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花的苦楝树(组诗)
高速路上,不时
有开花的苦楝树一闪而过
似一位邻家女孩
淡去的模样
闪过的还有
皖南黄了的麦子,水田摇曳的秧苗
又一个暮春在和我们告别
苦楝树
紫色的苦又高了一寸
出了桃墅岭隧道
就快入江西境内了
一路的颠簸和疲乏
终于在陶渊明的蓬庐里得到了
短暂的休憩
粽香
秋天的芦花白转眼
在哪个陪姐姐打粽叶的少年
头上辽阔
荒祠、石桥月、旧江天
这些古人关于芦苇意境的描述
也是词语的粽子
像母亲一样让我怀念
深秋。在河边看见的每一只鸟
猜想都是从
故乡湿地里飞来的
木质锅盖缝隙中袅娜的一缕缕
粽香,总是从眠芦的梦境里
旁逸缭绕,让我浑然惊醒
铁佛寺的梅花
围拢上来的暮色
被木鱼敲开了一条缝隙
铁佛寺的梅花正好在讲经
一树的禅语
没有几个人听的懂
廊檐里的灯笼
忽明忽暗
昏暗中睁着无助的眼
听了半天
依然是一知半解
无奈
在寒风中摇了摇头
紫苜蓿
星宿一样荒凉的湿地里
坚信你是从故乡飞来的,紫色的花瓣
就是你隐形的翅膀
那本破损连环画的情节
被一只只铁环
滚到了紫苜蓿的叶片上
苍茫之境里,一个老人的局促
还保留着少年的模样
菖蒲丛中黑水鸡的
叫声,击中了某处软肋
晚风里,禁不住下意识的
——寻觅那声
消失了的拖腔的呼唤
其实飘走的不是时光,是坐着
紫苜蓿花瓣上的一片云
鼠尾草
大海在鼠尾上涌荡
三两只白蝴蝶
在叶片的冲浪板上
已经掌握了冲浪的秘诀
五月了,这片茂盛的鼠尾
析出的忧郁
不乏海的宽阔
相信鼠尾草是海水的前身
触摸一下花叶
就会引爆草木之心的海啸
观孔雀舞
用肢体在传教
宣道,描画夸张的黛眉上
剑芒四射
孔雀的姿态和尾羽模仿的活灵活现
灵巧变化的嘴形和冠形手
停顿与转折
巧妙的不露痕迹
傣族舞蹈特有的三道湾
丰富了窈窕这个词性的涵义
柔软的体态比杨柳
在风中自如
演出结束。一只孔雀的身影
在掌声如雷中
用开屏的方式谢幕
石头上的蝴蝶
那块停歇过蝴蝶的石头
已经不是石头
变成了一张柔软的纸
石头的胸膛上
一块3D打印的刺青
还在衍生温情
残留着娇喘的气息
那只蝴蝶,何时
飞走的,竟没注意
走累了的我,在石头上坐了下来
我担心这块石头一不小心
会随蝴蝶飞走
藕带
藕带最能见证时令的一道菜
以至于每年藕带上市的季节
不尝一口
嘴里就索然无味
尤其丹阳湖的野生莲藕
像童年读过的李白的诗句
一直念念不忘
藕带培养了我胃口的记忆
培养了一种嫩脆的依赖
游到李白五言诗莲叶上的
那只龟,也像藕带一样让我想念
在赛里木湖
科古琴山环抱的赛里木湖
是宗教的隐喻
在一面尘世的镜子里
清冽的呈现
幻象让人迷醉和恍惚
湖畔的一次凝视
花茎直立的野罂粟就开花了
而金莲花被赋予了神性
前世遗落的爱情
原来就窖藏在大西洋最后的一滴泪中
宁静中,那一抹忧郁的蓝
只需一滴,就能充当
洒在洗礼候选人头顶上的神水
古街
静默的青石板
硬生生被赶街的人踩出了表情
依水而筑的古街直条条的,像一根
晾衣绳牵着两边的街铺行走
百年的鱼钩铺、羽扇坊
有的已经坍塌
有的在接骨有的在换肤
仄径的古街也能通向深幽处
整茸一新的老戏台
两侧的楹联上,迟缓的光
明晃晃的在弹跳
仙人掌
祖居屋的原址前
一株仙人掌,保留了下来
尖锐的事物,也有柔软的一面
这株一人多高的仙人掌
另类的与周围时兴鲜艳的花草
有些格格不入
见四周无人,对这株仙人掌
拱了拱手,忽然间从一只宽厚手掌
流出的暖流
又浇灌到了我童年的头顶
苏格兰民谣
海边高地上的景色
倒映在一杯加冰的苏格兰威士忌里
往事,在一支风笛里浮现
离去的三桅船再没有回头
熟悉的旋律响起时
身体轻盈的像那只鸥鸟
都说音乐没有国界
我想自由与爱也不囿于某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