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三亚,海风吹散了都市的喧嚣,却吹不去我对鹿回头景区的向往。久闻这座三面环海的半岛藏着三亚最动人的浪漫,当我真正踏入这一景区,才懂得为何它能成为 “鹿城” 的灵魂所在。
清晨的阳光刚越过海平面,我便乘坐出租车沿着蜿蜒的山路向景区进发。路旁的凤凰花正开得热烈,火红的花瓣落在青石板上,像极了传说中洒落的金鹿皮毛。山门处的巨石上,“紫气东来” 四个大字苍劲有力。站在这里向山顶仰望,晨雾中的山峰若隐若现,大小东海的碧波在阳光下泛着银光,山海相依的景致已让我心醉神迷。
沿着木栈道向上攀登,热带雨林的气息扑面而来。参天的古木遮天蔽日,绞杀榕的气根垂落如帘,不知名的热带花卉在林下绽放,偶尔有松鼠从枝头窜过,留下一串清脆的响动。景区 70% 的植被覆盖率果然名不虚传,行走其间,仿佛置身天然氧吧,盛夏的燥热被清凉的山风一扫而空。
行至半山腰,一块巨大的岩石映入眼帘,正面 “一见钟情” 四个朱红大字格外醒目。站在石刻前转身,整个三亚湾的风光尽收眼底 —— 蔚蓝的海水与沙滩相接,椰林在岸边勾勒出优美的弧线,远处的凤凰岛如一艘巨轮静卧海中。导游说这是张爱萍将军题写的石刻,正对着山顶的鹿回头雕塑,仿佛在诉说着那段跨越千年的爱恋。我不禁想象,当年那位黎族猎手追到此处时,是否也曾为这样的风景驻足?
继续向上攀登,山路渐陡,却也愈发幽静。转过一道弯,“神话姻缘” 石赫然出现在眼前,同样是张爱萍将军的题字。这块岩石背靠鹿山,面朝三亚市区,与山顶的雕塑遥相呼应,仿佛在为那段爱情传说作证。抚摸着岩石上温润的纹路,我仿佛能感受到千年前那段爱情的温热。传说中,年轻的猎手追了九天九夜,从山林到海边,从日出到日落,那份执着与深情,早已融入这片山海。
终于抵达山顶,一座巨大的雕塑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便是由林毓豪先生设计的鹿回头雕塑,高 12 米的花岗岩雕像栩栩如生 —— 猎手手持弓箭,眼神中带着惊喜与温柔,而身旁的金鹿正回眸凝望,已然化作美丽的少女。阳光洒在雕塑上,勾勒出优美的轮廓,仿佛将传说中的瞬间永远定格。这段被黎族先民传颂千年的故事,此刻如此真切地呈现在眼前。
在雕塑左下方,我找到了 “海枯不烂” 石。这块原为海底沉积岩的奇石,历经沧海桑田依旧坚硬,黑色的石面上布满了颜色别致的小石卵,难怪被当地人称为 “一母千丁”。导游说,这块石头见证了三亚湾的地质变迁,也见证了无数恋人的誓言。我蹲下身仔细观察,石卵与岩石紧密相依,正如传说中不离不弃的恋人,难怪会有 “海枯不烂” 的美誉。
午后的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斑驳的光影,我来到 “爱字摩崖” 院。书法家题写的 “爱” 字别具匠心,用人、心、友、宝等字有机结合而成,恰好诠释了 “回头的爱” 的精髓。周围的岩壁上布满了文人墨客的题刻,或豪放或婉约,都在诉说着对这段爱情的赞叹。坐在院中的石凳上,听着林间的鸟鸣,我忽然明白,鹿回头的浪漫不仅在于传说,更在于这份爱已融入每一块岩石、每一棵树。
下山途中,我特意绕道逐鹿亭。三只可爱的梅花鹿正在悠闲地吃草,看到游客便好奇地凑上前来。我买了些鹿草,小心翼翼地递到它们嘴边,小鹿温顺地舔食着,毛茸茸的耳朵轻轻颤动。看着这些灵动的生灵,我不禁想起传说中的金鹿,或许正是这份温顺与灵性,让猎手迟迟不忍射箭。工作人员说,这里的梅花鹿都是人工饲养的,却依旧保留着山野的灵气,成为连接传说与现实的纽带。
傍晚时分,夕阳西下,天空被染成绚烂的橙红色,落日的余晖洒在海面上,波光粼粼,美不胜收。远处的渔船归航,沙滩上的游人渐渐散去,整个三亚湾笼罩在一片祥和的氛围中。随着天色渐暗,城市的灯光次第亮起,从山顶望去,三亚市区的灯火如繁星点点,与天上的星空交相辉映。
夜幕降临,期待已久的夜景灯光秀终于开始。“空中玫瑰” 在夜空中绽放,“城市之光” 勾勒出城市的轮廓,“摇头灯” 与 “空中大炮” 相互配合,营造出梦幻的氛围。最令人惊叹的是三维激光动画,将鹿回头的爱情传说娓娓道来:猎手追逐金鹿的艰辛、悬崖边的回眸、金光中的变身…… 一幕幕在夜空中上演,仿佛穿越千年,亲眼见证了这段浪漫的爱情。
离开景区时,已是深夜。海风吹拂着脸颊,带着淡淡的咸味,也带着一丝不舍。回想起一天的行程,从清晨的 “紫气东来” 到夜晚的灯光秀,从 “一见钟情” 石到 “海枯不烂” 石,每一处景点都承载着动人的故事。鹿回头的美,不仅在于山海相依的自然风光,更在于那份穿越千年的浪漫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