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尹玉桐的头像

尹玉桐

网站用户

诗歌
202508/03
分享

山河回响

喜峰口的墙砖

仍嵌着历史的刀痕

1933年的月光 曾照见

大刀在暮色里 闪着寒光

二十九军的弟兄

把血肉砌进长城的缺口——

筑起了民族不屈的脊梁

这不是普通的城墙

是骨头和血肉垒成的界碑

是宁愿战死也不后退的绝唱



滦河那时 正结着冰

肆虐的寒气

冻住了人们的手脚

却冻不住 长城的怒火

塞北的风 掀起大刀的红缨

农民的锄头、音乐家的曲谱

忽然都成了武器

声援抗日的吼声 漫过荒原

像解冻的河水 奔涌

哪怕枪膛里 只有一颗子弹

也要朝着 鬼子进犯的方向

扣动扳机



巍峨的燕山作证,

不屈的长城作证

王平陆扛起了冀东抗日首义的大旗

清河沿一战,血洒疆场

却唤醒了沉睡的儿郎

杀鬼子,平东洋

暗号从这村 传到那庄

从这个垛口,传到下一个垛口

把抗日的烽火点亮

连两岸的沙砾 都知道

只要滦河水还在 流淌

中华民族就有希望

八十年了 喜峰口的烽火

已化作潘家口水库的粼粼波光

滦河上当年载过战士的小船

如今载着津西的钢板桩、优质的紫玉板栗

向世界 扬帆远行



站在潘家口的大坝上 遥望北方

仍能听见 喜峰口历史的回响——

那是大刀劈向侵略者的 锐响

那是抗日队伍踏过滦河冰面的脚步声

那是中华儿女把“必胜”二字

嚼碎了 又从心底

重新喊成 山河的形状

冀东这块土地 从不缺传奇

缺的是 书写传奇的刀枪

当长城的轮廓 融进朝霞

当滦河的波光 漫过田野

我们接过的 不只是岁月

而是喜峰口砖缝里的 倔强

是冀东人民骨子里的 滚烫

是所有在黑暗里 举过火把的手

最终点燃的——

民族之光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