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艳林的头像

艳林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507/05
分享

莳之若子,置之若弃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近日,学习了《种树郭橐驼传》后,与其乡人所感一致——“吾问养树,得养人术。”用一句话来阐述此术,那便是“小儿树要剪,小孩儿要管。”

许多人认为“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就是放任不管,我认为不然。顺木之天的前提是“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也就是在放任之前,要先让它活下来,满足它最基本的生存所需。

对于教育孩子也是如此,想要他成长,前提是要满足他的生存之本。等他渐渐长大,就可以放其自己随性生长了。如《哪吒2》中敖丙的父王所做的那样:允许敖丙走自己想走的路,而不是父王为其规划的路。所以即使敖丙是被封印的龙族出身,周围怨气十足。但他最终也成长成一位正义善良的角色。这其中既有对其幼小时细心的照料,也有长大后对其勇敢的放手。

置之若弃是全然不管吗?非也。老话说的好,“小树儿要剪,小孩儿要管”。无论是在乡村还是城市,想必大家都发现一件事吧。就是那些刚长的小树,常常有些枝丫或是枝干要被剪掉。这是因为它们抑制或阻碍了小树更好的生长。冬季里,粗壮的树儿也要被人们剪去枝叶,甚至有的还被砍掉一部分的树干,这是为了减少它们的新陈代谢,减少营养物质的损失,以此来挨过这个严寒的冬天,好在来年春天更好的生长,夏天又可长成一片绿荫,增长一圈圈年轮。

人亦如此,在必要的时候总需要适当管教一番,教与其为人处事的道理,指出其错误做法,教导其改正错误,帮助其更好的成长。如著名教育家吴庆胜,在教授学生知识时并非一味地“授人以鱼”,而是“授人以渔”,并送学生四字箴言“悟道”“人精”,不束缚其成长,也不溺爱,而是在学生求知路上遇困惑之时指点迷津,让学生悟得其中道理,以一技应千难。他所取得的成果便是桃李满园。学生在顺其天性之时又不迷路。

顺木之天的前提是莳之若子,而后再置之若弃,才能以致其性;但其中“剪”和“管”与前者相辅相成,而后相得益彰!

由此观之,无论是种树,育人,还是治国,都是一个道理:都应先满足其最基本的物质需求,然后不过度的去束缚,让其顺着天性生长,不断亲自经历磨难或困苦,经由光阴,经由流水,不断自我雕琢,成就更好的一面,绘制出一幅更具特色的成长图!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