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桂林
那日一早,我以军人的姿态,开始了寻访狼牙山五勇士抗击日寇之足迹。可天不作美,当汽车下了高速公路,拐进一个叫西岭的隧道时,突然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顿时,一切都笼罩在雾气中,隔着汽车玻璃往外看,大山、村庄、河流、树木都变得模糊起来,那样子简直极像一幅幅抽象画。导游说,这里属于太行山脉,距离狼牙山不远了。于是汽车也开始小心翼翼低速行驶着,似乎是在营造一种去缅怀革命先烈的悲壮氛围。
狼牙山,位于河北省易县西北四十多公里处,因山峦叠嶂,奇峰峥嵘,座座山峰酷似狼牙而得名,又因狼牙山五勇士勇跳悬崖的故事名扬天下。
上午参观狼牙山五勇士陈列馆。馆内,图片、历史资料、抗战文物和逼真的战斗场景复原等,生动真实地再现了我抗日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抗击日寇,保家卫国的英雄事迹,特别是揭露日寇在我根据地犯下的滔天罪行,历历在目,令人愤慨之极无法用语言描述。
按照导游的安排,下午游览玻璃栈道和红玛瑙溶洞,之后返京。我对这一安排却提出了反对意见。我觉得这次旅行,绝不是游山玩水,而是来缅怀革命先烈的红色之旅,特别是,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意义重大且深远。于是,与导游进行了“交涉”,并达成了一致意见:在不改变集体乘车时间的前提下,我们坐索道登上了狼牙山棋盘陀山顶,亲眼目睹了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的“壮美”,尽管坐索道费用得自己掏腰包。
纪念塔下的广场上,在一面巨大的党旗前面,是一组狼牙山五勇士群雕像,一位当地老人正在给一群少年儿童讲述狼牙山五勇士的英勇故事……
1941年秋,侵华日军调集七万兵力,对晋察冀根据地进行毁灭性扫荡。9月25日,日伪军3500余人围攻易县狼牙山地区。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一团七连六班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和战士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担负后卫阻击任务,掩护主力部队和数万名群众安全转移。他们边打边撤,将日伪军一步步引向了狼牙山棋盘陀峰顶,那里没有路,那里是悬崖绝壁。可日伪军以为咬住了八路军主力,遂发起猛攻。五位战士临危不惧,英勇阻击,打退了敌人无数次进攻,子弹打光了,手榴弹打完了,就用身边的石头砸向敌人,面对又一次爬上来的敌人,他们宁死不屈,发誓决不投降,于是他们毁掉枪支,高喊“打到日本帝国主义”等口号,毅然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马宝玉、胡德林和胡福才壮烈殉国,只有葛振林和宋学义被山腰树枝挂住,幸免于难。
1942年,为了纪念这些勇士,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边区军民将一块块石头、一袋袋沙子送到海拔一千多米的狼牙山,修建了一座纪念塔,叫做“狼牙山三烈士塔。”日军知道后恼羞成怒,将这座塔视为眼中钉,竟然用山炮将塔击毁。新中国成立后,重建了纪念塔,就成了今天的样子。
在登上纪念塔时,太阳出来了,雾也散去了,更显出了那座塔的雄伟与壮丽。二十多米高的纪念塔为五层结构,红色塔顶,乳白色塔身,正面镶嵌“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九个大字,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金光。
倚靠在纪念塔周围的栏杆上,身子向外倾斜着向下望望,还试着跳了几下,想体会体会跳下去的感觉。一跳不仅晕眼,腿还打哆嗦,此时才真正知道什么叫悬崖绝壁了。心想,当年的五勇士为了祖国和人民毫不犹豫地跳下悬崖,那得多大的勇气啊!在讲解员的解说中,最让我醒悟的一句话是:牺牲,不是走投无路的选择,而是义无反顾的抉择。这就是中国军人的民族气节,也是五勇士作出这一壮举的根源之所在,为此,聂荣臻元帅为狼牙山五勇士题了词:视死如归本革命军人应有精神,宁死不屈乃燕赵英雄光荣传统。
2014年9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称赞狼牙山五勇士等众多群体“是中国人民不畏强暴、以身殉国的杰出代表”。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狼牙山五勇士就是英雄,就是先锋。
在此次旅行即将结束时,讲解员讲述了这样一个细节:二十多年前,一位八十多岁的日本老人来到狼牙山上,他毕恭毕敬,眼泪婆娑,长跪不起,他说他是来谢罪的,忏悔的,他就是当年在狼牙山追杀五勇士集体跳崖的那个日军小头目。当他得知五勇士英勇跳下悬崖的时候,他十分震惊、佩服,于是他命令士兵脱帽、鸣枪致敬。这个日军小头目的举动后被揭发,并押送回国,流放在了一个小岛上。可是近年来,日本军国主义倾向的抬头令人担忧。一些右翼势力不但不以史为鉴,痛改前非,还大张旗鼓地否定侵略历史,不断突破和平宪法,参拜靖国神社,大搞军事扩张,还干预地区事务等,必须高度警惕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时,我怀着崇敬的心情缅怀狼牙山五勇士,就是要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携手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铭记历史,珍视和平,共同防止历史悲剧的重演。
当离开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时,我的心情还久久不能平静,于是,我慢慢向纪念塔举起了右手……