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刚过去个三五日,我已然在期盼着惊蛰的到来。
雨水,是个好节气。《春夜喜雨》中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静静的、细细的雨丝就能给农人带来一年的期盼,给冬日的干燥带来春日的滋润和新年新气象的企盼。然而,雨水多了却也是一种负担:从“雨水”当天起,今朝绵绵细雨,那晚蓦然噼啪夜雨,又一天是时有时无的阵雨,很是让人无奈——穿在身上的衣物渐渐积蓄了厚重水汽的重量,阳台上的晾晒物一日多过一日不见消减。墙皮反碱、地面湿滑。人,也就不耐烦这雨水了!不知道这雨、这水还要有几日!?
而惊蛰是一个有期盼的节气,韦应物说“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有雨却细细微微的,拂面杨柳风,让人舒适于春季的生机勃勃,又未到清明的雨纷纷、欲断行人魂,还有众多嫩绿的新枝,让人们可以期待夏日的繁华;雷惊开始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唤起万物,盎然的春意被这一雷而共飨于天地万物!
雨水伊始的时候,绵绵的粘粘的,徐徐又絮絮。晾晒在阳台的衣物摸着也总似没有干透,难得几日见着太阳便是欢喜至极——终于可以趁机翻晒晾洗,甚至还能够出门远足、踏春游嬉戏:这最是合孩子们的心意。然而,没有!没有太阳,只有压低的云彩,偶尔剥开云层看见蓝天都算是好的狠了。这几日的天总归是时不时的有雨,毛毛细,又或者阵阵地不歇。要不便是云笼雾罩,没有秋冬的干燥,也缺夏天的清凉,让人很是不爽利。
清晨间,登高是要沾染露汽的,雨水这个节气的特色就是水多汽足——才刚到阳台上试探出手,就感觉有丝丝点点的冷浸透进掌心。初春的风没有旭暖可言,遑论刚出被窝的躯体,实在是承受不来这份清冽的针剂。一杯暖胃又暖心的早晨的温热开水落肚,终于安抚了探过晨间凉意的手,安下了乍冷的一日之计的初始。
又想着,几天后的惊蛰会是怎样:惊雷醒夜?亮光一闪,把寂静的夜惊醒,然后发出和杜甫一样的感慨——期待登高望远的视线里可能的出现,层次叠嶂的江景、饶有诗意点缀的红花,会不会想象到当年遥远的锦官城的重花、野径上俱黑的云浪?又或者,能巧遇贾岛当年看到的燕雀行空景象;春燕衔泥,雏鸟新鸣响于耳?还是恍惚间像白居易一样默默地瞥见“震蛰虫蛇出,惊枯草木开”?或者可以带上孩子模仿张元干寻找野趣,瞧瞧“蚯蚓虾蟆也出来”的景象也是不错的。
——当然,那都是后话了。
收回思绪,动动手脚,驱赶一下水汽的侵蚀。
活动开,清理后,整洁一番,迈出门槛。便是元气满满的又一天!雨也无畏,冷又何妨,换一心迎向春光,期待一个滋润的春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