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本思的头像

本思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3/30
分享

小城海盐

2018年八九月份,去了上海附近的海边小城海盐,呆了一段时间。之前,都没有怎么听说过这座小城。来了才知道,画《三毛流浪记》的张乐平和著名作家余华原来就生在这座小小的县城。

小城的老城区被一条环形的护城河环绕着,中间有一条小河叫盐嘉塘,从中东西穿行而过。盐嘉塘的北侧是江南园林绮园,南侧是几个住宅区和街区。我就住在南侧的街区里,沿着街区走一走,正好走到一家面馆,进去点了一碗鱼汤面。不一会儿,端上来,乳黄色的汤汁里,漂着一根根蛋黄色的面条和几根青菜。热乎乎的汤里面满满的是鱼的鲜美。没想到这座小城会隐藏着这样的美味。以后的日子里,下班后,我都会到这个面馆里坐一坐,点一碗鱼汤面,好好尝一尝。

一天傍晚,沿着盐嘉塘往东走,过了盐平塘上的那座桥,远远看去,一座青灰色的城楼耸立在那里。这座城楼叫镇海楼。走到这里,依稀可以听到呼呼啦啦的海风和海浪。镇海楼,顾名思义,或许就是要镇住海上那汹涌不羁的风浪,保住这座小城和城里的人平平安安。据说,这里也曾经是倭寇进犯之地。汹涌澎湃的海浪带着一船一船的倭寇向这座小城扑来,场面当年一定非常壮观。这座小城今天并没有多少人,而在遥远的明朝,想必兵民更加稀少。可就是这座小小的城,就是这里稀少的兵民,顶住了一波一波的海浪,一波一波的倭寇。

再往前走,就是海边了,一座楼阁挺立在这里。天要黑了,半圆的月亮印在楼阁一侧蓝蓝的天色中,距离楼阁的侧面屋檐很近很近。这座楼阁就叫潮音阁,正好挨着钱塘江入海处的杭州湾。不远处杭州湾的海浪轰轰隆隆地一阵阵响起。海鸥在海浪上一会儿飞起来,一会儿落下去。这一天的还不算大。过些天,到了农历十五,又一次来到了这里,正好赶上了涨潮。站在高高的护堤上看去,一波波海潮像一堵堵巨大的墙面高高涌起,黑压压地直扑而来,一遍遍地拍打着脚下的护栏和铁链,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好几次,潮水像巨兽一样,差一点爬上了海岸山的护堤。风起潮涌,波澜壮阔,这是这座小城的一种风貌。

后来,到了周末,有了更多的时间,可以好好看看这座小城。沿着盐嘉塘和护城河走着,脚下铺的是一块块青石板,青石板洇着江南的水气,有些黑黑的,冷冷的。沿着河流,百把几十步之间就是一座小桥。一座座小桥上有稀稀拉拉的人走来走去。塘河和护城河的两侧,分布着一座座密密麻麻低矮的房屋,依然是青砖黑瓦,老旧的模样。远处是一些不高不矮的楼房。这座小城,楼房和小屋大约各占一半。余华的旧居就隐藏在这样一座座低矮的房屋当中,不动声色。后来,他离开了这座小城。而今天这里,大致上还是他离开时候的样子。晚上天黑后,没多久很多店面就关上了灯。盐嘉塘和护城河上亮着灯,淡淡的灯火映照着两侧的房屋。稀稀拉拉的几个人在河边,在桥上,慢悠悠地走着。河边的路上,车辆也不是很多,走得也不是很快。在这里,不远处的海浪声也听不到了。这里的夜晚是那么地安静,安静得都不像是一座城市了。小桥流水人家,宁静安详自然,这又是这座城市的一种风貌。在大城市呆了很多年,真的累了。此时此刻的灯火,像是一双温柔的手,抚慰着我疲惫的面孔。

生活在海盐这座小城的人,真的是很有福气的,可以在这里一边享受海的波澜壮阔,一边享受江南的宁静自然。我真想在这里多呆一段时间,可惜与它无缘,还是早早地离开了。

 

2025330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