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简宏明的头像

简宏明

鲁迅文学院学员

小说
202510/23
分享

远方把他牵引

简宏明

很晚了,手机收到一条微信,迟顿朦朦胧胧摸过手机打开,是同学远方发来的。迟顿看完短信,转身看了一眼身旁已经睡着的妻子,赶紧将手机放回床头柜继续充电。

早上,迟顿去菜场买菜,路过菜场内的副食品店,被人拦下向他要钱,说是上次买胡椒粉欠6元钱。迟顿刚想说我从来不欠人家钱,可回头一想,要钱的是女店主,话又咽回去了。拿人家胡椒粉没付钱也是有可能的。自己确实是记不清这件事了。想到这里,迟顿二话没说掏出手机扫码付款。付完款,本不该多想的事,可他还是要想着,不断重复地问自己,究竟是不是欠人家钱了。

以前迟顿也遇过一次。那是有一年快过年的时候,睢宁人在巷道里用机器制作睢宁大糕,现做现卖。迟顿路过时被拦下,摊主说,已经做好的50条大糕怎么不拿走。迟顿说,我没有做大糕呀!那人不高兴了,耍无赖呀!看看这个袋子是不是你要的大糕。迟顿摇摇头说不是。这时,上来一个女的对迟顿说,你不是卖鞋店的店主吗?提起卖鞋店,迟顿一下子明白了。卖鞋店买大糕可能是给员工过年做福利的。那个店主与自己长相确实有点相似。后来证实是卖大糕的认错人了,他们就撂出一句话,谁叫你们都是秃头呢!迟顿哭笑不得,想不到,长秃头也能惹出这样的事来。迟顿将这事告诉妻子,本想能引发她前仰后合的大笑一场,结果,却被臭骂了一顿。

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每天都在消耗着迟顿的激情。

出了菜场,迟顿想起昨晚的手机微信。远方这个同学就是热心。当年他俩同窗住一个寝室,又一同在刊物上发表过文章。毕业前,班上买红地毯给学校作纪念。毕业那天,校长在典礼上高兴地说,这红地毯就等你们编剧班学员来走。大家听了,群情振奋。远方和迟顿对视了一眼,互勉一笑。校长的话,一直没有让他们放下。

毕业后的第三年夏天,留在北京一家杂志社当编辑的远方,用BP机呼叫迟顿,要他带着稿子去北京。迟顿此时已在小城一家文化部门从事编剧创作,就怀揣了一部现成的稿子去了北京。远方带他成天到处转悠。先是住旅馆,后来不住旅馆了,晚上直接把他带到一处墓地。远方掏出塑料薄膜,将四角扣到墓碑上,说这样能挡露水,晚上就在薄膜下睡觉。

第二天早餐后,远方说要带他去见一个朋友,据说是搞剧本创作的,很有个性。中途转了好几次公交车,一直到中午才到了他的朋友处。朋友很胖,胡须很长,人也很热情。他们在深巷里的一家小饭馆吃了午饭,然后去了他家。楼层很高,到了一看,这哪是个家啊!屋里全部砌成了水池,里面是绿色水草,还有荷叶和荷花,以及两个大乌龟。池沿上堆放的全是乌龟口粮,各式各样的,包装袋上都是不同颜色的英文字母。其他地方也是乱七八槽的棍棍棒棒、坛坛罐罐之类的看似没用的东西。

回到住处时,已经很晚了,远方和迟顿都喝了酒。据远方说,他这个朋友是个多产作家,一年创作十几部剧本,稿费就拿60多万,可家里连张床都没有,真叫人不可思议。那天晚上,远方很激动,说了很多话,而且理论腔很重,搞创作就是要剑走偏锋,表面上要叫人看不懂,实际上作品创作已经远远高于生活。深入生活,就是要将生活艺术化,才能创作出高于生活且能表现时代永恒主题的文艺佳作。他还说,当年毕业典礼上,校长说的走红地毯的话,就是鼓励大家向这个方向冲刺的。远方仍在一个劲地狂热表达着,迟顿听着听着就迷迷糊糊地睡着了。那次的北京之行,用远方的话说就是青春的激情、有个性的日常生活,这些一直使迟顿记忆犹新,难以忘怀。

走到了仁和路,有人围在那里看招聘广告,迟顿走过去,是一家民俗酒店张贴的招聘员工启事。上面是传统节日餐饮习俗,什么特色菜肴“烩鱼羹”“樱桃肉”“咸肉包变蛋”等,每个彩图旁还配有一首形象的打油诗。“辞旧迎新过大年,合家团聚喜空前;特色菜肴皆上桌,八碗八碟样式全;咸鸡腊爪十香菜,烩得鱼羹一品鲜;最爱北乡樱桃肉,还有铜城豆腐圆。”同时,还列出元宵、清明、冬至等八大传统节日餐饮习俗挂图。每一个都有详细介绍,一个酒店将民俗文化融入进来,这倒是个不错的创意。酒店用这种方式打广告招聘员工,迟顿还是第一次看到,再凑近一看,下面还有联系地址和电话,迟顿就用手机拍了照,心想带回去研究研究,说不定能挖出个什么永恒主题。

迟顿回到家,走得气喘,一摸,忘带钥匙了。他伸手就咚咚咚地拍门,门开了,急急忙忙挤进去。妻子说,看把你急的,又是哪个美女看上秃头追上门来要钱啦!不是不是,迟顿放下菜,你看,你看看,说着将手机给老婆看。妻子看了,应聘临时工,去体验生活。冷冷一笑,去吧!那里有好多喜欢秃头的美女,说着就回屋里了。

迟顿想着远方的电话,于是决定去应聘试试。

按照广告上的电话,迟顿联系了经办人。对方问他年龄、文化程度。末了告诉他,能识字、能报菜名就行,要求不高,并让迟顿下午4点钟去面试。

迟顿心里有底,饭店的活他干过,酒店饭店都是大同小异。在北京上学的时候,离学校不远处有个小东北饭店。学校学生小范围聚餐都喜欢到小东北饭店。这个饭店的特色就是,每天站在门旁的年轻女服务员非常漂亮,面带微笑地看着每一位进出的顾客。只是她们从不主动跟人说话,人家问才回答。迟顿到小东北饭店去过几次,他对迎宾的服务员十分满意。因为第一次来服务员就对他颇有好感,别人问她话,知道的就答,不知道的就不答。迟顿的问话随问随答;不知道答案时,她竟然跑回屋里求教知情人,再回来作解答。就在上一次,迟顿说,我不知道你叫什么名字,你在小东北饭店上班,以后我就叫你小东北好吗?小东北莞尔一笑,可以,随你怎么叫都行。迟顿看着写着长期招聘钟点工的信息牌,问小东北,要招什么样的小时工?小东北告诉他,招服务员和传菜员。迟顿说,我来适合做哪种呢?小东北说,适合传菜员(也就是端菜跑堂的),服务员一般都是年轻女孩。迟顿点点头说知道了。

第二天,迟顿抽空跑去应聘小时工。小东北告诉他,下午5点钟来。那个时候,他们各班的领导都在,具体要问他们。下午准时5点迟顿来了,小东北带他找传菜班领导。小时工是下午5点到晚上11点,6个小时30元每小时5元。问迟顿愿不愿意干?迟顿说愿意,当时传菜班领导就拿来协议签了。

学校是下午4点半放学,半个小时时间准备,5点钟正好去上班。晚饭在饭店吃,干到晚上11点,时间是长了点儿。饭店都是这样,来聚餐的人,不是亲朋就是好友,再就是知交。多时不见,见面了总要叙谈叙谈,所以时间会长。迟顿干的是传菜员的活,第一天,由小东北带他熟悉环境。小东北饭店有四个楼层共36个厅,他们从一楼一层一层地跑到四楼,小东北说,传菜员就是跑堂的,每个厅的名字都得记住。到了四层,小东北向吧台要了纸和笔说,你记下来,小东北叫迟顿一个厅一个厅地记。四楼10个厅,三楼13个厅,二楼12个厅,一楼是个散席大厅,全是四座和六座的敞席,如有需要办酒席的,桌椅一撤,场子一拉开,就能开办。

迟顿记着厅名,香格里拉、花开富贵、红玫瑰、见老乡等。名字听起来都很文艺,读起来似乎又有种思念的感觉,好记易背。迟顿记完后,小东北还帮他在纸上画上厅名路线图,要他带回去背熟,千万不能弄错了,不然就会上错楼、走错厅、送错菜。这都是大忌,会引起客人们的不满,甚至愤怒。还说,新来的传菜员都是一连三天的实习期,任务就是弄清和牢记这些厅的准确位置。回到学校已经很晚了,在寝室打开线路图。同学们看了,以为他在立提纲构思创作长篇呢!有个同学还向他伸出大拇指。

一想到这些迟顿兀自笑了,想起远方的微信,忽然有点迫不及待的感觉。

下午4点钟,迟顿准时赶到面试地点,酒店二楼,经办人是赵经理,人长得高高大大,很胖,听口音是外地人。见到迟顿,大略问了一些情况,听说迟顿干过传菜员,二话没说,拿出协议就叫迟顿看协议条款。看完,迟顿就同意签订协议,赵经理看着协议说,你的字写得真不错。好!下个月正式来上班吧。

回家的路上,迟顿想,传菜员会不会像北京小东北饭店的传菜员呢!跑堂的那种,他干不来。跑堂的那种传菜员端着菜,还要一路大喊大叫,得罪啦,菜来啰!到了桌前,再摆个下蹬旋转的动作,以示礼貌,然后,稳稳地站起身报菜名,宫保鸡丁、红烧猪蹄等等。传菜员一律着厨师服装,所有的动作都是告诉大家要及时避让,以防被油卤菜汤沾身或烫伤。一楼的散席大厅,全是四人和六人的敞席客座,一个传菜员大声喊叫和摆弄动作,全场尖叫,热烈欢呼,拍手叫好,总能把气氛弄到极其狂热的程度。大场合所要的就是这样的轰动效果。迟顿干的就是不声不响地从厨房窗口将贴上菜名的菜,准确无误地推送到所要的那个厅交给服务员就行了,既不用大声喊叫,也不用做什么动作。迟顿干得很轻松。干了一个月,迟顿创作了一个剧本叫《跑堂的风采》,由学校安排给了演艺班学生排演,作为那年庆祝元旦晚会的演出节目。中途,迟顿请小东北去看了排演,小东北饭店一时炸开锅了。到了年底,小东北饭店召开年终总结会时,作为回馈也邀请迟顿前去参加,那年迟顿获了个参与奖。

面试完回到家,妻子已经做好了晚饭,迟顿满脸笑容,妻子看出有好事,面试通过了吧!迟顿没有正面回答,但行动已经告诉她了,吃饭吃饭,快饿死我了。说着,拿起筷子狼吞虎咽起来,吃了几口才告诉妻子,下个月正式上班。

上班那天,迟顿提前来到酒店。酒店作息时间是上午9点半到下午1点半;下午4点半到晚上10点半。赵经理带他熟悉了环境。民俗酒店三个楼层共13个包间,三楼8个,二楼3个,二楼包间少,经理办公室、厨房、更衣室占用了好几间。一楼2个,被菜品展示处、凉菜间占用了2间。包间名字有大街小巷、老乡会、大不同、深处人家等,都通俗易记。他们先到三楼,后经二楼再到一楼,迟顿用笔倒记着每个包间的名字,记完后,很快就能直接脱口报出。

到二楼厨房,迟顿看到其中一个配菜的女子很眼熟,她是多年前在邮局柜台里上班的。那时,迟顿经常到邮局拿稿酬,稿酬单都是从她手中取现的。配菜女子见他也认得,以为他是到厨房点菜的,没在意,相互只是对视了一眼,没打招呼。

跟当年北京小东北饭店不一样,那里传菜员有十多个,全都专职。现在传菜员就两个人,还不是专职。迟顿每天除了传菜之外,先要负责三个楼层地面卫生,打扫完后,正好到了上菜时候再去传菜。小东北饭店是窗口传菜,这里是到厨房传菜。

这一次到厨房,配菜女子见到迟顿,知道他是来上班的。下班前,配菜女子碰了一下迟顿,说,下班我在外面等你。下班后,门外不远处果然站着一个黑影。迟顿走出门外,黑影就移了过来,是配菜女子。他们一同向车棚走去。来酒店上班,你不写作啦?配菜女子问。

写……不……啊……不写了,迟顿有些语无伦次。

我以前最喜欢读你写的文章。

别抬举我了,你都不在邮局了,我写文章的稿酬单也没人给我兑付了。

嘴贫是不是,你是在嘲笑我下岗?

不不不,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那时拿稿费总是麻烦你。

那事说不上麻烦,是应该的。我想对你说的是传菜员不好做,弄得不好就是个出气筒,过去,来人都干不了多长时间就走了。

到了车棚,配菜女子开了车锁,说,就是平时多注意点吧!说完,骑车就走了。

迟顿也是骑车下班。他想,小东北饭店的传菜员,都是由厨房分配工作,跟着厨师走,传完菜就下班。现在不是这样的,传菜员处于厨房与服务员之间,没有明确跟哪头走,没有明确分工,往往忙得迟顿像入锅的虾子跳着走。遇上事,哪一头怪罪下来都是传菜员兜着。有天晚上,已经到了下班时间,突然停电了,迟顿已经传完了菜,客人们也走了,后来电又来了。传菜员没一同收桌子,迟顿被扣了半天工时。第二天上班,一个装满碗碟的车子放在厨房里,迟顿刚一拉动车,有一个车轮就滑到过道的流水沟里,车身一歪,哗啦一声,掉下了几个碗碟被打碎了。迟顿赔偿80元。传菜员是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配菜女子说的传菜员是出气筒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服务员与厨师吃饭是分开吃的。服务员这里经常有人议论厨师烧的菜不是淡就是咸,不是少油就是不熟,反正不好吃。难免被传到厨房里。有一次,值班厨师知道了当场大骂,我烧饭不好吃,明天炒菜油都不放。第二天真的连油都不放,吃得服务员龇牙咧嘴。

中午,到了上客时,一楼包间发生了争吵,而且吵得越来越凶。原来是一个包间进了两家客户,厨房答应了一家,服务员那边也答应了一家,都是同一个包间。两家都说是自己已经订下了的,谁说也没有用,就要这个包间,都不肯相让。门口站满了两家的客人,有人喊着说,今天不给我们吃,我们就把酒店给砸了。眼看事态越闹越大,赵经理从二楼跑下来,问了两家意见,不是这家摇头,就是那家不肯。最后,赵经理说,这样吧!我个人出钱,到外面去给你们重新找家饭店好不好?这时,有一家才慢慢退让了。

晚上下班前,配菜女子又找了迟顿,说在车棚等她。迟顿刚到车棚,配菜女子就迎了上来。

来酒店怎么样?干得累不累?

还好,不累。

发工资,扣款了没有?我跟赵经理说过,不扣的。

没扣。我就知道是你暗中帮的忙。谢谢了!

不用谢!这些天你发现了什么?

就像你说的,传菜员是出气筒。

哈哈哈!我说出气筒没有说错吧!

没有错,不过这些天酒店的事闹得确实不像样子。

配菜女子说,你别担心,这些都在可控之中,不会闹大的。她接着又说,你有什么办法能将这些事处理得更好呢?迟顿想了想说,依我看,有两个办法,一要分工明确,二是吃饭不要将服务员和厨师分开,要合在一起。这样减少猜疑和不必要的议论。嗯!配菜女子说是个好办法,明天就去跟赵经理说去。

合起来吃饭真好,就像一大家子聚在一起,其乐融融的。赵经理也参与进来了,并与大家一起高兴地唱起歌,我们都是一家人。

车棚已经成了配菜女子与迟顿相约说话的老地方,配菜女子对迟顿特别有好感。上次在更衣室,配菜女子敞着门当着迟顿面更换衣服,露得连迟顿都不敢看。这回配菜女子喊迟顿到车棚说话,配菜女子贴得那么近,耳语似的问迟顿,你必须告诉我,你当初是怎么想起要到酒店上班的,你是真的不写作了?迟顿说,近几年一直没有写出一部像样的作品,一时半会也弄不出个头绪来,所以就不想写了。不想写也好,配菜女子有些兴奋,不想写就彻底不要写了,省的一心挂两头,干脆就留在酒店吧!长期跟我们一起干。 正好,最近赵经理联系了一个项目,我就想到了你。想到了我?迟顿有些惊讶!是个什么项目?与我有什么关联?配菜女子说,与你没有任何关联,就是想叫你出点子。又说是个现代农业园乡村振兴项目。迟顿眼睛一亮,现代农业园乡村振兴项目,时代主题。

迟顿表露出非常激动的样子,配菜女子以为他答应了,就说,明天带你一起去实地看项目好吗?迟顿更加激动,立即伸出手,在空中与配菜女子来了个击掌,耶!

一大早,手机铃声响了。迟顿习惯性地从床头柜上拿过正在充电的手机,感觉妻子动了一下,随即又放回原处。此时,妻子翻了个身,迷迷糊糊地说,又是哪个相好的来电话,一大早吵死人了。迟顿说,是个陌生电话,没接。过后,迟顿就急急忙忙下床,一通洗漱后,去灶上煮了两碗面条,一碗端给妻子,一碗自己呼呼啦啦吃完了。无事献殷勤,妻子早已心知肚明,还佯装说,这么早就上班啦!迟顿说,去体验生活。体验生活对迟顿来说同样是上班。妻子从来不去干预,要是打牌、打麻将,那是绝对不会允许的。迟顿拿上手机,对妻子打过招呼,就急匆匆向门外走去。

妻子这些年的明显变化,令迟顿很有些不满,也很无奈。迟顿想,原因一定是结婚前的那件事,令妻子一直耿耿于怀。那是迟顿毕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那年单位调来一个女同事,眉清目秀,楚楚动人。她一来就对迟顿有好感,还特别与迟顿处得来。就在这时,父母突然提出让他结婚,当时,迟顿就有些犹豫,因为手头还有一个大部头正在创作中。迟顿想,结婚的事,还是先放一放,最好延迟婚期,或暂不结婚。啥?你小子想变心是不是,门都没有,父母说这些事结婚照样可以做。跟家里不要玩这些鬼把戏。过后,两家老人生怕夜长梦多就形成联盟,变着法子逼迟顿结婚。迟顿最终抗不住压力屈服了。结婚后,妻子对迟顿百依百顺,过分地被宠,连迟顿自己都感觉到不好意思。就这样有了孩子,孩子大了,妻子渐渐有牢骚了,也许认为迟顿被宠成大男子主义了,每次牢骚一直提的似乎都是当初的事。特别是孩子成了妻子的同盟军后,她终于有底气了,敢直接与迟顿顶撞,说话也喜欢挖苦讽刺,甚至直接对着来。

走出门外,迟顿就忙着回拨早上的来电。说,你电话打那么早干嘛!配菜女子说,我不是提醒你嘛,怕你睡过了。你现在在哪?她说,在北门大桥北头,是一辆白色车子,在等你。迟顿疾步向北门大桥走去。

北门大桥北头,停有一辆白色车子。迟顿还没有到,车子呼的一声发动了,迟顿一上车,配菜女子看了一眼迟顿,笑着问,早上被电话吵醒了吧?迟顿说没事的,不过是打早了点儿。配菜女子没说话,开着车子直向永丰农业园驶去。

农业园在北乡光华村,很快就到了。一下车,眼前的光华村,高楼林立,绿树成荫,道路四通八达,很气派。配菜女子领着迟顿看了村容村貌,又到村史馆看陈列的图片资料。光华村是红色村,诞生了县里第一个党支部。抗战时期,县委书记梁明伦就是在这里与敌人浴血奋战,光荣牺牲的。现在的光华村已经成了“全国文明镇村”,还是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改革开放后,红色基因接力棒,被一代一代人传递,不断播撒红色种子。走出去成功创业,不忘回来报答家乡的创业者比比皆是,他们互相争比做生意,很快就把生意做到了北京和上海,一个小小手表带,设计了十二生肖图案,一时成了北京畅销货。一个“夜上海”餐饮业一时火爆了大上海。在他们的带动下,现在村里已经创办了20多家企业,村史馆里记录着这些企业的发展历程和业绩。

走出村史馆,配菜女子指着一个大牌子上的效果图说,这就是赵经理说的现代农业园的项目。进入实地,一排排房子,一片片大棚,崭新美观,十分整齐。据说,这个现代农业园就是村里在上海从事餐饮业的老板回乡投资新建的。投入使用后,能增加村里可观的经济收入。所有的农副产品,全部销往城里的饭店和超市。根据调研,产品根本不愁销路,是切切实实致富农民的乡村振兴项目。

回来的路上,迟顿心情十分激动。说话中,配菜女子问起他想要辞职的事,迟顿先是把手机里远方的微信翻给她看。配菜女子看完,明白了迟顿的意思。配菜女子说,按酒店的规定,辞职要在前一个月提出,下个月就可获得批准。你可以例外,到时我跟赵经理说去,你想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辞职。我想,赵经理是不会为难你的。

迟顿说,我不用为难赵经理,按酒店的规定执行就是啦!这个月辞职就算向你提出,下个月我不就可以离开了吗?配菜女子说可以的。配菜女子说,文人真好,想干什么就可以干什么。一边工作,一边还可以写作。我小时候就崇拜文人,就喜欢看文人写的小说,那时,我父亲在邮局工作,我进邮局后,他把我转到了卖杂志的柜台,让我有机会看书,我自己订了许多杂志。看多了就想去写,可就是写不出来。那时,凡是来邮局取稿酬的人,我都崇拜他们,感觉他们都是高人一等,就跟现在见了你一样,感觉有话要对你说,其实又说不出什么,就是一种想说又说不出的感觉而已。配菜女子还说,文人的生活真精彩,应该说,文人生活质量都很高,都是会生活的人。迟顿说,不是这样的。迟顿把北京见过的那个养乌龟写剧本的作家说给配菜女子听。没想到,配菜女子听后,不但没有反感,反而说,这就是文人的个性,她喜欢这样的个性,竟然说要嫁给他。

迟顿决定去北京了。他把确定时间告诉了配菜女,临走那天,妻子送他到车站,迟顿想起妻子问过他,远方究竟有多远?迟顿没有回答,上车后,心想,也许是遥远吧!此时,他从车窗看到不远处停着一辆熟悉的白色车子,车旁站着配菜女。车子缓缓向远方驶去。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