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彭芃的头像

彭芃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8/28
分享

鹿特丹的记忆

一个人走进一座城,犹如沧海一粟,却不妨碍在自己的世界里心有所向,步有所履。无论这座城是现代宽阔,还是古老狭仄,都有属于它的独特符号,也有属于每个人的独家记忆。鹿特丹,便是带给我这样感受的一座城。

沿着时光的河流回溯,它从一个渔村生长为荷兰第二大城市、欧洲最大海港,工业化进程里,海运注入的经济动力曾在全球瞩目。而我此行想去看的,是荷兰斥资120亿欧元、花十年建成的——有“全球最美菜市场”之称的鹿特丹Markthal。当然,也想在鹿特丹街头漫无目的地信步,让脚步随心漫延。

自乌特勒支出发,聪聪开车带我们穿过风景秀美的牧场。牛群散在绿野间,河道与桥梁交替映入眼帘,五十分钟车程后,鹿特丹火车站到了。停车场对面低排别墅的院墙上,一幅玛丽莲·梦露的画像忽然撞入眼帘:红唇白肤、黛眉大眼,头顶竟顶着一顶用绿植修剪的草帽,细雨绵绵中,那笑容仍透着梦幻般的迷人。黑色笔触灵动飘逸,奔放里藏着细腻,仿佛有无边的浪漫从遥远时空漫过来。不知画的主人藏着怎样的浪漫情怀,竟于民宅院落以独树一帜的巧思,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让每一位途经的有缘人,都能邂逅这份高雅与经典交织的艺术。

火车站看似自由出入,实则藏着规范严明的规则。见不到工作人员,不论是否乘车,任何人都能从这头进、那头出,一切井然有序,只需刷卡即可通行,无需付费。

出了候车大厅,站在不远处回望,鹿特丹火车站那独特的大三角建筑,像一只展翅欲飞的巨鹏,静立在海港边。想起在荷兰见过的许多造型另类、趣味无穷的建筑,暗自佩服荷兰人那“脑洞大开”的奇妙设计。

一阵劲风忽然扑来,瞬间打乱了雨丝。看不见风的影子,却能攥住它的力度。许是海风与漠风的不同,这里的风。带着水汽的清冽湿润。

风刚过,雨雾便漫天漫地涌来,连天空都像醉了。聪聪说,这边一年四季风雨是常事,有时连续二十几天下雨,风暴来的时候,甚至能把大树连根刮断。来自大漠的我,黄风沙尘于我早如吃饭穿衣般平常。倒是雨,总让我盼着,只要不成灾,多淋几场才好。云游之间,跟着聪聪拐进了步行街。

鹿特丹的步行街宽敞大气,现代又时尚,和阿姆斯特丹、乌特勒支、海牙那些古老逼仄、透着厚重感的街巷截然不同。这是时代刻在城市身上的标记,藏着一座城的历史文化底蕴与风貌,本就无关好坏。

秋雨下得细腻又温柔,和周围景致、三三两两行人觉缠在一起,让人心里生出宁静与恬淡。一张张异域面孔擦肩而过,暖黄灯光的化妆品店里飘出香水味,迎面走来的金发白肤女郎手捧鲜花,不知要赴哪场与有缘人的约。

许多相逢,总藏着无法回避的缘由。就像我,若不是因为亲情,怎会不远万里奔赴而来,怎会有眼前这一遭缘、这一场遇见?

荷兰“欧洲花园”的美名早有耳闻,亲见才知名不虚传。写荷兰的文字,无论哪座城市,都绕不开那些花草——庭院里、河道边、街头巷尾,连砖缝石块间都有藤蔓攀爬,葱郁又明媚,逍遥还精致,恍惚间生发重回江南的错觉。走在鹿特丹街头,眼里也满是这般景致。而我终究是个过客,来与不来,于旁人无关;心里无甚所求,却又漫着说不清的期待。

Markthal菜市场在鹿特丹市中心的劳伦斯广场,从火车站步行本不过十几分钟,我们边走边逛,倒用了近一个小时。

初见它,竟有几分陌生的熟悉——总在脑海里翻找存过的照片记忆。刚进大门便忍不住仰头:色彩鲜艳的瓜果花卉、生猛海鲜,甚至还有昆虫,都活灵活现地“攀”在整个拱形内墙上。震撼之余,又悄悄掠过一丝小失望:这几十米高的拱形长廊足有一个足球场大,偏偏因光线反射,巨幅壁画只能看清近侧一半,远端顶面的画在一片灰白里若隐若现。想来也难怪,越趋近完美的东西,越容易让人苛求。生活里的人事物,大抵也都是这般吧。

眼前的菜市场,更像个五彩缤纷的集市艺术殿堂。无论建筑本身还是功能用途,都似曾相识又大不相同。它并非寻常菜市场:一层像拆了墙的“风情集市”,店铺一家挨一家——中式快餐、中国超市、荷兰最出名的奶酪、中东船型饼,还有咖啡、海鲜、啤酒、香肠、巧克力、冰激凌……琳琅满目的吃食挤在店里;地下还有商铺、停车场,楼上环绕二百多间公寓,很多外地来鹿特丹的年轻人租住在这里。聪聪指着房顶告诉我,其内部是用四千多种不同颜色瓷砖拼的,每一片都独一无二,才堆出这富丽堂皇又奇幻无比的梦幻感。

在这里,既能嚼着美食,又能浸在艺术里,倒真生出“不虚此行”的念头来。

进了中国超市,亲切感油然而生,竟觉得整个超市都成了“自己的地盘”,看看这包调料,摸摸那袋零食,像是抚摸久别的老友,不舍得出来。

荷兰街头,出门所见到的华人并不多。想起几年前,聪聪受单位委派去悉尼工作数月,我受他邀请前往悉尼呆了半月。他上班时我常一个人溜达。有次步行去参观悉尼大学,两三公里路,全靠穿街巷时遇见的同胞指路,毕竟我那点英文实在拿不出手。穿行中国园时,有位华人朋友为给我指路,陪走了几百米。现在想起这些,心里仍然热乎乎的。

其实那年荷兰行,我和聪聪也来过鹿特丹。当时他的导师住在这里,因学业上的事约了见面,原本计划要去看菜市场,最后却被时间挤得没了空隙。记得那次在火车站附近,他给我买了份炸银鳕鱼,包浆纤薄,肉质鲜嫩,至今还记得那口鲜。这次也一样,聪聪带着我们上了二楼的炸鱼店,轻轻巧巧便满足了我这记挂了许久的小胃口。

许多相逢,总有些绕不开的缘由。走了这么久,去过许多大大小小的城,见过江山湖海、旖旎风景。每一座城、每一处景,不问来源,不寻去处;遇见的大多数人,也只留下或深或浅的印记。此行鹿特丹,大抵也会是如此吧。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