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依的头像

张依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9/14
分享

聊聊我家的菜园

小时候,我家房前屋后的菜园看起来很大,可是只能栽种几样菜,又让人觉得菜园很小。

春天,在菜园的一角种上小白菜、生菜、水萝卜。生菜、小萝卜长出来,随长随吃。那一畦绿油油的小白菜却要有计划地吃。哪里苗密间哪里,剩下的小白菜长到端午节,包饺子时用它做馅,这样就不用花钱买菜了。

土豆、白菜是可以储存过冬的,栽种的面积大一些。豆角、茄子、辣椒、黄瓜各种两垄,平时不买菜,从栽种下这几样菜的那天起,就盼着早一天能吃到嘴。看着黄瓜出土、长出藤蔓、搭架、开花、长出一根根顶花带刺水灵灵的小黄瓜,心里生出几分欣喜和焦灼,盼着它快点长大。终于盼到它长大了,圆滚滚、绿油油,咬一口,脆生生、甜滋滋,甚至还会溅出汁液。可是,母亲的一根根红布条系在黄瓜秧上,告诉我们做记号的黄瓜是留种的,不能吃。什么时候达到留种的数目了,再结的黄瓜才能吃。我们便隔三差五把头探在黄瓜架下,认真地数着。总之,菜园里无论是黄瓜、茄子,还是豆角,最先长大的,老妈都要留做来年的种子,剩下的才能吃。

那时,青黄不接时,便没了粮食。高粱虽涨红了脸,但还有没有完全成熟,粒里还有白色的浆液。为了一家人不至于饿肚子,头疼医头,脚痛医脚。父母掐下未成熟的高粱,晾几天,用搓衣板搓下高粱粒,磨成米,暂时填饱了一家人的肚子。寅吃卯粮,来年青黄不接时,又没了吃的。爷爷说只有粮食才能填饱肚子,所以房前屋后能种粮食的地方,尽量种粮食。屋后更是不用说了,清一色的玉米、高粱。

时光不知不觉地流逝着,生活悄无声息地变化着。如今,房前屋后还是那个菜园,从春到秋,一茬接一茬的播种收获,吃不完,看不够,感觉它一天比一天大。

春天,想吃啥小菜,到集市、种子公司都可以买到菜籽。就连茼蒿、油麦菜、苦苣以前从没出现在菜园里的菜都能买到种子。母亲把菜籽播撒在修整好的菜畦里。几天之后,你看吧,小白菜、小萝卜、小菠菜、生菜、茼蒿、苦苣、香菜、油麦菜、小油菜争先恐后地长出来,密密匝匝,有深绿,有浅绿,满眼的绿色,满心的欢喜。这些小菜丰富了人们的餐桌,蘸酱、炒、涮火锅想咋吃咋吃。

盛夏的菜园,最是热闹,五彩缤纷,招人喜爱。紫色的茄子健壮饱满、绿色的茄子细长匀称。黄瓜头顶着黄色的小花,挂在架上,安静地倾听蝴蝶、蜻蜓的歌。铁皮柿子像个小灯笼,挂在架上,看着健硕又沉稳。圣女果的藤蔓顺着架子攀缘而上,一个个圣女果娇小秀气,聚在一起,一串串闪着金黄色的光,不禁让人垂涎三尺。面豆圆鼓鼓的肚子,穿着浅黄色的衣裳。架豆王、八月忙也都凑热闹似的爬满了豆角架。墙根下种的葫芦,啥时候爬上了柴火垛,结了一个又一个大葫芦。葫芦做馅包饺子、包子,还可以旋成又细又长的葫芦条,晾干。冬天炒着吃,炖着吃,老少皆宜。

秋天墨绿的菠菜叶大且肥厚。秋收回来,吃一口煊软的馒头花卷,喝一口菠菜粉皮汤,感到满足又幸福。掐几根葱叶,薅一把香菜和土豆拌在一起,再放点农家酱,用自己菜园的白菜叶包起来,做成饭包,那味道只可意会,不能言传。家家户户解决了温饱,大米白面天天吃,而这不起眼的饭包,反倒成了山珍海味般被人吃得津津有味。

屋后各种果树开花时节花香弥漫,结果时硕果累累。

如今,看着房前屋后是菜园,也是花园、果园,不由得吟诵起“愿得长如此,年年物候新”的诗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