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之际,不禁回忆起曾教过我的三位小学老师。他们德才兼备、严谨治学,对我关爱有加,影响深远,让我终身难忘。
三位老师中有两位老师和我家同村,在我家隔壁的学校当代课教师。
一位是我的启蒙老师张丽琴,那时她叫张英,温文儒雅,端庄秀丽,整齐的刘海微微弯曲着垂下来,就像小瀑布一样,浓浓眉毛下水汪汪的大眼睛,似乎会温柔地说话,我从她的眼神里明白了很多内容。
她是我的老师,按辈分我该叫她姑妈,但她更像是我的“母亲”一样。那年,我还没到入学年龄,父母忙于农活,便把我作为旁听生进入她教的一年级班,托付她照看,来年才正式入学。放学时,如果我父母还没有做完农活回来,她就带着我到她的宿舍完成家庭作业,并做香喷喷的饭给我吃。她耐心地教全班孩子从拼音字母学起,悉心教导孩子们,也要求我和其他孩子一样完成好学习任务。我学得还不错,她便常常夸我聪明好学、积极认真、记忆力好等等。秋季学期考试,我语数双科都接近满分。她非常高兴地告诉我父母,让我来年直接升入二年级学习,我父母接受了她的建议。二年级结束的那个暑假,张老师出嫁到另外一个地方,就没给我们当老师了。从此,我们一直没有机会再见面,但我心里一直念着她。
另一位同村的老师叫张芝相,他从五年级开始把我们教至小学毕业。那时,年轻的他头发每天向后梳得整整齐齐,如现代数字化排列一般,帅气十足。他不苟言笑,却温和可亲。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写的一手好书法,他是我知道的第一位“书法家”。接手我们班没几天的一个早晨,我走进教室,发现右边墙壁立柱上多了一句名言:“天才出于勤奋,知识在于积累。”那正正楷楷、刚劲有力的字深深吸引着我,内容也打动了我。我转过头,张老师正站在另一侧的课桌上,用软笔写着。不一会儿,“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赫然显现墙壁立柱上,我昂着头一边默默地读着,一边欣赏着这漂亮的字,如食美珍,如沐春风。张老师写完,走上讲台勉励我们勤奋学习,不断努力,将来成为国之栋梁。从此,这两句名言深深刻进我心里,至今不忘,并将伴我一生。虽然我不是天才,也没有像两句名言所说的一样炼成天才,但这两句名言让我一直保持学习的热情和动力,时刻努力汲取知识,保持终身奋斗。
六年级的最后一学期,一位同学无缘无故拿走了我的语数教材,一直不还给我。在他的威胁下,胆小懦弱的我不敢叫他归还,不敢告诉老师,也不敢告诉父母。因此,我成绩逐渐下滑,最后连初中都没有考上。知道消息后,张老师第一时间来到我家里,向我父母表示歉意。我默默地在父母和老师面前流下不甘的泪水,并悄悄发誓:一定要努力奋斗,让自己强大起来。从此,我慢慢兑现着自己的诺言。
还有一位老师是张丽琴老师离开后,接手我们班的孙相贵老师。他浓黑茂密的头发也是如数字化排列一般每天向后梳,帅呆了酷毙了。眼镜、皮鞋配上一身西装,格外精神,给八十年代的乡村带来一丝文化气息。
他对我们非常严厉。谁上课思绪跑偏出了神,他一定会严肃批评;谁的作业写得不好,他一定会要求重做;谁该背的书没有背,他放学后守着背完;谁的计算题不会算,他一一辅导讲解;谁要是偷偷做坏事,也逃不过他的眼睛。经过他两年的教育,我们班的同学成绩更加优秀,书写工工整整,行为规范得体。家长们都说,就要他这样的好老师,才能教出好学生。
后来,我师范毕业成了教师,16年的教学生涯中,我像三位老师一样严格要求孩子们,关爱孩子们,赞扬孩子们,激励孩子们,传递着这份宝贵、温暖的爱。现在,我仍然在自己的岗位上践行着三位老师的教导,以此聊表对老师深深的敬意。他们都已过花甲之年,但在我心中,他们永远是那时的样子,永远是我的恩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