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二爷蹲在堂屋的大门槛上,烟袋锅子磕得啪啪响。他盯着院子里那几箩筐洁白如玉的莲藕,心里却犯了难——离城里远了。
"陈二爷!您的心可真大呀!大伙儿都忙得脚不沾地,您倒有闲心蹲在家里抽烟?"
“咋了?歇会儿碍你眼了?”陈二爷心想,这小子来,准没好事儿。
村主任小王说:“县里年底脱贫验收,您可不要拖村里的后腿呀!"陈二爷一怔,顿时绷直了脊梁。
陈二爷的脚底板像生了根挪不动,嘴上却热呼:“我的大村委主任啊,天气这么热看把你累的,快进屋喝口茶!”
“看您这身衣裳脏的……”小王突然扯了扯陈二爷汗湿的衣领,只见三只肥硕的塘虱从内兜滑出来。
小王头次上门让陈二爷摘掉贫困户帽子时,陈二爷一万个不情愿地嚷嚷着:“我家穷得叮当响!老李主任最清楚!你刚上任还不知底,你就当行行好帮我这次行不?等那扶贫款下来我一定上门重谢!”当时被二爷这么一呛,不善言辞的小王就怏怏地回去了。
今天,是小王第二次上门。
陈二爷心里嘀咕着:看你小子有多大的能耐,要是能把我塘里的鱼和藕卖出去变成银子,我就真心佩服你,否则年底鱼塘到期我就不再承包了。
原来,前任村住任老李突然病故,小王是临时选上的大学生村官,他对各家底细还没摸透。
两人在屋里商量半天,直到夕阳落山,小王的脚步声远去,陈二爷的神色还是半信半疑的。
转天晌午,日头正毒。陈二爷躺在竹椅上,为儿子明年娶媳妇的彩礼钱犯了愁。八仙桌上摆着儿子之前送的智能手机。屏幕突然一亮,是在城里工作的儿子发来的微信。
陈二爷揪准机会,赶紧问:“跟你那对象……闹掰了?”陈二爷在女儿口中得知,儿子和同学莲英分手了。亲家说他们高攀不起。陈二爷心里跟明镜似的,不就是嫌我们家穷吗?
谁知儿子满不在乎:“爸,分就分呗!有什么了不起的,就凭你儿子这样的颜值和智商,你还怕我找不到老婆不成?”
听了儿子这话,陈二爷可坐不住了。如今农村男多女少,娶个媳多不容易。再说莲英那姑娘是儿子的大学同学,知根知底的,脾气好、性子柔、尊老爱幼、善良贤淑,这可是打着灯笼也难找的好姑娘。唉,要是有钱,能在城里给儿子置个婚房多好!
真是想什么来什么。没过多久,他的鱼塘边就人头攒动,热闹起来。来买藕买鱼的车排着队。陈二爷忙得都顾不上抽烟袋锅子了。
几个月下来,银行卡里的金额哗啦啦往上涨。年底,陈二爷领取“脱贫光荣证”的时候毫不犹豫,甚至脸上写满了骄傲。
年底,村口大槐树下,几个人正在钉“美丽乡村示范点”的牌子,陈二爷想起自己为了多领危房款,把三间砖屋报成土坯房的糗事,不由脸微微一红。
扶贫验收会上,陈二爷突然抢过话筒激动地说起了脱贫的经历。
“这鱼……藕……说掏心窝子话,卖得真不赖!”他的喉结颤动起来,“都是村主任教俺用抖音卖的,他还拉我入了农村合作社……”
村里人说,陈二爷现在总爱对着手机傻笑——屏幕里,在城里的新房中,孙子正冲他挤眼呢。
本文首发于由河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主办的《小小说月刊》2025年第8期。于2025年转载于由江苏省妇联主管主办的《莫愁-小作家》第8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