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前的那些年,客厅沙发前的茶几上总放着一本已泛黄的旅游画册,封面是烟雨朦胧的漓江山水。每当闲着的时候,我和夫人便会在画册上指指点点,一遍遍念叨:“等退了休,咱们一定要去趟桂林,去看看这‘山水甲天下’的地方,不必在人生旅途中留下什么遗憾。”
2017 年国庆过后,喧嚣的旅游旺季渐渐褪去,秋阳变得温和柔软,正是老同志出游的好时节。我们难得有退休后的轻闲,揣着满心期待,乘飞机降落在桂林两江国际机场。走出机场,湿润的空气里裹着淡淡的桂花香,远处的青山若隐若现,像一幅晕染开的水墨画,瞬间抚平了我俩旅途的疲惫。乘坐旅行社接客大巴来到市区,在一家连锁酒店安顿好时,暮色已漫过江面。夫人站在窗前,望着楼下缓缓流淌的漓江支流,指尖轻轻划过窗上的玻璃,激动地说:“明天就能见着真正的漓江!”
次日清晨,天刚蒙着一层薄亮,我们便随团坐上中巴车,朝着漓江码头驶去。车窗外的风景渐渐从城区的高楼,换成了郊外的田园。田野里的稻穗沉甸甸的,泛着金黄,风一吹便掀起层层金浪;竹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竹叶摩擦的“沙沙”声伴着鸟鸣,格外清脆;偶尔能看见农舍屋顶升起的袅袅炊烟,绕着近处的矮山慢慢散开,一派宁静祥和的景致。约莫一个小时后,磨盘山码头的轮廓在晨雾中清晰起来,江水像一块被精心打磨过的碧绿翡翠,镶嵌在连绵的群山之间,远处的游船轻得像一片片柳叶,在江面上缓缓移动,正等着载着游人开启当日的漓江行程。
登上游船,我们特意选了靠窗的位置坐下,还未静下神来,夫人就迫不及待地拿出手机,对着江面不停地拍摄。随着游船缓缓驶离码头,漓江的画卷也顺着水流,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江水清澈得能看见江底的沙石,细沙在水底铺成浅黄的绒毯,偶尔有几株水草随波摇曳,尾端还缠着细碎的螺壳;阳光透过水面,洒下粼粼波光,像一块块金片在水面上跳跃。两岸的山峰拔地而起,没有丝毫拖沓的过渡,形态却各有不同:有的像亭亭玉立的少女,披着翠绿的衣衫,垂着的 “发丝” 是崖边的藤蔓;有的像威武的雄狮,蹲在江边,鬃毛是山上的灌木丛,正警惕地望着远方;还有的像展翅欲飞的雄鹰,翅膀贴着江面,仿佛下一秒就要掠过水波。我靠在船舷上,看着这不断变换的景致,忽然懂了为何天下游客总爱沿着漓江行,这般自然天成的风光,实在让人难以挪开双眼。
“快看,前面就是黄牛峡!” 同行的导游忽然指着前方的山峰喊道,打断了我的思绪。我们顺着导游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那座山峰的轮廓酷似一头黄牛,脊背高高隆起,头部微微抬起,像是正昂首挺胸地站在江边,守护着这片流淌的江水。游船慢慢驶过黄牛峡时,江面渐渐变宽,风也轻柔了许多,两岸的景色愈发秀丽。山脚下多了几丛开得正艳的野菊,黄色的花瓣沾着晨露,在阳光下闪着光;江面上偶尔掠过几只白鹭,翅膀轻点水面,溅起的水珠落在江面,晕开小小的涟漪。这时,我忽然想起韩愈笔下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的诗句,从前在书中读到此诗句时,只觉得是文人的浪漫想象,此刻顺着漓江而行,亲身站在这山水之间,才真正体会到这句诗的绝妙 —— 漓江的水,蜿蜒曲折,没有汹涌的波澜,只有轻柔的舒缓,就像一条青色的罗带,轻轻缠绕在群山之间;漓江的山,青翠挺拔,没有险峻的棱角,只有玲珑的秀丽,宛如一根根温润的碧玉簪,错落有致地缀在江水之上,一步一景,皆是画卷。
游船继续顺着江流行进,不多时便到了冠岩附近。导游介绍说,冠岩是漓江流域有名的溶洞,藏在山腹之中,只有顺着江面走,才能找到它的入口。我们跟着人流下了游船,沿着石阶往洞口走,刚靠近就感受到一阵清凉。洞口宽敞明亮,顶部的岩石透着淡淡的米黄色,像是被天然的灯光照亮;走进洞内,更是像闯入了奇幻的地下宫殿,钟乳石从洞顶垂落,石笋从地面向上生长,有的已经连在一起,形成了粗壮的石柱。这些钟乳石的形态千奇百怪,色彩也各不相同:有的像倒挂的冰柱,晶莹剔透,仿佛轻轻一碰就会碎裂;有的像盛开的莲花,花瓣层层叠叠,边缘还沾着露珠,娇艳欲滴;还有的像慈祥的寿星,脸上的皱纹清晰可见,手里还托着一颗圆润的寿桃,笑容可掬。洞内还藏着一条地下河,我们坐着小船在河上行驶,船桨划过水面的声音在洞内回响,两岸的钟乳石在灯光的映照下,又换了一番模样:有的像张牙舞爪的蛟龙,有的像翩翩起舞的仙子……
离开冠岩,我们重新登上游船,此时的江面已进入漓江的精华段,山峰变得更加密集,两岸的景致也愈发精致。不一会儿,导游又指着前方的一座山峰说:“大家看,那就是九马画山,顺着江面看过去,视角是最好的。” 我们赶紧凑到船边,顺着导游指的方向望去,只见那座山峰的石壁上,青、绿、黄、白等多种颜色交织在一起,没有规律却格外和谐,仔细一看,这些颜色竟勾勒出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图案,像是多匹骏马在石壁上奔驰。有的骏马昂首嘶鸣,鬃毛飞扬;有的低头饮水,尾巴轻轻扫过地面;有的扬蹄奔跑,四肢肌肉线条清晰可见,姿态各异,惟妙惟肖。导游笑着说:“老辈人说,能看出九匹马的人,是非常有福气的。” 我和夫人睁大眼睛,凑在一起仔细辨认,一会儿指着这块石头说 “这是马的头”,一会儿又对着那片颜色说 “那是马的尾巴”,虽然最终只数出了七匹,但看着这天然形成的 “画卷”,还是忍不住感叹大自然的神功,顺着漓江走这一路,每一处都有惊喜。
游船继续往下游行驶,江面渐渐平静下来,没有了之前的明显晃动。这时,远处的山峰慢慢倒映在江水中,水面像一面平整的镜子,将山峰的轮廓完整地复刻下来,连山上的草木都清晰可见。游船缓缓驶过,像是从山峰的倒影上穿过,形成了正如清代诗人袁枚所说“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的奇妙景象。夫人靠在船舷边,望着眼前的景致,嘴角不自觉地扬起:“你看,船好像在山顶上走一样,太神奇了。”
不知不觉间,游船已经靠近了黄布倒影。这里的江水比之前更清澈,阳光能直接照到江底,江底铺着一块巨大的米黄色石板,石板平整光滑,没有杂质,像一匹黄色的绸缎平铺在河床之上,倒映在水中时,石板的纹路与水面的波光交织,形成了一幅绝美的画面。导游指着江面说:“大家拿出20元人民币比对一下,看看像不像?” 夫人赶紧从钱包里掏出20元钱,举在眼前对着江面比对 ,江水、山峰、石板的位置,竟和人民币上的图案一模一样!她兴奋地拉着我的胳膊:“原来咱们每天用的钱上,印的就是这里的景色!” 我们站在船舷边,不停地拍照,想把这顺着漓江行遇到的惊喜瞬间,永远定格下来。
随着游船缓缓靠近阳朔水东门码头,岸边的人声渐渐清晰,我们的漓江行程也即将结束。我站在船尾,回头望着来时的路,江水依旧碧绿,山峰依旧青翠,黄牛峡、九马画山、黄布倒影的景致还在脑海里回荡,那些顺着江流行过的每一段路,看过的每一处景,都像是刻在了心里。虽然只是四五个小时的行程,但这一路的风光让人久久无法忘怀。
回到酒店时,天色已经暗了下来,我和夫人坐在沙发椅上,泡了两杯当地的桂花茶,热气袅袅升起,混着空气中的桂花香,格外惬意。夫人捧着茶杯,深有感触地说:“游漓江步步是风景,身临其境,它的自然美在画册上是难以感受到的。” 我点点头,心里也满是感慨:漓江的行途,不仅有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风光,更有让人静下心来的力量,能让人忘却尘世的烦恼,一心沉浸在大自然山水世界的美好里。
如今,距离那次漓江行已经过去多年,但每当翻看当时拍摄的照片,那些顺着江流行过的片段就会清晰地浮现在眼前:磨盘山码头的晨雾、冠岩里的钟乳石、九马画山的骏马、黄布倒影的清澈…… 都成了我们记忆里最珍贵的片段。我想,无论再过多少年,这段顺着漓江走过的行程,将是我们人生中最难忘的旅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