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映日荷的头像

映日荷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5/04
分享

唐汪之行:赴一场杏花雨的春宴

四月,唐汪的杏花如期绽放。应朋友之邀,我们一行五人踏上了前往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唐汪镇的旅程。唐汪,这个以杏花闻名遐迩的地方,不仅有“垄上杏花第一村”的美誉,更以其味醇个大的唐汪杏而备受赞誉。相传,唐汪杏树的种植历史悠久,承载着当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翌日清晨七时,我们驾车从西固出发,沿着蜿蜒的山路向刘家峡方向驶去。一路上,音乐与山风交织,惬意地拂过每一个山沟和沟内抬头张望的小山羊。偶尔有戴白帽的回族男子驾驶着三马子在风里奔驰,山顶的层层梯田尚未披上绿装。山路萦回间,树木、羊群和山包一晃而过,不知不觉中,我们已行驶了整整两个小时。此时,车子从山顶慢慢向谷底驶去。当车子下到谷底的那一刻,一片如诗如画的景象瞬间映入眼帘:四面环山的谷地宛如一块“宝葫芦”,中间的洮河向西流去,仿佛是大自然赋予这片土地的独特馈赠。我们不禁由衷地感叹:唐汪人的祖先何其伟大!他们是如何跨越千山万水,历经万难,穿过大峡谷,翻过高山之巅,寻找到这一处世外桃源,并在这里繁衍生息、安居乐业的呢?

谷地里,千万树杏花正茂盛地绽放着,它们沿着梯田的等高线,从河滩一直跳跃燃烧到青灰色山峦的角角落落。远处的杏花树,如雪似霞,一片片、一簇簇,宛如雪白的海洋。那喷薄而出的花朵,如同飞泉般绽开,又似水墨点染枝头,晕染出一幅香雾空濛、淡白粉黛的画面,简直可以用“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来形容。此时此刻,我们仿佛置身于一场人间风雅的四月春宴之中,与风一同沉醉在这片花海里。

车子驶进唐汪镇中心,右侧突兀高大的红色沉积岩层映入眼帘。经过岁月的风化侵蚀剥落,这些岩层形成了层层砂岩,与远处千山竞秀、万峰簇拥的丹霞地貌遥相呼应,令人流连忘返,叹为观止。“鬼斧神工”这四个字,在这里被体现得淋漓尽致。漫步在镇子中心,杏花的香气扑面而来。我们先来到标志性的“红塔赤壁”前留影,然后穿过杏园,去欣赏院落门楣上的经文。再品尝回族的手抓和河沿面片,以及其他美食,即是味蕾与文化的双重盛宴,使我们感受到了街头巷尾不一样的民族风情。转过夯土院墙,春风微起,古杏树的落花纷纷扬扬,那片片飞舞的杏花瓣犹如珍珠白雪般撒落在游人身上,恰似淋了一场杏花雨。一旁,戴白帽的老者拨动三弦,唱起古老的“花儿”,歌声在杏林间回荡。唱毕,老者对着正站在廊檐下看花的我们说:“杏花开够七分时,宴会才摆得正当。”是啊,我们来时正值“杏花节”热闹的盛大午宴,广场内旌旗飘飘,游人如织,热闹非凡。孩童们在杏花树下嬉戏打闹,追逐花瓣,笑声与琴声交织,构成了一幅最生动的春宴乐章。古杏花树下,老磨盘旁,一块方形文字砖上刻着阿拉伯文与汉字的壁画,渐渐被飘落的杏花晕染成相似的墨迹。村巷里,有人家院墙里探出的花枝,在春风里摇曳生姿,真是“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啊!巷道深处飘来炸馓子的香气,裹着花椒的幽幽清冽,在干燥的空气里穿梭。几个戴头巾的妇女在杏花树下谈笑,比谁的头巾颜色好看,穿着和语言带着浓郁的民族特色,让我们仿佛置身于异域,感受到了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风过时,杏花一阵阵飘落,像珍珠雨,它见证着这片大地的芬芳与奇迹,仿佛在诉说着千年悠长的故事。

杏花园子里,仿佛风中揉碎了一把杏仁,空气中弥漫着甜中带苦的暗香。树上的花瓣纷纷落下,落在游人的发间,落在老杏树虬曲的枝干上。那经年的裂纹里沁着琥珀色的树胶,恍若凝固的泪,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登上马巷观景台,远眺洮河水静静向西流去,真是一江春水向东流,唯有洮河向西流,这正是“丝绸古道河湟口”的别样景致。洮河沿岸,后滩花海的杏花开了又落,人来人往,唯有洮河水经久不息,见证着这场年复一年的盛宴。

杏花一年只开一次,但唐汪人年年的守候,如同赴一场不变的春约。我们离村时,风又起,吹起杏花如雨般飘落,落在肩头,似在挽留。回望唐汪,杏树的墨景已隐入朦胧暮色中,但花香仍在记忆里萦绕不散。

唐汪的杏花,是唐汪人对贫瘠土地改天换地的真实写照,更是一种勇于坚守的精神象征。它承载着世世代代唐汪人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敬畏,以及对未来的期冀。每一朵杏花的绽放,都彰显着人民乐观向上、坚韧不拔的精神风采。他们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繁衍生息,创造着美好的未来,杏花则成了他们永恒的希望和梦想。

淋完唐汪的杏花雨,品尝过软糯香甜的杏脯,怎能不期待唐汪大接杏的采摘,怎能不期待神龟对饮、民宿掠影的畅游呢?而唐汪的杏花,也将永远盛开在我们心中,成为我们心中最美的风景,并传扬开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