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本思的头像

本思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2/04
分享

这座城市的家

201810月底,悄悄地来到了北京这座城市。从此,就开始了跟这座城市的缘分。没想到在这里遇到了亲人一样的人,让我漂泊多年的这颗心安顿了下来,有了家的感觉。

刚来的时候,一开始我都不知道能不能在这座城市呆下来,就在北京南站的草桥地铁站附近跟99快捷酒店签了长租协议,准备在酒店里住上一两个月。要是工作稳定下来,就租个房子。要是工作不顺利,就马上离开,到其他地方再看看有没有合适的机会。

我的房间是长租的,酒店不愿意给打扫。碰到里面的一位阿姨,问她能否给打扫一下。这位阿姨说:“你的房间是长租的,酒店规定一个星期打扫一次。”后来,我发现被子和枕头套都换了,房间也打扫了,我不知道是谁打扫的。

周日那天,我还在房间里处理公司之外出版社的工作,打开门要透透气,又碰到了这位阿姨。她跟我说起话来,“昨天,我把你的被子和枕头套都换了,没让老板知道。今天是我在这里工作的最后一天,一个人在外不容易啊。”她说得有点激动,声音有些苍凉。我也知道作为长租的住户,酒店的规定是不给我的房间打扫卫生的。阿姨她给我打扫房间完全处于好心,再说我住在这里,完全也是为了省钱。她接着说,“我在这里累死累活才三千块钱。以前都是三千五。”我感觉她挺不容易的,就将自己买来的一包芝麻酥条给她,可一不小心,袋子口开了,一小半都散落在床头的地下,我把袋子里剩下的给了她。她说,“你把地上的捡起来。”我一个个捡了起来,准备要扔到垃圾桶里面,可这时候,她的双手伸了过来,接了上去。“还能吃,我拿着,”她说。我碰到了她的手,有粗粗的茧子、深深的划痕,还有暖暖的温度。我能够感觉这是一位很辛苦的女人。

一整天我都在给出版社的书写稿。从上海过来这些天很累,不在状态,写的速度很慢。中途休息一会儿,精神了很多,慢慢理清了思路,写了不少的内容。坐在电脑面前一整天,也累了,想出去透透气,又碰到了她。她说,“我明天早上就要走了,这些东西给你。”说着,她领着我进了挨着一间房子,非常小,只容得下一张床、两个箱子。她拿了几包牛奶,一个大苹果,一包核桃。她说,“这些核桃是我们这边长的。”我觉得她可能真的很不容易,就多问几句,“你家里几口人啊?”她说,“我有两个女儿,都出嫁了。我还有一个老爷子,需要我养着。年纪也大了,我得攒点钱,给自己买社保。”我又多问了一句,“你丈夫呢?”她说,“他去世了很多年。”这一刻,我的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我接着大胆地跟她说,“我爸爸很早就离异了。我跟着他几十年来一直相依为命。我这么拼命地工作也是因为家里面不容易。”

“那我留下你的号码,”她加了一句。我把自己的名片给了它。她说上面的字儿太小,我又用圆珠笔抄了一份给她。她也将自己的电话号码和名字写在我的小本子上,她写字的样子很认真很吃力,一定努力地学习过文化,但没有时间学好。

晚上我又给另一家公司做兼职笔译,做了将近三个小时,完成工作,再次打开门的时候,又见到了她。她好像已经守候了很久,“这个盆也给你,你刚刚到北京,也没有什么家当。我明天就回去看老爷子。你要打我电话啊?”“我一定会的,”我的语气非常肯定。“你早点休息啊,别那么拼命,”她说。

是的,我一定会打这个电话的。从小到大,家里缺了一点什么。今天在这个宾馆里似乎找到了家里缺的那种东西。要是我爸爸早点碰到这么一个人,或许这个家的生活会好很多了。“奶奶,你都看到了吗?”我在心里默默地向去世多年的奶奶诉说。

奶奶在的时候,老家的屋子虽然破了一些,倒还有一点家的感觉。可奶奶在2009年大二那个暑假就去世了,到这一天已经快十年了。这十年以来,我除了学习,就是拼命工作。闲下来的时候,会去看看爸爸。他一个人在出租屋生活,自己的情况也差不多,不由得心里有一点难过,这还像个家吗?

没几天后,我在公司周围的呼家楼附近兜兜转转。没多久就找到了一间小窝。安顿下来后,到了周末,给这位阿姨打去了电话,告诉她想去看看她。她说现在在八里庄那里照顾一个老爷子,老爷子听说我要去,特意要招待我一下。我查了一下地图,八里庄跟呼家楼中间只隔了一个地铁站,名叫金台路地铁站。这么近的距离,骑个共享单车也就过去了。

我买了一点东西,骑着车子从朝阳北路过去,一路拐来拐去,找了好一会儿,找到了小区里的那栋楼那个门。打开门后,屋子里挤满了人。这位阿姨客厅里打扫卫生,照顾老爷子。一位叔叔在厨房里做饭,他叫高峰,是这家人的女婿。老爷子姓魏是京棉厂的退休人员,肚子上挂着一个粪兜。十几年前他患了癌症,老伴半年前去世了,没人照顾,儿女们也很忙,就托这位阿姨来照顾。二女儿“燕子”留着短发,坐在老爷子身边,一只手轻轻抚摸着老爷子的胳膊,轻声问道:“爸,你还好吧?”老爷子没说什么,默默地看着我一会儿,然后说了一声“坐!”我找个凳子,坐在了老爷子身边。老爷子转过头来,默默地看着我,“燕子”也看着我。此刻他们的目光是那么地熟悉。小时候,爷爷也是这样,坐在院子里默默地看着我。这一刻,我仿佛回到了自己的家。

到了中午,魏老爷子的儿子和媳妇也过来蹭饭吃。一大家子加上我,坐了满满一桌。高峰叔叔端着虾仁和醋溜白菜上了桌。魏老爷子拿起筷子,使劲夹着一点菜,放到了我的碗里,说了一声“吃!”然后,眼睛又看着我。我突然想起,这一天是1118号,而明天就是19号,正好就是我的生日。端起酒杯,我说道:“明天正好就是我的生日。今天就算在这里过生日了。没想到刚来北京,就过上了自己的生日。”高峰叔叔和“燕子”姑姑举杯跟我碰了一下,跟我说,“小李,生日快乐!”听到“生日快乐”这四个字,我不由得流下了眼泪。这是我第二次过生日。很多年来,想起那个家,想起一周岁左右就离开我的亲妈,我都不愿意过自己的生日。

这天走的时候,魏老爷子说,“小李,有空你就来。”出了门,冬日的阳光照在脸上,不一会儿就照得热乎乎的。脸上是热乎乎的,心里也是热乎乎的。

此刻起,在北京这座城市就算有了一个家。晚上下班后或周末,我就骑着车子过来看看魏老爷子。反正,住得这么近,说来就能来。一个星期能来个两三趟、三五趟,真的就跟自己家一样。有时候,一天到晚看着电脑工作累了,干干家务活还可以放松一下大脑。我就拿起擀面杖,给他们做起面条和面叶。小时候,我也给爷爷奶奶这样做点饭吃。有时候,我就坐在躺椅上,啥都不做。窗户里透过来的阳光照在脸上,感觉懒懒的,有些困意。魏老爷子也默默地看着我。在阳光和魏老爷子的目光中,我就这样歪躺着,悄悄睡着了。睡醒后,魏老爷子还在看着我,脸上露出微微的笑。家的感觉就是这样的,默默无声,温暖而又温柔。在这座陌生的城市能找到这样的感觉,真的是幸运而又幸福。

时间过得很快,才来北京一年多,就赶上了新冠肺炎疫情。2022年年底,生病多年的魏老爷子没能熬过这个冬天,被疫情夺去了生命。当天,魏老爷子的大女儿魏林萍给我打来了电话,在电话里哭道:“我爸他去世了。”疫情解封后,失去了父亲和母亲的魏林萍就一个人住着这套房子,感觉特别孤单,把我叫了过去,陪她两天。魏林萍睡在自己杂乱的房间,我睡在魏老爷子生前躺过的床上。眯上眼睛,度过了长长的黑夜。第二天,暖暖的阳光照过来,晒得热乎乎。阳光的热量和魏老爷子的温度此刻在这里交织着,分外温暖,分外安静。我在床上躺了很久,才愿意起来。老家的爷爷离开了一二十年了,这位魏爷爷也走了。而这里的这个家还在,我感觉挺知足的。

很幸运,在这座城市我有了这么一个家。但愿这座城市更多人能有这么一个家,能有这份温暖。

 

202524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