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周洪民的头像

周洪民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7/14
分享

夏夜微光中触摸生命的重量

以前,夏季里白天最烦的是高温酷暑,以及让人耳根不得清净的蝉鸣聒噪声。今日读罢《夏日话金蝉》一文,才惊觉那声声蝉鸣原是生命破壳而出的呐喊,是蛰伏数年才换来的盛夏欢歌,蝉鸣不再是夏日里的聒噪符号,再听时竟多了几分对自然法则的敬畏与崇拜。

文中对“抠金蝉”的描摹,让寻常夏夜有了寻宝般的仪式感。浑圆洞口那层薄如蝉翼的泥土,是自然保护蝉蛹生存的最后防线;当被眼疾手快的人们识破时,再难逃命运的安排,两指捏住蝉蛹前腿轻轻一提收入瓶中时的欣喜,藏着人类对收获猎物最原始的雀跃。

可当作者笔锋转向金蝉出土的高潮:“这弱者的生存之道,便是以惊人数量的同时涌现,让捕食者应接不暇——恰似海滩上刚破壳的小海龟,密密麻麻地向着大海冲刺,纵有海鸟俯冲猎杀,也总有幸存者得以抵达生命的彼岸。金蝉亦如此吧!”“不幸者,或被手电光锁定擒获,或遭遇群蚁围攻,或葬身于青蛙、蛤蟆之口,抑或成为刺猬、黄鼠狼的夜宵。”它以群体的洪流对抗命运的猎捕。这微小生灵的生存智慧,竞刻在基因图谱里——用漫长蛰伏换短暂绽放,以数量洪流对抗诸多天敌围猎。

法布尔说蝉是“黑暗中的苦工,阳光下的享乐者”,这形容道尽了金蝉的宿命。三至七年的地下潜伏,只为三十天的枝头高歌,这般极致的反差,让“居高声自远”的诗句有了新的内涵。它历尽层层劫难,终于挣脱黑暗的禁锢,抖落满身尘土,振翅跃上枝头,用清亮的鸣叫宣告生命的绽放。它不是恃才傲物的炫耀,而是对生命馈赠的纵情回应。

人类的无序捕捉,让这场生命礼赞多了一重变数。当我们将其油炸烹煮,品尝的何止是鲜香,更是一段穿越黑暗时光的盛夏入场券。

文中那句“心中那一点对自然造物的敬畏,是否应如夏夜萤火般闪烁”,像一束手电光照进心底。人们总在收获时得意,却鲜少细想:每只被收入瓶中的蝉蛹,都是一个穿越黑暗束缚的生命奇迹。它们的挣扎与蜕变,与人类为生存奔波忙碌的模样,是否有着命运共通的执着。

此时,窗外的蝉鸣忽然清晰起来。那不再是夏季的背景音,而是无数生命在倾诉:纵有“螳螂捕蝉”的险,纵有秋风催命的急,也要在阳光下放声高歌。而我们能做的,或许就是人们在捕捉时的欢愉之外,多一分谦卑的凝视。毕竟,每个生命的绽放,都应值得被敬畏和尊重。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