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叫三十铺地名的有不少。我说的三十铺,位于安徽省六安市城东,东与合肥市肥西县官亭镇接壤,南与椿树镇、先生店为邻,西连六安经济开发区,北接城北、东桥镇。三十铺的名称,来源于其地理位置,在古代,十里为一铺;此地店铺较多,又距六安老城区30华里,因而得名三十铺。在很久以前,这里曾叫“东三十铺”。
回眸历史的长河,在春秋战国时,这片土地属于楚国。到了民国时期,它隶属六安县二区。1958年10月,设立三十铺公社。1970年,成立三十铺、孙岗、双河三区联合指导点;次年划开,专设三十铺指导点。1972年设立三十铺区。1984年撤区建镇,三十铺镇自此崭露头角。1999年12月,它正式归属金安区,是六安东部新城的重要拼图。
三十铺历史悠远,最远能追溯到上古皋陶时期。作为皋陶封地的一角,4200多年前,人类的足迹就已踏上这块土地。商周及春秋战国至秦汉,岁月在这里留下了无数痕迹。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登记时,受保护的古聚落址多达27处,大多数属于汉代。镇西南双墩村一带,西汉六安王的国王陵墓区静静沉睡,这是国内迄今为止发现的、西汉时期保存最为完整的诸侯王王室墓葬群。从远古皋陶开始,历经春秋战国的风云变幻,饱浸楚风汉韵,又经唐、宋、元、明、清历代洗礼,三十铺的历史文化绵延了4200余年,稳稳占据了淮汉文化重要支系的一席之地。
我的老家离三十铺不足十公里。小时候,这段路好像非常遥远。步行前往,得花一两个小时,碰上雨雪天,需要更长时间。那时我不曾想到,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地方,竟是我们奔向远方的起点,是梦想启航的港湾。从这里出发,能到达合肥、安庆、南京、上海,乃至更远的天地。
青少年时代的记忆,三十铺并不大,除了一条低矮的街巷、几排民房,便是宛延不平的土路。最难忘的,是街外那条连接东西的六合公路。路面由石子铺成,天晴时,尘土飞扬,一下雨,满是泥泞。可在我们心中,它丝毫不亚于现在的高速铁路,坚实而又漫长,仿佛无限延伸,能通往理想中的远方。
那时的三十铺,没有汽车站,马路边及其一块空地,就是公认的露天车站。旁边有摆茶水的,有卖烧饼的,还有农户叫卖自家的瓜果蔬菜。长短途客车路过此地,总会停靠,不是有人上车,就是有人下车。似乎人人都知道,这儿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站点。对许多人而言,到了三十铺,就等于到了家乡;离开三十铺,就算踏上了远行之路。送行的人群中,男女老少的脸上,都写着不舍,频频挥手,不说再见,只叮嘱“你慢点儿”。对于出门打工的人来说,这一去,不知道哪一天再回来。
我记不清有多少次从这里上车了,去过金桥、官亭、小庙,也去过舒城、安庆、合肥,往返南京的次数最多。那时,等车和上车后的心情非常复杂,既有奔赴远方追寻希望的雀跃,又有离开家乡、告别亲人的失落与伤感。
三十铺的老街,承载着一段温暖的旧时光。街道两侧,陈旧的房屋簇拥着一条踩得铮亮的石板路,清晨的集市热闹非凡,人流如织,农副商品琳琅满目。炸油条、蒸包子的香气,悠悠飘散,即便岁月流转,那香味依然萦绕在我的记忆深处。三十铺菜市场,堪称“老字号”。上世纪八十年代,三十铺街道仅有两条街、三条路,商业活动集中在老街、三东路至老菜市场北门段的百米范围。三十多年时间,人来人往,这里是三十铺居民最活跃的去处,每一寸土地,每一张熟悉的面孔,都是最珍贵的回忆。
说到三十铺,绕不开静静依偎的淠河和三十铺节制闸。淠河是六安人的母亲河,发源于岳西县和金寨县境内的大别山北麓,一路奔腾,流经霍山县、岳西县、六安市(霍邱县)、淮南市(寿县),最终在寿县正阳关汇入淮河。她自南向北蜿蜒流淌,滔滔河水,诉说着六安和六安人的故事。数百年前,淠河上炊烟袅袅,渔舟唱晚,帆影点点,是六安州与外界交流的黄金通道,也是百姓的生命线。河面上,竹筏、木船往来穿梭,载着山区特产顺流而下,又运着外地的丝绸、布匹、瓷器逆流而上。五十年前,淠河岸边船只密集,跑运输、打渔的随处可见。河岸边,几乎家家都有船。童年时,我曾经在这里,见过背着绳带、弯着腰、艰难向前蹬步的纤夫。
三十铺节制闸,是淠河流域的重要水闸。它兴建于1959年,历经多次除险加固,2012年拆除重建。作为淠河总干渠最重要的控制性节制闸,六十多年来始终“坚守职责”,调节着淠河总干渠的灌溉与供水,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水利保障。作为整个灌区唯一常年开启、不间断向下游输水的节制闸,这里被称作合肥的“水龙头”,持续为合肥市输送生活用水;下游的董铺水库和大房郢水库,都依赖这儿的水源。
我和无数人一样,受到过淠河水的滋养。淠河的水分流到瓦西河,再淌进我们家的沟塘和田野。每年放水的时候,那涓涓清流,使我们见了非常激动。而对于节制闸,我曾非常好奇,每次路过总要驻足片刻,看看湍急的河水、奔腾的浪花,感受那勇往直前的磅礴力量。有一次,我和几个伙伴索性站在那里等待,观赏河中的船只是如何通过闸道的。
当然,那都是以前的事了。如今的三十铺,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属于六安东部新城,摇身成为城市副中心,集行政办公、金融商务、旅游服务、生活居住等功能于一体。交通愈发便捷,走312快速路,四五十分钟就能到达合肥;未来的合六轻轨、合肥地铁线也将在此接轨设站。文化教育方面,汇文学校、毛坦厂中学东城校区、华中师大附属学校等名校纷纷入驻。三甲医院东部新城医院建成投用,皋陶文创乐园、未来城市公园、4A级景区悠然蓝溪等声名远播,全民健身中心彰显青春活力,金港小吃一条街充满了人间烟火气。
由于省级金安经济开发区设立于此,为三十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政府重点培育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四大主导产业,并打造格恩半导体和科大国创等一大批明星企业,航空产业园、氢能源产业园、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正在蓬勃发展。目前,境内企业有近千家,专精特和高新技术企业,共同铸就了一座产业新城、科创新城、生态新城和乐活新城。2023年9月,三十铺成功入选全国中部地区百强镇,排名第26名。
三十铺,成了合六经济走廊发展中的重要节点,也成了合肥西进中的“桥头堡”、六安东拓的核心区,板块价值不断升级,一度被网友称为合肥的“后花园”。随着合六两地的经济往来越来越密切,以及同城化发展的趋势,这里的优势愈发突显。
天蓝地绿,两岸花香。淠河的水变得更加清澈,汩汩流淌,滋润着这片浸染红色基因的热土,传承着先烈们的革命精神,输送着强大的精神力量。
日新月异的三十铺,以其巨大的吸附能力,形成了势不可挡的人口集聚效应。现在,这里有常住人口约15万人,下辖10个社区、15个行政村,商业网点150多个。许多人从罗管、倪店、太平、刁岗、河东、关塘、史祠、松林,甚至从立新、洞阳、东桥、李店、金桥、官亭等地,搬迁到三十铺,住进了现代化的住宅区。这其中有我的堂弟、亲友和老同学,他们向往城市的文明,分享城市发展的繁华。
有几次回到三十铺,我几乎找不到过去的印象了。纵横交错的道路,拔地而起的高楼,川流不息的车辆,彻底更新了我的记忆。那一次和老同学在“东岳酒楼”聚会后出门,看到街上灯火辉煌,树影摇曳,一时间,确有身处大城市的喜悦。望着故乡的月亮格外明朗,我感到恍若隔世,感慨万端。
抚今追昔,变化太大了。三十铺时过境迁,是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一个缩影,她历经了漫长岁月,见证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荒芜到繁荣、从贫困到富裕的伟大跨越。可以说,有无数人在这里挥洒过汗水,有无数人在此倾注过真情,更有无数人在此奉献了青春的岁月。他们恰似一粒粒石子,也许渺小但不可或缺:他们铺就了今天的康庄大道,筑起了通往未来的历史征程。对远离三十铺的游子而言,这里有他们的牵挂,这里是他们的乡愁;那已经拓宽的G312合六路,时刻期盼着他们的归来。而对于故乡的人来说,这里依然是梦想启航的地方,是迈向更加美好的新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