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严敏的头像

严敏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503/05
分享

儿时,有关电影的记忆

周末带女儿去电影院看电影,两张电影票,一份零食套餐,总共花费103元!就这,女儿还嘟着小嘴不高兴,说没有买价格更高附送玩具的套餐。

直到影片结束,我依然在纠结着票价:一场电影的花费都超过两天的家庭开销了,买点肉吃难道不香吗?但看着女儿坐在柔软宽敞的坐椅上,开心的吃着零食,带着3D眼镜兴奋地观赏着科技感十足的影片,又觉得似乎物有所值,但也不由感叹,时代发展的真快!回想我小时候看电影的情形,却是“同样的电影,不同的观影”,别有一番滋味。

小时候在农村,家里电都没有,平时唯一的“高级别”娱乐就是趴在桌子上听着略带杂音的收音机里播放的评书,最大“视听享受”是赶上村里谁家娶媳妇或是添孙子的喜事请放映队放电影了。

每次放映队来之前,主家都会在村里放鞭炮,随着喜庆的鞭炮声和孩子们奔走向告,不一会儿消息就传遍了本村及附近村子。放电影的这天,犹如盛大节日的前夕,家家户户都提前做好晚饭,关好鸡鸭、收好粮食,孩子们更是兴奋的很,早早写完作业,帮着大人把家收拾好。

太阳还没落山,一切就已准备妥当,村里平坦开阔的打麦场上就是“露天电影院”,新栽的两根木杆上已经挂起了白色的银幕,大喇叭挂在一边的杆上,一张桌子上摆放着装有放映机等设备的箱子,桌腿上绑根竹竿,顶端挂着灯泡。迫不及待的孩子们手拎着小板凳或扛着长条凳,早早涌向麦场,抢占有利位置。随着夜幕降临,田里劳作了一天的大人们忘记了疲劳,吃过简单的晚饭,或洗把手直接从蒸笼里拿个馍,呼朋唤友、拖家带口从四面八方向电影放映场涌去,此刻村子里的小路一下子就热闹起来了。

“露天电影院”内大人们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打听着晚上电影播放的内容,或是讨论庄稼的收成,那些大姑大姨们则交流着谁穿的衣服款式好看,谁家媳妇常和婆婆吵架;最开心的是小孩们,在这自然的“游乐场”内,草垛就是滑梯,一根绳子拴在两棵树之间,就是秋千,麦场周边低矮些的树则是最好的攀爬架。场内还有些挑着担子的小摊贩,扁担搭在两个架子上,一盏马灯挂在上面,桔黄色的灯光覆在瓜子、花生、针线包等小商品上,摊主都是一些年龄稍大的老人,凑着灯光精确的添减称盘上的物件,待摇晃的秤砣稳定,称杆平衡,再仔细地数着深色秤杆衬托下泛出金光的星花。家庭富裕些的人家会让孩子去买些瓜子花生吃,讲究点的女孩掏出一块手帕包着瓜子,邋遢的男孩则对着称盘扯开衣服口袋,任小口袋被撑的鼓鼓囊囊的。

晚到的和邻村赶来看电影的抢不到好位置就只能站在最后面了,没带凳子的就在麦场上拽一把秸秆当座垫,带小孩的大人就把孩子扛在肩上,等候电影开演。时间差不多的时候,放映员挤进人群走向银幕下的桌子,满场的眼睛一下子齐刷刷地转向放映员,只见放映员不慌不忙的打开箱子,取出放映机架好,开始在银幕上调试镜头,几个调皮的孩子便跑到放映机前面去,拼命的在镜头前举起手臂摆造型,银幕上便出现几个张牙舞爪的投影。调试好镜头安上胶片,伴随着配乐,电影开演了,场内顿时安静下来,大小眼睛都聚焦在银幕上,随着电影剧情的起伏,场内时不时会跟着惊叹与欢呼。

电影散场了,很多天以后大家还不时的议论着影片的故事情节,一些电影中的台词一度会成为“年度热词”。孩子们最爱模仿的是电影里的那些武打动作和抓坏蛋的情节。那个年代,本村放映电影的场次毕竟有限,就常常打听周边十里八乡放电影的消息,只要得到消息,不管路有多远,羊肠小路有多差,总也挡不住我们看电影的热情和脚步。 

如今可以在温度适宜的影院里随心所欲地看自已喜欢的电影,吃最美味的零食,高科技的影片特效更是让人震撼。而未来电影将会呈现更加多元化发展,满足着各种观影者的需求,让人们尽情享受人类社会文明进步发展的丰硕成果。但在内心深处,空旷的麦场、白色的银幕、追逐嬉闹的孩童、昏黄灯光下提着称杆数星花的摊贩都是我最大的精神慰藉,也成为我记忆中最怀念的时光。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