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清泉之秀的头像

清泉之秀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508/18
分享

在生命线上书写

人生病后,日子仿佛被按下了慢放键,时间变得格外漫长。居家静养的日子里,家人不再让我操劳,可无所事事的我却感到前所未有的空虚。余生还长,却失去了方向,每天都在迷茫中度过。那段日子,我曾无数次陷入焦虑与自怜中无法自拔。直到有一天,表妹见我整日愁眉不展,轻声提醒:“姐,你可以把自己的抗癌经历记录下来,既能充实生活,说不定还能写成一本书,帮助别人。”她的话像一束光,照进了我灰暗的世界,让我第一次觉得,余生也可以有目标、有意义。 

从那以后,我重新拿起了笔,带着久违的激动和期待。我开始认真记录每一天的感受,写下治疗过程中的痛苦与希望,也写下对生命的重新理解。我甚至幻想着有一天,我的书能出版,封面印着我的名字,有人愿意读它,从中获得力量。那种热情,仿佛又让我回到了年轻时对生活的热爱与憧憬。

但随着时间推移,我开始怀疑自己。我读的书越来越多,对比之下,越发觉得自己的文字太过浅薄。它们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深奥的哲理,只有最朴素的语言和最真实的情感。我开始羞于称它为“写作”,只能轻描淡写地说:“在写生活笔记。”我甚至不敢把它们展示给别人看,怕被嘲笑,怕被否定。我常常自嘲,笑自己不自量力,笑自己像“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明明能力有限,却妄想出书。 

有一段时间,我放下了笔,不再写。我告诉自己,也许我真的不适合写作。但我没有停止阅读,反而更加沉迷。读着别人的故事,我仿佛也走进了他们的世界,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有时候,我甚至分不清那些思想是他们的,还是我自己的。但正是在阅读中,我重新找回了写作的冲动。那些被唤醒的记忆与情感,像潮水一样涌来,让我忍不住再次拿起笔。这一次,我不再是为了出书,不再是为了别人的认可,而是为了自己。我开始为自己写,写我自己的故事,写我自己的心路历程。

如今,《生命线上的音符:我的抗癌日记》即将问世。它是一部直面生命困境,充满勇气与温情的纪实随笔。分为四个部分,记录作者在疾病与生活的夹缝中探寻生命意义的深刻历程。

第一部分:生命的味道 

从日常的细微处出发,作者以敏锐的感官捕捉食物季节自然中的生命气息。一碗粥的温热、雨后泥土的芬芳、病榻前的一束花……这些平凡瞬间成为对抗虚无的盾牌,诠释“活着”最本真的质感。 

第二部分:生活札记

在琐碎与无常中,作者以笔为刀,剖开生活的横截面,既有市井街巷的烟火百态,也有对亲情友情的反思。文字时而锋利,时而柔软,展现一个病中之人如何在与世界的碰撞中重新定义“生活”。 

第三部分:心有暖阳

疾病阴影下,人性之光愈发着灼目。这部分聚焦陌生人伸出的援手、医护人员的坚守、家人不言弃的陪伴,以及作者内心从绝望到接纳的转变。这些故事如暗夜火把,照亮“共生”的温暖力量。 

第四部分:抗癌日记

以冷静而克制的笔触,实录治疗中的痛苦、恐惧与希望。化疗室里的等待、指标数字的波动、对死亡的具象化思考……作者拒绝煽情,反而在极致的脆弱中迸发出惊人的生命力,为同路人点燃一盏灯。 

全书没有英雄主义的胜利宣言,而是以坦诚的姿态,将疾病、死亡、爱与被爱揉合成一曲悲欣交织的生存史诗。它不仅是患者的镜像,更提醒每一位健康的人:如果向死而生,在有限的日子里活出辽阔。

我知道自己的文字不够华丽,也不够深刻,但它真实,有温度。它记录了我与病魔抗争的日子,也记录了我重新找回生活目标的过程。我开始明白,写作不是为了出书,不是为了成为作家,而是为了让自己在余生中,有一个可以依靠的方向。哪怕只是写给自己看,也是一种坚持,一种力量。我愿意继续写下去,慢慢前行。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