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彭芃的头像

彭芃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8/30
分享

春游东山岭

一场远行,总会带给我们新遇见,新发现,新的认知以及不一样的自己。

东山岭,我要说它的山,它的水,它的石头,它的树木花草。说它始建于宋代的真武殿、潮音寺,以及回荡山间的晨钟暮鼓;说它峰峦叠嶂,层出不穷的摩崖石刻;说它立于凡间的观音像,菩萨心肠,救济百世;还要说那盘坐于巨石之上的金佛,护佑着东山岭周边居民……

这里灵山秀水,移步即景,满山的热带雨林稠密、茂盛,高浓度的负氧离子含量,更是人们游玩休闲、养生怡情的好去处。

东山岭离万宁市区不过四五公里,由三座山峰相连组成,184米的高度,正应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坐拥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

都说无限风光在险峰,东山岭如此,也不如此。

东山岭的景色,无论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全程都有看点。游览最好路线是坐观光车上至山岭三分之二处,之后拾级而上,沿木亭、栈道,至用防护栏围起的山顶观景平台。之后,顺着下山青石台阶,深呼吸,慢吐气,漫步天然氧吧,欣赏沿途美景。这样游览,可避免上下山同一条线路,重复消耗体力、时间及精力。当然,如果你是运动达人,有足够体力、耐力,自另当别论了。

走过东山岭第一峰,遇见两块巨石叠成的冠盖飞霞,南侧便是建于宋代的真武殿。纵然香火袅袅,重建后半新半旧的道观建筑,能让人窥见它曾经遭受的破坏。

在这里,不必匆忙赶路。登高观海平台,依悬壁之上的护栏环视四野,满目苍翠中怪石嶙峋,峭壁如刃,田埂纵横,高楼林立。东河水像一条遗落的玉绸带,曲曲弯弯,随岭环绕。远处,湖海水烟浩渺,雾气蒸腾。万宁市的高楼村舍、绿岛平原,宛如一幅秀美、温婉,墨染天成的山水画卷,徐徐展开。

不知有多少人,曾经站在这里遥望烟波绿水,寄托多少飘逸的心怀和脉脉情愫。更不知,有多少世情风霜,在空蒙的世界里灰飞烟灭。又想,身居这悠悠山水,有谁还会哀怨彷徨,与世间薄凉、人间疾苦纠缠不清呢?无论岁月多么漫长,历经千磨万难,我们终将成为最好的自己。

观景平台一侧的转运石上,相传留有观音菩萨的两个脚印。无论真假与否,无论金蟾纳财还是祈福圣地,静心屏气,新春的祈愿与美好展望还是令人愉悦和期待的。

恰遇阴天,降温,岭上的风拐弯抹角钻了进来,吹动枝叶簌簌发响,从潮音寺黄色琉璃瓦上传来。止步细听,颇感突出、奇妙,意味无穷。山不转人转,树不动叶动,所有来者,不过皆为过客 ,缘浅缘深,顺应天意就好。

潮音寺始建于宋代,历经更名换代,被毁,重建,保护,发展到今天的规模。站在大殿门口,仔细端详,才认出两侧对联所赐: 朝自空中起,音从海外来。海潮寺,曾是它在明朝的寺名。

潮音寺院前空地上,有一棵年迈的榕树,枝阔叶茂,穿尘越世,看似十余人也难以合拢过来,并且围着树身,系满红色许愿带。

左钟右鼓,相邻而落,晨暮之间,从开至静,周而复始。

仰望寺院墙壁上悬挂的心经,从头到尾试读了一遍,果然磕磕巴巴,难以连贯,不由想起熟记心经的好朋友,每每朗朗上口,只字不差,真是令人佩服不已。

顺着指示牌,踏着斑驳的青石台阶而下,数十丈高的摩崖石刻接连不断。石雕,石刻,石窟,石崖,石桥,石寺,个个形态各具,意象丰富,徜徉其间,大有意犹未尽之感。

天然石洞形成的“华封仙岩”,佛光四照,香火不断,求子求福的香客络绎不绝。蓬莱香窟清泉长流,长有灵芝、琪花。一块巨石大平台上,矗立着丹灶、会心处和海外桃源三处景观石,每一块都有着飘逸、灵动,无形似有形的灵气仙气,又不失厚重与坚固,令人叹为观止。

东山岭每一块奇形怪状的石头,似乎都有一段古老源长的故事,每一片树叶,每一滴晨露,似都蕴含无限的禅意。观赏起来,饶有趣味,兴致盎然,果真不负海南第一山的美名。

号称“海南第一山”的石刻,距离地面7.6米,每个字硕大庄严,刚劲有力。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不论男女老少,皆排队留影。这幅石刻,相传在明朝时,万州牧曾光祖所题。

穿过青云路和石门,跨过高山阔水,愿从此坦途无边。还有仙舟系缆、瑶台望海、活石、正笏凌霄等等石景,惟妙惟肖,意蕴深远,难怪成为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相融合的人间胜景。

天气依然灰蒙蒙的,我在东山岭流连不出。我与这里的山水树木,鸟语花香,似乎声气相通,有一种无声的倾诉与倾听在静静流淌。行走于此间,听佛钟悠扬,佛意氤氲,赏阅的是此时此刻的风景,以及古老历史文化传承下来的名胜古迹。

这里没有烟火俗世的喧嚣,只有安然于世的无忧无虑,和自在惬意的自己,这也是我乐于山水的真正原因吧。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