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刘敦楼的头像

刘敦楼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10/17
分享

多么想留住家乡的秋天

秋,于别处,或许是萧瑟的序曲,是万物凋零的悲歌。然而,在我的家乡,里下河地区,秋却是一年中最丰腴、最慷慨、最令人心尖发颤的时节。它不似春那般羞怯,亦不似夏那般暴烈,更不似冬那般凛冽。它像一位美丽的少妇,端庄、成熟、温婉,又满腹锦绣,将一年的精华尽数捧出,铺展在苏北沿海平原。

我常常想,若能将时光留住,就留咱家乡的秋天,哪该有多好!

我家乡离黄海不远,五六十里的路程,海风便成了我们这里最勤快的信使。秋日的风,便是这信使最温柔的言语。它拂过里下河纵横交错的水网,掠过一望无际的稻田,穿过村头巷尾的杨树梢,最后,轻轻落在人们的脸颊上。这里的秋风,没有北方的干涩,亦无南方的湿黏,它带着水汽的清润,又裹挟着阳光晒透的暖意,吹在我身上,恰如母亲的手抚过,熨帖得让人想叹息。风过处,稻浪便一波波地涌动,金黄的稻穗谦卑地纷纷点着头,那是大地最诚实的馈赠。收割机尚未开进田垄的日子,农人们便站在田埂上,眯着眼,任风吹乱鬓发,脸上却漾着一种近乎神圣的满足。这风,吹熟了稻谷,也吹润了他们心田。

家乡的秋,是色彩的盛宴。春有百花,却显稚嫩;夏有浓荫,却过于喧嚣。唯有秋,将色彩沉淀得如此醇厚。水边的芦苇率先染上银白,在夕阳下摇曳成一片朦胧的梦。村头的老槐树、河岸的杨树,叶子由绿转黄,再由黄转褐,最终飘落,铺就一条柔软的叶毯。最妙的是那些不知名的野花,紫的、粉的、白的,在田埂上、沟渠边,星星点点地开着,它们不争春,却偏要在这谢幕的季节里,绽放出最后一抹倔强的绚烂。而天空,更是蓝得澄澈,高远得仿佛能让我一眼望穿宇宙的尽头。几朵闲云悠悠飘过,倒映在平静的河面上,水天一色,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水。这秋日的色彩,不张扬,却自有其沉静的力量,足以抚平一年所有的焦躁与不安。

若说色彩是秋的衣裳,那么滋味便是秋的魂魄。家乡的秋天,是舌尖上的狂欢。西乡大纵湖的螃蟹肥了,青壳白肚,金爪黄毛,蒸熟后揭开壳盖,蟹黄如金,蟹膏似玉,鲜得我不能自己。农家房前屋后池塘里的菱角也到了最饱满的时候,生吃清甜脆嫩,熟食粉糯香甜。藕塘里的莲藕,一节节被挖出来,洁白如玉,无论是清炒、凉拌,还是炖成排骨汤,都带着咱水乡特有的清甜。还有那田埂上、圩堤边,一丛丛野菊花开了,采撷下来,晒干泡茶,清肝明目,苦后回甘,是秋天赠予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最朴素的养生智慧。就连空气里,都弥漫着一种混合了稻香、菱角香、还有灶台上飘出来的鱼汤鲜香的气味。这气味,是家的味道,是根的味道,是任何山珍海味都无法替代的乡愁。

秋日的家乡,连人的步履都变得从容。夏日的酷热让人只想躲在阴凉里,冬日的寒冷又催人裹紧棉衣。唯有秋天,不冷不热,二十三四度的气温,恰到好处。衣柜里那些压箱底的秋装,终于有了用武之地。一件薄薄的针织开衫,一件得体入时的休闲夹克,或是干净的衬衫配一条长裤,穿在身上,既不觉单薄,也不觉臃肿,行动间自有一份闲适与体面。

老人们尤其爱这个季节。他们三五成群,或沿着河岸散步,看水鸟掠过水面;或坐在村口的老槐树下,泡一壶茶,慢悠悠地聊着陈年旧事。这也是他们本地游的绝佳时节。不必远行,家门口的风景就已足够。去九龙口看看落日熔金,去枯枝牡丹园寻访秋日的静美,或是沿着串场河,坐一回游船,看两岸秋色如画。这秋日的闲适,是岁月沉淀后的安然,是生命在丰盈之后的从容。

然而,由于受温带季风气候和海陆位置的影响,家乡美好的秋日,却总是显得短暂,往往出现“一周入夏”“一夜入冬”的现象。春天仿佛刚脱下棉袄,夏天的热浪便已扑面而来;而秋天,似乎才刚刚尝到一点甜头,冬日的寒意便已悄然潜入。昨日还是“天凉好个秋”,今日清晨推门,便见草尖上凝了一层薄霜。这倏忽而逝的特性,更让人倍加珍惜家乡的秋天,也更生出无限的留恋。

我想留住家乡的秋天,并非仅仅贪恋它的风物与滋味,更是想留住那份由秋日所营造出的整体氛围:一种丰盈与宁静交织的生命状态。在秋日里,大地完成了它的使命,人心也获得了满足。没有春的萌动不安,没有夏的焦灼奔忙,也没有冬的蛰伏等待。一切都刚刚好,一切都恰如其分。这种“刚刚好”的状态,是人生中最难能可贵的境界。

曾经的里下河地区,水网密布,舟楫往来,是真正的“鱼米之乡”。如今,虽然现代化的浪潮早已席卷而来,但家乡秋日里那份骨子里的水乡气质,却依然顽强地保留着。那河面上摇橹的欸乃声或许少了,但水波依旧温柔;那田埂上赤脚奔跑的孩子或许少了,但稻香依旧浓郁。这份不变的底色,正是我想留住她的根脉。

留住秋天,其实是想留住一种生活的节奏,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在快节奏的今天,我们被裹挟着向前狂奔,常常忘了停下脚步,去感受四季的流转,去品味生活的本真。而家乡的秋天,却以它独有的方式提醒我们:慢下来,看一看稻浪,闻一闻桂香,尝一尝新米,陪一陪家人。这种“慢”,不是懈怠,而是对生命本身的尊重与热爱。

或许,我们终究无法将时光留住。秋去冬来,四季更迭,中大自然的铁律,是亘古不变的法则。但我们可以将这份对秋天的眷恋,内化为一种心境。无论身处何方,无论季节如何变换,心中常怀一份家乡秋日的丰盈与宁静,便能在喧嚣的尘世中,为自己辟出一方精神的田园。

如此,纵使秋光易逝,那份想留住的深情,却已化作心底最温暖的底色,足以抵御即将到来的冬天寒冷的侵袭。这,或许就是我对家乡秋天最深沉、也是最理性的挽留。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