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年后返程的日子,我都会和父母展开一场“拉锯大战”。
“家里种的大白菜,没有打药,你多带几颗……”母亲抱着两颗白白胖胖的白菜,正使劲儿地往我行李箱里塞。
看着快要撑破的行李箱,我抱头痛呼道:“不带啦,装不下啦!”
“挤一挤,装得下。”母亲一边说,一边继续往里塞。
平时在我手里只能装几件衣服的行李箱,此刻却被父母塞得满满当当:包子馒头、腊肉排骨、鲜果时蔬、干货山珍……当我以为终于装满的时候,父母总能再寻到一处缝隙,继续塞些零碎的吃食。小小的行李箱在这天变得异常宽大,似乎能装下整个家。
我推着轮子快被压瘪的行李箱,艰难地在车站内外辗转穿梭。沉重的负累拖慢了前行的脚步,我几次想将它丢在路上,但想起父母为我整理行囊时的牵挂和不舍,想起最后几头紫皮蒜他们实在找不到空隙塞进去的落寞,心里终究有些不忍,咬咬牙,还是一步一挪地将行李箱拖回了出租屋。
说来也怪,当我将这些累赘一一收拾好时,异乡的出租屋忽然间有了家的温暖:冰箱里挤满了爸妈的味道,角落里堆放着干果特产,厨房阳台晾着的大葱根须上,还挂着老院菜畦的泥土……尤其是加班回来后,看见冰箱里还有妈妈蒸的包子,爸爸炖的红烧鱼,茶几上摆着老家的花生酥糖,心里就有一种说不上来的踏实感。直到这一刻我才发现,曾经以为的负累,其实是父母亲手为我装下的一个如影随形的家,是他们说不出口的爱与牵挂。
节后复工的办公室,总是热闹的,大家互相拜着晚年,分享从老家带来的特产。一位内蒙的同事顺着工位分发牛肉干,说这是他父母自己做的,还说他带了一整只羊回来,邀请我们周末去他家吃正宗的内蒙烤全羊。我们嘴里嚼着牛肉干,不住地点头答应,心里开始对这个从未踏足的陌生城市有了好感。
食物就是这么不讲道理,不过是嚼了几口当地的烟火味儿,就能品尝出那份千里迢迢的心意和温暖。在牙齿的一开一合之间,别人的家乡与我们的生活碰撞出火花,五湖四海的朋友同事在此刻拉近了距离。故乡的味道在他乡飘起,世界在食物的分享流转中一点点变小,家的温暖在每个人心里都撒下了种子,期待着下一次团聚。
晚霞迎落日,倦鸟盼归巢。年少时总觉得父母装进行李箱的东西是负累,可走南闯北后才发现,那是无尽的爱与牵挂,也是我们奋勇远行的力量。所以,父母给的东西,能带就带上吧,只有这样他们才会觉得自己还有价值,还可以再陪我们多走一程。这些爱与牵挂,将会成为我们一生的温暖。
年节已过,挥手之际,记得允许父母把“家”装进行囊,也让我们带着一个丰盛的自己,从心出发,从新出发,奔赴远方……
文章发表于《溧阳时报》2025年3月13日第六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