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非追星族,却追雷锋星。不追星,是因为所谓这星那星非真星,犹如片片浮云,随风而逝。追雷锋,是因为唯有雷锋,才是我心中真正的永恒的明星。雷锋,一直照亮着我前行的路,值得我用一生去追随。
我是幸运的。从小就听过雷锋的故事,1982年入伍时,又来到了雷锋生前所在的原沈阳军区。那时的我,正值青春年少,满腔热血,渴望在军营建功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从那时起,我便与这片孕育出雷锋精神的土地产生了共鸣,由此开启了我与雷锋的不解之缘,也由此影响了我的人生走向,改变了我的前途命运。
初到部队,周围的一切都让我感到新鲜与振奋。军营里,每个角落都弥漫着浓郁的战斗气息和红色文化,而雷锋的故事,就像一首激昂的战歌,在这片土地上被反复传唱。记得在新兵连第一次上思政教育课,指导员就讲雷锋如何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如何用自己短暂的生命诠释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那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如同一束束强光,照亮了我的新兵之路,在我心中种下了一颗追求崇高、向往美好的种子。我的心被雷锋彻底震撼了,深夜难眠,暗暗发誓,这辈子一定要紧紧地追随他,做一个像他那样的人。
不久,我有幸走进雷锋生前所在部队。踏入营区,映入眼帘的是雷锋那高大的塑像,他面带微笑,眼神中透着坚定与温暖,仿佛在向来访者诉说着他的故事。走进陈列馆,我看到了雷锋的日记和他用过的工具、穿过的衣物……每一件展品都承载着一段珍贵的历史,见证着雷锋平凡而伟大的一生。我缓缓地走着,认真地看着每一件展品,仔细地读着每一段文字,仿佛穿越时空,与雷锋进行着一场心灵的对话。至今清晰记得,雷锋在日记中写道:“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质朴而富有哲理的话语,如同一股清泉,滋润着我心田……
1987 年春天,当我作为所在部队学雷锋士兵代表,被原沈阳军区树为“学雷锋先进个人”时,我的心中感到无比的自豪。站在领奖台上,我深感这份荣誉的沉重与神圣,因为它更是一种责任与使命。那一刻,我突然顿悟,荣誉只能说明过去,今后我更要像雷锋那样,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春天般的温暖。从那以后,我更加深入学习雷锋精神,阅读他的日记,研究他的事迹,从他的一言一行中汲取了无尽的力量。在原沈阳军区工作期间,我曾多次前往雷锋生前所在部队参观学习。每一次去,都有新的收获,新的感悟。我从雷锋的日常生活细节中,看到了他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他总是那么积极向上,无论面对多么艰苦的条件,都始终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和饱满的热情。他在工作中一丝不苟,对待每一项任务都全力以赴,力求做到最好。他利用休息时间帮战友洗衣服、补鞋子,为群众做好事从不留名……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蕴含着巨大的精神力量,展现出他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这种精神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无数人的心灵。
12 年以后,我从原沈阳军区调入上级机关,并先后到多个部队任职。无论我身处何地,担任何种职务,都一如既往坚持学雷锋。即便在学雷锋遭冷遇的某些时候,我也理直气壮地在我所在的部队讲雷锋,组织官兵学雷锋。我深知,作为带兵人,只有身先士卒才有感召力。因此,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上,我自觉以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全身心投身部队建设事业,关心战士的成长成才,力所能及地为他们排忧解难。
雷锋精神常学常新。购买有关雷锋书籍报刊,收集有关雷锋文章资料,已成为我多年的日常习惯,并从中受益匪浅。10年前,从一位朋友处得知《雷锋》杂志在北京创刊。我当即订购,至今一期不落地阅读。5年前,我到长沙国防科大参加培训,第一时间到雷锋故居和纪念馆参观学习。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雷锋精神的认识也愈加深刻。雷锋精神不仅是一种助人为乐的品质,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更是一种对事业的忠诚与执着,一种对人民的深厚感情。它无处不在,体现在对工作的认真负责,对战友的关心照顾,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奉献等方方面面。而这种精神,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最应该学习和传承的。
我还长期坚持写雷锋,深入挖掘雷锋精神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用文字记录当代的活雷锋,用笔墨传承雷锋精神。3年前,当我整理从军40年作品自选集,交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时,竟发现这部名为《军履回望》书中所收录的183篇文章,绝大多数与雷锋有着直接的关联,字里行间映衬着雷锋的影子。在写作过程中我发现,雷锋不仅是一个名字,更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一种力量、一种智慧。
创作过程中,我时常陷入沉思,思考着雷锋精神在当今时代的价值与意义。我感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雷锋精神或许会被一些人淡忘,但它的核心价值与精神内涵,却是永远不会过时的。因为,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社会如何发展,科技如何进步,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社会责任的担当,都是永恒不变的。而雷锋精神,正是这些美好品质的集中体现。
岁月如流,转瞬之间,40多年过去了,我从一个怀揣梦想学雷锋的士兵成长为一名共和国将军,从一个创作学雷锋黑板报的连队宣传员成长为一位军旅作家。我深感自己成为雷锋精神的传承者和实践者,是一种莫大的荣幸与责任。这份责任,不仅仅是对过去的传承,更是对未来的担当。
2024年年底,我达到最高服役年龄并退出领导岗位。未来日子里,我将继续以雷锋为榜样,用一颗善良的心去对待周围的人和事,用一份无私的爱去温暖这个世界。我也将继续以文字为媒介,传承与弘扬雷锋精神,让雷锋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响亮的名字,最明亮的星辰。
(本文原载《雷锋》杂志2025年第4期强军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