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杨煜的头像

杨煜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6/09
分享

漫步湖心岛

漫步湖心岛

夏日悠长,余温未尽,晚饭后,我与妻夜决定夜游竣工开放不久的安龙招堤湖心岛,寻觅一曲半水间的歌谣,轻拂十里荷塘的清风,感受湖光山色间亭台楼阁的历史与韵味,让心灵在漫漫夏夜中得以安放,让烦忧在荷风徐徐中随风而去。

穿过商铺林立的半城街,走进能量满满的加油文化园,我们来到半水广场。这里,人头攒动、灯光闪烁,一派欢乐祥和、热闹升腾的景象。妻是一名幼儿教师,能歌善舞,一听到歌声,一看到舞蹈,她就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身姿不由自主地滑入舞池。

我却喜欢安静,喜欢“诗和远方”,便穿过熙攘的人群走向广场的末端。就着淡淡的月光,临湖而坐,面湖而思,近看湖水清幽,远望亭台楼阁,湖心岛犹如一叶扁舟点缀其中,美不胜收。水深处,不时可见乌篷船、小游船轻盈而过,划出道道美丽的弧线,在月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波光粼粼;林深处,半山亭、天香阁、半水桥等亭台楼阁若隐若现,在灯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辉、美轮美奂。面对山环水绕、曲桥相连的美景,我沉醉在星光璀璨、美丽温柔的夜色中。

“走啊,不是要去湖心岛吗?”妻的话犹如一剂强心剂,将我从沉醉中唤醒。沿湖向左而行,脚踏块块青石板,走过青青绿草地,我们来到柔远门(也叫卷硐门)。灯光掩映下,柔远门高大雄壮,巍峨耸立,前后左右均由两层门楼组成,中间是一片偌大的广场,正前方是一个方形的舞台,像一个古时的戏台,像一座标准的“四合院”。远远看去,块块青砖镶砌的门楼似一座城门、一座城墙、一座城堡,古朴典雅,古韵幽深,不禁让人浮想联翩。商贾云集,行人如流,刀光剑影,马蹄声声的场景浮现眼前。

门楼上,“柔远门”三个大字神采飘逸。妻一脸的不解,为什么叫“柔远门”?我说,这里有不少的文化。安龙原是一座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永乐二年(1404)扩建,设东“朝阳”、西“柔远”、南“雍熙”、北“顺天”四门。清康熙二年(1663)重修,乾隆七年(1742)再次扩建,包旧城于内,除四门外,增设“西便门”,雄伟壮观,为清代贵州著名城垣之一。取名“柔远”,有“怀柔边城”之意。1935年4月,中央红军长征过安龙时,就是从五洞桥、从卷硐门通过进驻安龙城的。

说话间,我们已来到“五洞桥”。这里湖水清幽,洞桥相连,一头连接古城,一头连接城郊,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桥下,水清如镜,五孔倒影,形似圆月,蔚为壮观,“五洞桥”因此而得名。

跨过五洞桥,右转,“湖心岛欢迎你”几个大字映入眼帘,灵动而温馨,引领着我们走进这片幽深的秘境,心灵的净土。岛上绿树繁茂,微风拂人,脚下小道蜿蜒,道桥相连,游人三五成群,或拍照留念,或低语私语,或驻足观望,沉浸在这份难得的宁静与美好中。

跨过弯曲的半水桥,走过幽深的林木区,我们来到湖心岛的心脏地带——天香阁。这里古木参天,林涛阵阵,林木掩映中,湖水映衬下,一栋栋造型精美、气势恢宏、错落有致的古建展现眼前,这里是“天香阁”,这里是“殷家堡”,这里是“张之洞陈列馆”。

湖心岛,作为招堤片区城乡一体化立体提升工程的重要部分,县委政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升级改造。如今,一个绿树成荫,山环水绕,环境清幽,功能齐全的湿地公园展现在世人面前,成为人们休闲娱乐、旅游观光、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的又一绝佳地。

天香阁,作为湖心岛上的“点睛之笔”、“得意之作”,更是令人心向往之、赞不绝口。一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芜。如今,天香阁的耸立,这里成为不少人慕名而来的城市新地标,也成为涵养城市文明、赓续传统文脉的“文化湿地”。为什么叫“天香阁”?妻不解地问。我说,“天香阁”是张之洞年少时在兴义府(今安龙)读书的阁楼,作为张之洞专题陈列馆,取名“天香阁”,应是兼顾了历史与胜景、名人与阁楼的关系。

走近“天香阁”,绿树掩映下,灯光映衬中,四周高墙林立,庭院幽深,给人一种古韵悠悠的感觉;房舍青瓦红柱,飞檐翘角,给人一种庄重大气的感觉。大门上,“天香阁”三个大字,由著名书法家卢中南亲笔题写,刚劲有力,大气磅礴,透露着深厚的文化功底;门柱上,楹联生辉,“能以忠贞酬重任、早攀霄汉上天衢”,道出了张之洞忠贞报国的理想与抱负,字字珠玑,激励人心。

步入“天香阁”,环顾四周,房房相连,层叠而上。天井里,石板青幽,绿树相间;连廊上,石柱林立,花窗隐现,幅幅楹联点缀其间,耀眼中透着浓浓的书香气,令人心旷神怡。穿梭于间间展陈室,驻足于篇篇诗文前,《半山亭记》《劝学篇》等诗文让人流连忘返。漫步其间,我仿佛听见了张之洞勤勉苦读的声音,感受了他那份忧国忧民的情怀,一个刻苦勤奋、兴文重教、大兴实业的晚清名臣缓缓向人走来。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为揽尽龙城荷都胜境,我们登上“天香阁”二楼,眼前豁然开朗,心中十分惬意,一幅精美的画卷铺展开来。这里视野开阔,这里荷风送爽,这里居高临下,是观光休闲的首选地。凭栏远眺,远处,群山连绵,楼房林立;前方,歌声悠悠,舞蹈翩翩;脚下,湖水清悠,游船如梭;左侧,荷花摇曳,杨柳依依;右侧,人头攒动,烟火气浓。置身此景,心中所有的烦恼与忧愁顿时烟消云散。

从“天香阁”出来,我们继续向招堤方向前行,走向年代久远、经风历雨、巍然耸立的玉荷桥。这是一座历经风雨却依然巍然屹立的石孔桥,呈半圆形,条石铺就,工艺精湛,如行云流水,似蜿蜒长龙,一头连接湖心岛,一头连接金星山。站立桥上,我心潮澎湃,思绪万千,张之洞雕像愈发的高大威武,涵虚阁阁楼愈发的雄伟壮观,湖心岛湖水愈发的静谧清幽,我已记不清自己曾多少次驻足于此,凝视远方,畅想未来。

招堤,承载着安龙人民的希望与梦想,见证着安龙历史的沧桑与变迁。这里,灯光璀璨,人流如织;这里,柳絮飘飞,荷花飘香;这里,荷风徐徐,诗画连连,不愧为安龙人民的后花园,不愧为安龙人民的会客厅。如今,招堤已不仅仅是一道防洪的屏障,更是安龙人民的精神家园,是游人心驰神往的诗意之地。

面对美不胜收的胜景,怎能不让人心情愉悦?怎能不让人流连忘返?怎能不让人浮想联翩呢?漫步多姿多彩的湖心岛,走进如诗如画的招堤,我仿佛置身于一幅幅优美的画卷中,每一处美景都值得被铭记,每一个瞬间都值得被珍藏,愿这份美景都能长存于心,愿这份美好都能长驻于胸,伴我走过人生的每一个春夏秋冬。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