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清泉之秀的头像

清泉之秀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9/07
分享

时光深处的西街

时过境迁,家乡龙泉的许多地方早已焕然一新,唯有西街依旧保留着旧时的模样,仿佛时光在这里放慢了脚步。它像一本泛黄的书,每一页都浸润着岁月的沉香,散发出独特的韵味。街道两旁,古老的铺子鳞次栉比,斑驳的木门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仿佛在低语着过往的风华。这些沧桑的门面,恰似人的心灵,历经风雨洗礼,反而愈发深沉动人。

若你初来乍到,站在西街的街头,抬头望去,目光便会被这古色古香的街景牢牢吸引。独自漫步于这条狭长的街道,眼前不断掠过打铁铺、茶叶铺、古董铺、非遗手工铺……应有尽有,仿佛穿越了时光的长廊。那些斑驳的招牌,不是刻意做旧的装饰,而是岁月沉淀的印记,店内的陈设古朴典雅,仿佛每一寸空气都弥漫着历史的沉香。

我驻足凝望,心中泛起一阵莫名的感动。这么多店铺聚集在这条古街上,一间紧邻一间,连缀成片,却丝毫不让人感到拥挤或压抑。我缓步前行,时而驻足探头,时而走进店内细细端详,竟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从容与轻松。仿佛这条街有一种无形的力量,让人心归于静,步履也变得悠然。

走进一家古色古香的茶叶铺,仿佛步入了一段尘封的旧时光。店内清一色的灰铁皮箱子,龙泉人称之为“洋油箱”,用来储藏茶叶,密封性极佳,岁月流转,茶香依旧。有些箱子已破损,老板用胶布或锡纸修补,但上面的字迹依旧清晰可辨:“观音茶”“岩茶”“红茶”……种类繁多,仿佛在诉说着一段段茶的故事。老木架上摆着掉漆的茶盒,弥漫着浓郁的茶香,整间铺子宛如一位历经风霜的老者,沉稳而亲切。

我没有买茶,只是静静地站在一旁,看着这一切,忽然开口问老板是否可以拍照。老板热情回应,还邀请我坐下,为我泡上一杯好茶。她动作娴熟,一看便是行家里手。我们一边品茶,一边闲聊。她告诉我,这家店是祖上传下来的,也是他们夫妻一生的坚守。能守住这份祖业,是因为对茶的热爱与执着。刚从洋油箱中取出的茶叶,清香淡雅,被滚水冲开后,茶香四溢,整个铺子仿佛都被这香气温柔地包裹。

在西街的转角处,有一间不起眼的手工艺铺子。原以为只是普通铺面,却在踏入的一瞬间,被满室的编织物所吸引。竹篮、藤编袋错落悬挂于墙面,绿植的枝叶从藤编花盆中探出头来,仿佛也想沾染几分匠人的灵气。店主正低头编织着手中的物件,手指在竹篾间穿梭如蝶,桌上的工具泛着温润的光泽。我轻手轻脚地走到角落的木凳前坐下,生怕惊扰了这份静谧。

阳光透过窗棂斜斜洒落,照亮了墙上悬挂的古老乐器。那些木制的笙箫笛埙仿佛沉睡的精灵,静静等待被唤醒的时刻。店主换了个位置整理竹编工艺品,动作轻柔得如同抚摸一件件珍宝。我随手翻开摊在桌上的书册,泛黄的纸页间记载着编织技艺的传承脉络,字里行间跃动着匠人对自然材料的敬畏与热爱。墙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标语在光影中若隐若现,仿佛在低语着这些手艺背后的故事。

夜幕降临,西街换上了另一副模样。昏黄的高吊灯洒下柔和的光,为这条狭长的街道披上一层温馨的面纱。你不必担心孤单,因为店家与游客都在不远处,彼此之间仿佛有一种默契的温暖。此时的西街,更像是一个久别重逢的老友,唤起你心中尘封的回忆。每一个角落,都仿佛藏着一份特殊的关怀,将人与人、人与时光悄然拉近。这种感觉,只有亲身走过、静静感受,才能真正体会它的魅力所在。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