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本思的头像

本思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2/12
分享

吃不完的东西

我是85后,从我记事儿的时候起,家里总有吃不完的东西,从来没有饿过肚子。我们算是开始享福的一代人了。

我和奶奶睡在东屋里,屋子里床东头有两个麦穴子,床西头有个粮囤。两个麦穴子堆得高高的,粮囤用锅拍子盖住,里面也塞满了粮食,好像一年到头从来没有空过。麦穴子旁边还放着馓篓子,馓篓子里面装着一把一把的馓子,塞得满满的,不知道啥时候才能吃完。麦穴子下面还放着个笆斗,笆斗装满了豆子。还有十几袋子粮食实在没有地方装了,就搁在两个条椅子上凳着。粮食袋子上面扔着几大捆细粉(红薯粉丝)和蛋白肉,年年总会吃不完剩下一些,下一年接着继续往上面堆。院子外面还有个红芋窖,这一年刚刚收回来的红芋和萝卜都塞在里面,塞得只有放得进手脚的空当,一整窖的红芋和萝卜够能吃上整个冬天和春天。满屋子和满窖都是吃的东西,看着心里也似乎塞得满满的,一点饥饿的感觉都没有了。

到了过年的时候,吃的东西就更多了。蒸馍、炸馓子、炸肉皮、炸鱼、炸丸子、炸豆腐泡子,一堆又一堆的东西,到处都是。一锅一锅的肉和丸子,从锅里面出来,放到大瓷盆里面。家里的三个大瓷盆都装满了,怕被猫跟狗吃了,用锅拍子盖住,再压上一块大砖头,放在了西屋里。大瓷盆用光了,接着明光光的铝铅盆上,一个个铝铅盆也纷纷塞满了,差点连洗脸盆和洗菜盆都要用了。铝铅盆装着的酥肉、丸子和炸鱼,塞在条下面的柜子里,一层一层也都塞得满满的。一锅又一锅蒸出来的大圆馍只好放在罩头子里面,用馏布盖住,有的放在穴子头上,有的放在条几上。满屋子都是好吃的东西,不知道啥时候才能吃完。

过年过年,吃饱喝足算过年。从年前腊月十几到年后正月十五以后,在自己家里吃,到亲戚朋友家里吃,顿顿大鱼大肉,哪里都有吃不完的东西。老家过年的东西又多是油炸的,就是怕放坏。初二初三没啥事,初四初五过得去,过了初五看着大鱼大肉就一点胃口都没有了。就这还得吃,不吃还不行。你不吃,人家觉得你作假(虚伪)不够意思。一连好些天下来,看着满桌子的饭菜,都有点怕了。好在我们那里晚上在家不用招待客人走亲戚,就自己做点吃的。我就改改口味,做点面条,做点稀饭。这样下来才勉强坚持到初十以后。过了十五,天就热了,天一热,一大堆的圆馍就发霉了,鱼啊肉啊也变了味,有的甚至发臭了。老辈子舍不得扔,把馍放在锅里一遍遍地馏,鱼和肉也一遍遍地热,直到圆馍馏得发酸了,鱼和肉也没有多少味了。最后实在吃不下去了,鱼和肉就倒在盆里面,让猫和狗来解决了。长霉的馍就掰碎了,扔在院子里的鸡鸭去啄了。一开始怕猫和狗偷吃,后来却不得不让它们来解决。个个都吃得饱饱的,挨着人,躺卧在地上,晒着新年的太阳。猫狗鸡鸭也算跟着人一起过个好年了。

一次走到宗宝爷爷家门口,宗宝奶奶把烂红芋倒在猪盆里面喂猪。宗宝爷爷随口说道:“现在猪吃的都比过去人吃的强。过歉年的时候人连烂红芋都吃不着。”我们这个年代的人从来不知道过歉年的感觉。据说过歉年很多人没有活过去。所以老辈人总怕我们饿着了,家里总放着一大堆吃的东西。一年到头都吃不完,过年的时候都吃怕了。

有一年我和爸爸一起蒸圆馍。那年冬天比较冷,怕发不开,就放在锅拍子上用热气哈一哈。结果哈气过头了,放在篦子上一蒸,一个个圆馍发得特别大,纷纷开裂了。爸爸见此,瞬间有了幽默感,在红纸上写了一副对子:“和谐社会盛世年,馒头欢喜笑开颜。”爸爸还说过:“现在天天跟过年似的。”对于饿过肚子的爸爸那一代人而言,这个年代真可谓吃饱穿暖住得好,算是盛世了,用“馒头欢喜笑开颜”来歌颂一下并无不可。

今天是正月十五,按老家的习俗,要蒸布袋馍。装粮食的布袋早就不见了,布袋馍还在。布袋馍是这样做的,细粉泡好剁碎,麻馓子捏碎,拌上葱花,用擀好的面皮包成长长的条状,长得跟长长的布袋一样,放锅里一蒸,蒸好了就叫布袋馍。吃布袋馍先用双手放在肩头示意一下,然后从一头一口口吃下去,这就叫扛布袋。小时候,见过爸爸扛过真正的布袋,长长的布袋口子扎好,搭在肩膀上扛着。爸爸年轻的时候一定扛过不少的布袋,把一袋袋的粮食粮食扛回家,就算累得腰酸背疼也会心满意足的。要是今天在老家,不知道今晚要扛多少的布袋了,估计又扛不完了。扛不完才好呢,这说明丰衣足食。

饿肚子的时代已经距离我们这代人很远了。很感谢前辈们的努力,让我们生活在这个丰衣足食的时代,年年都有吃不完的东西。

2025年2月12日正月十五元宵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