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头一日行,最是温州情
文/周晓娟
辛丑白露的一天,秋高气爽。我如愿加入仙岩户外运动协会(罗队带队),开启了洞头一日游,这趟旅程意义非凡。
上午8点,我们运动协会一行二十人抵达洞头,开启东海之珠的特色景点探访,有网红地标“天空之门”、 山尖古道、小洱海和东海海滩。
首先,我们向着“天空之门”进发。我搭乘赵东姐的车,经90分钟蜿蜒路程,终于到达目的地,心心念念的天空之门映入眼帘。这里及周边景致很丰富,我和东姐完全抵挡不住这份惊喜,举着手机不停拍照,以活力满满定格这份与海天同框的美好。
从天空之门出来,我们便到了山尖古道的起点,全程约4公里的古道,收拾好心情,开启徒步。据史料记载,这条古道历史意义深远。它是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莘莘学子的求学之路,也是承载乡愁的见证。当年,学子们风雨无阻、不畏严寒,身揣饭盒奔波求学,其中许多人,后来都成长为国家有用之才。它曾是连接南北霓屿的交通主干道,以山尖为中心,是南北群众走亲访友的必经之路。古道两旁至今保存着“夫妻岩”“清末旧亭”等遗迹,默默诉说着过往。旧亭的木柱上遗留着岁月的刻痕,仿佛能看见当年路过的人们在此歇脚的情形。 在古道进发中,我们彻底放飞自我,时而唱着《好山好水好地方》的歌曲,时而欣赏着美丽的风光。偶尔也会放慢脚步拍照和发视频。路边形似的鸟巢和鸟床深深吸引了我们,队友小丽马上停下来拍了张美照。我仔细一看,原来是鸟巢,它真像一个地球仪。我情不自禁坐上鸟巢,让小丽拍照,心花怒放。古道边的树木遮天蔽日,野花、野草随风摇曳,似乎在向我们招手。
不知不觉,我们来到漂亮的小洱海,徒步的疲惫在见到小洱海后瞬间烟消云散。它是婚纱摄影基地,吸引了很多人在这里争先恐后地拍照。我们四位女生在分别以“L、O、V、E” 为标志的立体模型前拍照留影,心情特别欢愉。离开小洱海,我们向着海边的礁石群进发。在队友们的互帮互助下,我们沿着千奇百怪的石崖、石壁艰难攀登约20分钟,最终爬上礁石的顶峰。此刻,我们欢呼着,海风为我们鼓掌,裹挟着咸湿的气息扑面而来,海浪拍礁的阵阵轰鸣入耳,似乎与我们诉说古老的故事。眺望远处千帆进发,那正是温州驶向世界的希望之舟。温州人骨子里的闯劲,大抵就藏在这驶向远方的船帆里!我站着的前方就是雄阔的半屏山大桥,我们在海风的吹拂下神采飞扬,不知不觉张开双臂,拍手叫好,任海风拂过,即使无音乐,满心惬意也随海风飘散,顿时令人心旷神怡。
在罗中土队长的引领下,我们来到东岙海滩。这里是一片热闹的世界,许多人在冲浪、看浪花、捡贝壳等。我俯下身子,捡到一只小螃蟹,感到喜出望外。当我转身向右看,附近的民俗展览馆立即吸引了我,它既古朴典雅,又充满着文化气息。在宽敞的展馆内,我了解到:洞头的七夕不仅是讲述牛郎织女爱情故事的时节,也是人们祈求安康的传统节日。展馆由东屏街道百姓自发建成,这里有许多渔网、渔具等劳作工具,还有贝雕、古家具等民间工艺,不一一而足。这些褪色的渔具,让我想起温州沿海祖辈的生活印记;从斑驳的渔网网眼间,仿佛能看见祖辈们迎风出海的沧桑身影,这些物件都具有特殊的人文意义和研究保护价值。离开民俗馆,我们再次回到东岙海滩,岩石上还清晰遗留着海洋生物活动的痕迹,奇形怪状的纹路皆是大海的馈赠。我穿梭在各式各样的海礁间,意外捡到两块特别的石头——一块形似“1”,一块宛如“0”。我将它们轻轻拼成十字形状,默默许下心愿,祝愿同行的伙伴们往后生活都能十全十美。
暮色四合,我还沉浸在对这片美丽大海的回味中,依依不舍结束这天开心的旅程。在返程路上意犹未尽的我作了首打油诗《洞头暮色》:“浪摇礁石蛙声扬,独倚栏杆暮夕阳。东海长卷美如画,无边潮水诉沧桑。”
纵然,走过千山万水,我心中最美的还是家乡温州的山水。这里的山山水水不仅滋养了我的成长,而且给予了我创作源源不断的灵感与激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