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郑铭岭的头像

郑铭岭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08/31
分享

序生劫:伏羲·女娲传奇(小说)

鸿蒙初辟,天地玄黄。昆仑之巅,云雾缭绕,乃天地灵气所钟之地。山下,万木竞秀,奇花瑶草铺缀四野,氤氲的芬芳中蕴含着无穷的生机。一位素衣女子漫步其间,指尖拂过泥土时,细碎灵光在土间流转——她便是女娲,天生带着造化万物的慧根,身姿与山川灵气共鸣,步履所至,百花为之俯仰,眼眸清亮得映着天地初开的澄明。 

一阵清风拂过,一位身着玄青衣袍的男子踏露而来——是伏羲。他眉宇间凝着对宇宙万物的思索,见了女娲,那思索里便融了层暖意:“妹妹,你瞧这星轨。”他摊开手掌,灵力凝出小小的光影漩涡,星辰在其中循着轨迹流转,“我观了三月北斗,画了张简图,许能定四时农耕的时序。”

女娲指尖在漩涡旁轻点,几粒泥土落入其中,竟顺着星轨生了芽,转瞬间抽出青嫩的苗。“哥哥画的是天的规矩,我试着让地应了应。”她眼尾弯着笑,周遭的花似也跟着舒展了瓣。

他们自记事起便在这天地间相依为命,是血脉相连的兄妹,更是最懂彼此的知己——他画的卦象刚有雏形,她便知该用哪片山的土来塑对应卦象的陶;她捏的泥人还缺生气,他便会寻来能引灵的草叶点缀。伏羲要为混沌天地立“序”,女娲要让沉寂世间有“生”,两人一观天、一察地,脚步总齐整得像同株草木的双茎。

“姐姐!”清亮的声音打破宁静。身着蓝衫的少年阿风疾步而来,手中捧着件灵藤编的披风,藤上还沾着晨露:“昆仑夜寒,我编了这个给你。”

女娲轻抚藤披,触手温软,却轻轻摇头:“阿风,这藤在崖边能挡风,编了披风,崖边的石便少了层遮护啦。”她指尖点了点披风上的结,“你编得这样细,不如去编些网?河边的人总说鱼滑难捕呢。”

阿风愣了愣,眼中的失落慢慢淡了,重又亮起来:“姐姐说得是!我这就去!”转身时回头望了眼藤披,似是忽然懂了什么。

日轮西坠,云海熔金。伏羲袖袍轻挥,星光坠在地上,铺成条通往部落的小径。“今日观星,该补画兑卦了。”

“我拾了些赤土,正能画兑卦的纹。”女娲跟上他的步,两人并肩走在星光里,身影被夕阳拉得很长,始终齐整。

他们没看见,身后残阳中,阿风把藤披挂回了崖边的藤上,自己蹲在石旁,正用藤条比划着编网的样子。

部落祭坛的篝火旁,老首领望着伏羲、女娲,还有一旁捧着新编渔网、眼里闪着光的阿风,沉声道:“天地要有人领路。伏羲观天画卦,女娲造人化生,你们谁能让部落更懂‘天地之序’,谁便来主持明年的春祭——春祭掌礼,便是领路的人。”

阿风猛地抬头。他编的网已让河边的人多捕了半筐鱼,此刻攥着网绳,眼里燃着劲:“我去教大家编网!还去看田,看哪片地长麦好!”

伏羲依旧登绝顶观星。他以指为笔,在石上刻下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刻到兑卦时风忽然停了,回头便见女娲捧着赤土走来:“你刻到这儿时,我刚捏好个笑模样的泥人,倒合这卦的‘悦’意。”

女娲也没闲着。她带着人把阿风编的网改了改,让网眼能随鱼的大小变;又教女子们辨草木,哪些草的汁能染布,哪些花的粉能驱虫——她做的事细碎,却让部落的日子一天天活泛起来。

只是夜里,伏羲偶尔会望着西边的山皱眉头。那山住着共工,是他同母异父的弟弟。共工总说:“哥哥画那些破符号有什么用?我能搬开挡路的山,能引河水浇田,这才是本事!”前几日,还听说他把南边的河改了道,虽说浇了田,却淹了下游的几处土屋。

“共工那边……”女娲递给他块刚烤好的麦饼,轻声道。

“他觉得‘力’比‘序’有用。”伏羲咬了口麦饼,“得让他看见,序不是软的。”

裁决的日子到了。阿风扛着渔网,身后跟着几个捧着新收麦穗的人:“编网捕了鱼,辨地种了麦,大家都能吃饱啦!”

共工忽然从人群后走出来,身后跟着几个壮汉,肩上扛着块被劈开的巨石:“我劈开了东山的石,取了石来修屋,屋比以前结实三倍!”他斜睨着伏羲,“哥哥有什么?就那些刻在石上的道道?”

伏羲没说话,只从怀里取出片龟甲——龟甲上,八卦的纹路清晰,纹路间还粘着几块小陶片,是女娲用对应卦象的土捏的。他举着龟甲对众人道:“前日刮西风,我按巽卦的象,让河边的人把渔网往西放,捕的鱼比往日多一半;昨日阴云,按坎卦的象,让田里的人提前收麦,才没被夜雨打湿。”

他又转向共工:“你改了南边的河,今日按离卦的象,午时会有烈日,河水晒得快,下游的土屋傍晚便会干——可若明日按艮卦的象下雨,改道的河会冲垮你修的石屋根基。”

共工刚要反驳,西边忽然传来欢呼:“鱼!好多鱼!”是河边的人按伏羲说的方位放网,满网的鱼正蹦跳着。

女娲这时走上前,手里捧着块赤土捏的卦盘:“哥哥画的是天的序,我捏的是地的应。序不是刻在石上的,是在风里、水里、土里——懂了序,便不用只靠力气硬拼啦。”

人群静了静,忽然爆发出喝彩。阿风举着渔网凑过来:“伏羲哥,女娲姐,我这网按艮卦的纹改改,是不是能捕大点的鱼?”

共工望着那蹦跳的鱼,又摸了摸自己修的石屋根基,忽然闷声道:“我……我去把河改回去?”

伏羲拍了拍他的肩:“不用。按坎卦的象,在下游修道矮坝就行——你有力气,修坝正合适。”

春祭那日,伏羲站在祭坛前,手中的龟甲映着朝阳;女娲站在他身侧,手里捧着刚捏好的、举着麦穗的泥人。阿风在祭坛下教孩子们认卦象对应的草木,共工正带着人夯下游的坝基,夯声一下下,竟合着卦象的节奏。

二人自此并肩领路,肇启人文。伏羲演八卦定序,通德类情立人伦;女娲捏泥人生息,辨草木教民生。他们教民构木为巢、结网渔猎,部落兴旺,文明初萌,众人都说:“伏羲女娲,是天地派来的一双领路人。”

然天道无常。共工后来终究没耐住性子,怒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苍穹倾裂,天河倒泻,烈火不灭,猛禽攫老弱。

女娲见生灵涂炭,心如刀绞。她巡游四海,跋涉穷荒,采撷五色灵石,以南山赤铜为釜,引太阳真火熔炼,飞升九天补苍天裂隙,指尖被火焰灼出燎痕也未停手。

伏羲则屹立洪水前,以八卦衍化阵势,指引族人避往高地;又观卦象寻凶兽踪迹,以智慧设伏驯服,护着老弱在灾劫里站稳脚跟。他偶尔望向补天的女娲,便握紧手中龟甲——那上面女娲捏的陶片还在,像他们从未分开过。

终至天漏得补,洪水退散,恶兽遁形。日月复循其轨,天地重归清明。万民从覆巢下重生,望着并肩站在山坡上的伏羲女娲,忽然明白:他们从不是谁附属于谁,是天与地的契,是序与生的合,少了谁,都不成完整的天地。

后世画他们的像,总让他们并肩立着,一人持卦、一人捧土,身后是补好的青天,脚下是复苏的大地。人们说这是“人文始祖”的模样,是兄妹,是知己,是照亮混沌的双星,他们的故事里,藏着天地最初的“和”。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