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桂林
春末夏初的一天,当我走进妹妹那个叫“牡丹苑”的小院时,迎面与一股淡淡的清香味儿撞了个满怀……
小院里种植了刺梅、月季、探春等不少花卉,但清香味儿却来自于房前那棵牡丹,是妹妹亲手所栽。牡丹花开得正艳,忙得蜂蝶不亦乐乎。这里远离城区,少了喧嚣,多了安静,正适合牡丹生长,也是老年人安度晚年的理想之地。据我的妹妹曹俊英讲,这棵牡丹名叫洛阳红,又名,紫二乔,种植历史源自唐代,是唯一以洛阳命名的牡丹品种。其花硕大,如莲,也如碗口。紫红色的花瓣儿层层叠叠,娇艳欲滴,柔软得如丝绸一般。金色花蕊点缀其中,真是“红纱裹金蕊,傲骨艳群芳”了,故被誉为花中君子。一阵微风吹来,牡丹摇曳着身姿,一副温柔如水的样子,让人产生怜香惜玉之感。有唐代大诗人刘禹锡诗为证: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说起那棵牡丹的来历,妹妹颇有几分激动,这当然要从她的一段不寻常的经历说起了。在全国恢复高考制度的1977年,她以优异成绩考入河北省邢台市威县师范学校,毕业后走进了教育战线,从教近四十年。退休之后,她曾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养老计划,不仅学习了唱歌、跳舞,还专门拜师学习了书法、绘画。当她的退休生活逐步走向“正规”的时候,天有不测风云,她突然得了一场大病--脑出血。当时她很绝望,几乎对生活失去了信心,甚至感到生命也毫无意义。万幸的是,她只是与死神擦肩而过,奇迹般地康复了。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当一个人突然被不幸所击倒时,如果没有坚韧不拔的毅力是很难挺立起来的,这当然需要一个契机,这个契机就发生在2019年。是她的一个学生李君宁(著名青年画家),在得知他的老师得了重病时,特意从河南洛阳买来一棵牡丹(洛阳红),在看望她时送给了她。
妹妹曹俊英是个思维活跃,做事执着,对生活质量有较高追求的人,是个情商高,有浪漫情怀的性情中人,当然还有几分幽默,这就更可爱了。一开始她对养牡丹并没有什么兴趣,只是种了了事,可是那棵牡丹争气哩--当年就开了花,这下激发了她的兴趣,于是她虚心拜她的学生为师,求教种植牡丹的知识,并购买了种植牡丹的书籍,经过她的精心侍弄:浇水施肥,打药除草,牡丹长得异常地好。牡丹也是娇嫩的,也需要人的呵护,就像大人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比如天气炎热时,再比如刮风下雨时,妹妹都会为牡丹搭起一个棚子……
说实话,在宁晋这个偌大的县城,不乏爱好养花之人,当然也有不少养牡丹的,但当妹妹把“牡丹苑”牡丹花开的视频发到朋友圈之后,一传十,十传百,不仅得到了亲朋好友的称赞,还引来诸多摄影和绘画爱好者前来拍照、写生。后来,宁晋县那几个书画院,如赵立银书画院等都把妹妹的“牡丹苑”作为教学写生基地,并经常开展教学活动。
妹妹曹俊英从精心养殖牡丹,到临摹著名画家王雪涛画的牡丹,再到在自家“牡丹苑”里画牡丹,她不仅享受了这个过程,还找到了生活的乐趣。与此同时,在牡丹那种坚韧不拔、不畏风霜品格的启发下,她以顽强的毅力,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不仅战胜了病魔,而且画画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特别是她还从牡丹独特的文化底蕴和美学价值上找到了人生的价值,当然也达到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之目的了。
如今,妹妹曹俊英,虽已六十有八,但依然精神矍铄,初心不改,不仅与牡丹共舞、对话、交流,还时常坐下来,静静地用心去倾听和感受牡丹花开的声音,并在那种深邃的宁静中,去塑造和绽放自己的人生。她说,今后将以牡丹的傲骨精神为动力,不断追求和提高生活品质,并计划举办一次个人牡丹画展。但愿她的愿望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