而在本县土产公司,苎麻种子价格仅为1.25元一斤,中间差价高达5.75元,李清海掐指一算,300斤种子能赚1725元,这在当时可是一笔不小的财富,他心中乐开了花。于是,他问父亲这桩生意做不做?他父亲也是个精明人,在生产队时期,就喜欢做个小生意,虽然曾被队长批评“革资本主义尾巴。”但听到儿子的计划后,立刻拍板支持。父子俩合计需要375元本钱,加上车费和其他开销,总共需要450元左右。这在当时对一个普通家庭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他们东拼西凑,向亲戚邻里借钱,好不容易才筹足资金。

一天,李清海带着3个用麻袋装的300斤苎麻种子,踏上了前去安徽界首的客车。一路上他兴高采烈,无暇顾及窗外的风景,满脑子盘算着如何尽快卖出去种子,用赚来的钱买身新衣服。

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骨感的。当他来到界首市住进一个比较便宜的小旅馆,向掌柜打听了附近集市的日期和种植苎麻较多的乡镇。第二天天刚蒙蒙亮,他就背着50斤苎麻种子赶往车站,坐上了前往马集乡的班车。

一路上,他制定着自己的计划,一天能卖出去50斤,一周内卖完所有种子,

甚至幻想一天能卖出上百斤。想到能把赚来的钱交给母亲,受到父母夸赞,他心里美滋滋的。

然而现实却给了他当头一棒。在马集集市,他解开麻袋,露出黄灿灿的苎

麻种子,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

虽然吸引了不少赶集人的目光,但购买量却少得可怜,有人要半斤,有人称二两,还有人只要一两,有的人甚至问赊账不赊账?太零星了。李清海忙得满头大汗,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就在这时,旁边卖小商品的姑娘递过来一块带着玫瑰香味的手绢。李清海感激地擦去汗水,手绢擦拭过后留下一股玫瑰香味,沁人心脾。当李清海想要归还时,姑娘甜甜一笑,“不要了,你留着用吧!”两人互相介绍了姓名和家乡。

这位姑娘就是李玉荣,家住马集乡东边的前李村,一个由两个自然村组成的村庄,离马集乡政府所在地1.5公里,两个村相隔一条大路,路南边的叫前李村,路后边的叫后李村。

当天晚上回到旅馆,李清海盘点收获,只卖出去了9.2斤,收入是64.4元。他沮丧地意识到,照这个速度,一个月也卖不完所有种子!说不定那一天还不如今天呢!他一边思索着一边唉声叹气。

更糟的是夜里又下起了大雨,几天阴雨连绵,他只能困在旅馆里,心急如焚却无可奈何。

他躺在旅馆的竹板床上,看着天花板,脑海里思忖着怎样把苎麻种子卖出去,怎样能结交一个当地的有威望的人,交个朋友帮自己把这笔生意做好,脑海里像飞速旋转的涡轮,不停地旋转着。

天气放晴,这天又是马集逢集会日,他早早地来到集市,老远看到那个卖小商品的姑娘已摆好了摊子,“清海哥您来了。”李玉荣上前笑迎着。

“是的。玉荣妹子您来得好早啊?”青海礼貌地上前说道。放下身上背的苎麻种子,拉开做生意的架势,一切准备就绪,等着顾客的到来。在赶集市的人还稀稀疏疏,生意还没有开张之前,与李玉荣进行了嘘寒问暖,彼此问到了生活、家庭、婚姻等情况。当他得知李玉荣的爸爸是个杀猪匠,在当地很有名望,心里闪过一丝念头,这不正是我寻找的依靠吗?

太阳偏西,赶集市的人渐渐离去,李玉荣向清海指着前边那个掂刀砍猪肉的人说道:“那个卖猪肉的,就是我的父亲。”

李清海脑瓜聪明,走上前去,毕恭毕敬地喊了一声大叔,然后递上一支香烟,划着火柴帮他燃着,经过一番寒暄交流,李玉荣的父亲得知他是推销苎麻种子的,他立刻意识到想要找个朋友帮助销售,没有经过过多的考虑,随即吩咐李清海去旅馆把种子全部带回来,帮他销售。李清海心里非常感激,但又一细想不太合适,仅一面之交,给人家找麻烦不太好。

李玉荣的父亲是一名开朗人士,成年闯南走北,精通人情世故,理解一个外地人在举目无亲,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做生意不容易,他扳着指头给李清海算了一笔账:“旅馆费一天5元,吃饭一天5元,坐车费3元,再加上吸烟每天一块多,合起来一天得十几元,如果一个月卖不完就赔钱了。”

李清海皱着眉头一言不发,听着他的数落,心里很难过。“赶紧回界首小

旅馆把东西收拾一下,来我这里住下,起码让你省掉旅馆费,坐车费,吃饭不让你发愁。”李翠荣的父亲诚恳地说道。

                  03

玉荣听爸爸说,李清海准备来她家居住,心情可高兴啦!,把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四间出檐堂屋分为两所,西头是一个单间,其余的为三间,一个客厅二个卧室。她把单间房里的杂物清理出去,收拾得干干净净,床铺收拾得利利索索,被子叠的整整齐齐,像一个豆腐块,床单铺的平平展展,布置得简直就像一个婚房,桌上的茶几、茶具、牙刷、牙缸摆放得有条不紊。然后又对整个房间审视一番,对室内摆设满意后才翩然而去。

李清海把东西搬到杀猪匠家后,再也不用发愁吃住的事了,与玉荣的父母处得非常融洽,好像一家人一样,其乐融融。通过嘘寒问暖,得知李玉荣姊妹两个,姐姐已出嫁,父亲整天出去买猪卖肉、赶集会,很少在家,平常家里只剩下玉荣和母亲二人,清海嘴巴很甜,人也很勤快,赢得了玉荣一家人的好感。

通过交谈,玉荣比清海小两岁,不过巧合的是两个人同月同日生,这可能是缘分,是天意的安排。玉荣的父亲叫李大山,母亲姓周,叫周莲英,平常玉荣就喊清海哥哥,清海喊她妹妹,喊玉荣父母为大叔、大婶,更有幸的是让清海感觉玉荣文化底蕴深厚,知识面广,博学多才,谈古论今,给他讲当地的风土人情,出口成章,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才女,并且擅长文学创作。两个人聊得很投机,有着志同道合的追求,从诗人鼻祖屈原到唐朝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再到近代诗人闻一多、朱自清、穆旦她无不知晓。

她们常常聊到深夜,对生活、对人生、对婚姻都有着共同的语言,大有相见恨晚之意。聊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她们会出去走走,手挽手漫步在林间的小路上,踏着月亮洒下来的银辉,享受着拂面的夜风,说着知心话……

在那万物俱静的夜晚,只有天上的星星和月亮知道她们两个在散步,这时候李清海的青春热潮涌上心头,一把将玉荣揽到怀里,嘴朝她的香腮吻去,瞬间,玉荣的脸颊被红色晕染,半推半就地把头歪到他的怀抱,娇滴滴地说道:“清海哥,我爱你!”清海顺势解开了她的胸扣,露出了羊脂般的胸脯,摸着玉荣的两座玉峰说道:“亲爱的玉荣妹妹,我太喜欢你了,你是我心中的太阳,给了我温暖和阳光。”在这个月下的小树林里,玉荣把人生的第一次给了清海,胸口对着胸口,两颗心碰撞着,下面流出了殷红的痕迹。

清海的到来给玉荣的家庭带来了许多快乐,许多惬意,每每早起后,清海像孩子般的一样向玉荣的父母亲问好,在一日三餐之中,他担水,扫院子,擦桌子,端饭,勤快的像个天使,好像一家人一样,热热闹闹地围着小饭桌,一边吃着、聊着、笑着,清海时不时地献着殷勤,给大叔、大婶夹菜,特别是李大山的粗犷笑声,震得梁上的燕子扑棱棱地飞……

在一日三餐的生活中,玉荣的母亲周莲英都会夸赞清海一番:“聪明伶俐,勤快、懂事,是一个难得的好孩子。”

每每吃过饭后,清海和玉荣开始往架子车装东西,准备赶集去,那时候的交通工具比较落后,赶集上店,地里干活,全靠人力拉着架子车运输东西。在赶集会的路上,清海驾着车把,玉荣在后边推着,玉荣的父亲骑着破旧的自行车在后面跟着。一路上,她们一家三口说着、笑着,不知不觉地来到了集会上。

玉荣时不时地带着他去地里转转,两人说说笑笑,在没有人的时候还说说悄悄话,两个人正值青春年华,两颗火热的心时不时地碰撞着。一个月下来,清海带来的苎麻种子销售精光。玉荣与清海也擦出了爱情的火花……

日久生情,这话一点也不假,清海与玉荣相处一个多月,结下了情谊,在清海准备返家时,两个人在那夜深人静的夜晚,在那张爱情的小床上,抱头痛哭,互诉衷肠,哭声让整个房间都在发抖,特别是玉荣哭的更伤心,眼泪如断了线的珍珠,一颗颗滚落下来,打湿了衣襟。

玉荣哭着指着自己的肚子说道:“清海哥,如果我这肚子大了怎么办?你一走就不管我了。”

“玉荣妹妹,你放心吧!没有那么巧合的,我们两个才接触几次。”清海安慰地说道。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因为那几天正是我的排卵期,说不定会巧合呀!”玉荣说着哭得更厉害了。

“如果真的怀孕了,巧合了也是上天的安排,到时候你给我写信,我会来接你的”清海胸有成竹地说道。

第二天,天气格外清朗,阳光洒在大路上,清海向玉荣的父母道别,玉荣的母亲拉着他的手说道:“孩子呀!以后多来呀!”

“会的。大婶!这些日子给您添麻烦了。”清海也难掩激动的心情说道。

“傻孩子,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希望你多回来看看。”玉荣的母亲拉着清海的手,像对待亲生儿子一样地说道。

清海挥手告别了温馨如家的亲人,告别了热情好客的前李村,告别了这里的褐土地,踏上了返家的路程,玉荣送了一程又一程,两个人手挽手,肩并肩地走着,情深深意绵绵,恋恋不舍,难舍难分。

她们来到一座小桥,站在桥头看着清清的河水,哗哗地向前流去,鱼儿自由自在地在水里游来游去,不时地荡起一圈圈涟漪,一双双小鸟在天空自由地飞翔,不时地唱着歌。

“清海哥,我两个还不如小鸟和鱼呢!没有它们自由。”玉荣说着又伤心地流出眼泪。

清海赶紧掏出手绢,拭去玉荣脸上的泪水,并安抚道:“我们会好起来的,有一天我们会自由的。”

“但愿吧!清海哥,我已经想好了,这一生非你不嫁,等着你早日迎娶我。”玉荣向清海表白。然后两个人拉了拉小拇指……

时光过得真快,太阳已高高升起,时针已指向九点,界首发往豫康市的班车马上就要过来,清海掏出一个笔记本递给玉荣,“玉荣妹妹,我没有什么给你留着纪念,这个笔记本你收下吧!上边有我给你写的诗,想我了可以看看我写的诗,也许缓解你的思念。”

当玉荣打开笔记本的第一页,一首小诗映入她的眼帘:

《春夜怀人》

桃笺蘸露写相思,字字嫣红映月迟。

所爱深情娇玉女,东风舞絮绕香枝。

正在她品读这首诗的含义时,一阵“嘟嘟嘟”的汽车喇叭声打断了他的思绪,也打断了这个难舍难分的场面,清海站在车上向她挥手致意,玉荣目送着他,直至汽车消失在茫茫的原野上……

……

                         03

李清海驱车从界首市直奔马集乡前李村,村庄已发生了质的变化,昔日破烂不堪的景象已不见了,坑坑洼洼到处泥泞的土路,现已变成了宽敞明亮的水泥硬化的大街,一排排雪白的小洋楼拔地而起,绿树成荫,家家户户门前停着各式各样的小轿车。

经过一番打听,终于找到了玉荣爸爸的家,玉荣的爸爸已是满头银发,脸庞上已布满了沟沟壑壑,流淌着岁月的风霜。家庭也发生了变化,房屋已不是过去的老式出檐房了,变成了三层洋楼了,雪白的墙壁耀得眼发晕,真皮沙发靠墙边摆放着,75英寸大电视机挂在洁白的墙上,空调、冰柜样样俱全,并且都是高档的,门前停放着一辆黑色的奥迪轿车。

在里间套房里躺着的李玉荣听到清海在与爸爸说话,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心里非常惊讶!“他真的来了吗?不可能。”她自言自语地说道。

她屏住呼吸,侧着耳朵,仔细地听了听爸爸与那个陌生人的说话声音,“没错,就是他,一口浓重的河南话。”

她欣喜若狂,一跃身来到客厅,看到清海后,两行热泪盈眶而出,张开双臂搂抱着清海,诉说着这些年压在心底的往事。自从清海离开后心里非常思念,因为那时她已怀上清海的孩子,为了孩子的成长她没有再嫁,一个人把孩子拉扯大,现在孩子已成家立业有了孙子。

清海听到玉荣说的这些话,心里感觉非常愧疚,浑浊的泪水模糊了双眼,一边哭着,一边对玉荣说道:“玉荣,我对不起你!对不起孩子,这都是我的过错,这些年来,让你受了这么大的委屈,今后我要好好地补偿你。”

正在两人抱头痛哭,叙旧之时,儿子从门外回来了,玉荣赶紧抹干眼泪,向清海示意也要擦一下眼角的泪花。

“妈妈,这个是谁?”儿子进门便向妈妈问道。

玉荣没有吱声,不知道怎样回答好,脸颊开始泛起红晕。

清海礼貌地站起来,大大方方地说道:“我是北方的你叔叔。”

儿子看到妈妈难为情,不愿说什么,心里明白了八九分,他耳闻妈妈在40多年前,与一个来家里居住做生意的人产生爱情,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

清海看着儿子面孔,长相与自己一厘不差,他的心此时此刻跳得非常厉害,简直要往外蹦。

这时,玉荣缓过神来,鼓起勇气,指着清海向儿子说道:“他,就是你未曾谋面的爸爸,赶快向你爸爸问好。”

“爸爸好!”儿子说着跪在清海面前。

清海上前一把扶起儿子,开口说道:“这些年来,我也不知道你们的音信,这次也是抱着试试的想法来的,孩子啊!爸爸对不起你母子二人,今后有什么困难,我会尽力帮扶的。”

这时,树上的喜鹊在院子的上空盘旋着,不时地唱着歌,好像祝福着这场迟来的幸福!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不知不觉已是傍晚。一轮玉盘高高地挂在天空上,皎洁的月光照得大地如同白昼。清海与玉荣手挽手,漫步在曾经熟悉的这条村外的小路上,慨叹道:“但愿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一阵清爽的晚风吹过来,撩起了衣角。玉荣也随即和道:“晚风徐来若有意,月华缕缕入户门。”清海听到此言心潮涌动紧紧握住玉荣的双手,泪水已经模糊了双眼……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